- 年份
- 2024(3358)
- 2023(4804)
- 2022(4274)
- 2021(4055)
- 2020(3478)
- 2019(8016)
- 2018(8089)
- 2017(15070)
- 2016(8664)
- 2015(10132)
- 2014(10178)
- 2013(10034)
- 2012(9396)
- 2011(8422)
- 2010(8838)
- 2009(8355)
- 2008(8344)
- 2007(7653)
- 2006(7112)
- 2005(6676)
- 学科
- 济(29246)
- 经济(29196)
- 业(26973)
- 管理(25787)
- 企(21095)
- 企业(21095)
- 财(11504)
- 方法(10879)
- 制(10818)
- 理论(10790)
- 中国(10541)
- 业经(9244)
- 农(9224)
- 教育(7761)
- 银(7240)
- 银行(7221)
- 服务(7218)
- 贸(7149)
- 贸易(7140)
- 易(6966)
- 行(6853)
- 学(6808)
- 务(6718)
- 数学(6710)
- 财务(6694)
- 财务管理(6674)
- 度(6603)
- 制度(6600)
- 工作(6585)
- 数学方法(6528)
- 机构
- 大学(122942)
- 学院(122111)
- 济(44985)
- 经济(43539)
- 管理(41491)
- 研究(40690)
- 中国(33464)
- 理学(33296)
- 理学院(32930)
- 管理学(32347)
- 管理学院(32124)
- 京(26786)
- 财(26611)
- 科学(23294)
- 江(21770)
- 所(21565)
- 财经(19601)
- 中心(19343)
- 范(18725)
- 师范(18609)
- 研究所(18503)
- 农(18232)
- 州(17867)
- 北京(17786)
- 经(17564)
- 省(15021)
- 业大(14633)
- 师范大学(14500)
- 院(14250)
- 技术(14216)
- 基金
- 项目(69605)
- 研究(56249)
- 科学(52999)
- 基金(46909)
- 家(39964)
- 国家(39527)
- 社会(33675)
- 科学基金(33006)
- 社会科(31403)
- 社会科学(31389)
- 省(28108)
- 教育(27625)
- 编号(25101)
- 基金项目(23893)
- 划(23561)
- 成果(23319)
- 资助(19823)
- 自然(19284)
- 自然科(18823)
- 自然科学(18821)
- 自然科学基金(18502)
- 课题(18482)
- 重点(15943)
- 年(15652)
- 项目编号(15622)
- 部(15606)
- 性(15328)
- 发(14326)
- 创(14145)
- 制(14078)
共检索到21160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高建东 刘金祥
试用期内劳动者辞职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涉及到试用期与服务期的法律适用问题。解答这一法律适用问题首先应当明确试用期与服务期在劳动法上做何界定;其次,两者在法律适用上应当遵循法律适用的一般原理;最后,在上述法律适用中体现的法律价值也应当符合社会之公平正义。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阐述这一问题。
关键词:
试用期 服务期 法律适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晖
《劳动合同法》登台已近一年时间,从该法的实施状况来看,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实质性规定。单就试用期的相关规定而言,《劳动合同法》更大程度上对劳动者的权益实施了保护,使其在与用人单位"抗衡"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在有关试用期的常见问题中,通过细心研读《劳动合同法》,我们将更明确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关键词:
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 合法权益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周建明
试用期是劳动关系双方建立劳动关系后相互考察的期限,用人单位可在该期限内考察新招收的劳动者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工作技能、身体健康等是否符合录用条件,在试用期发现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可及时解除劳动合同,节约用工成本,减少用工风险。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的相关争议并不少见,影响了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
试用期管理 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志强
由于劳动法律出于倾斜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之考量,在法律规范上加入了大量国家干预的内容,使得劳动法律兼具有私法与公法之双重性质,因而对劳动合同试用期之法律属性的分析,不能仅仅局限于劳动法理论本身,更应以民法理论为基础。在劳动法范畴,试用期为劳动合同之特别契约;而在民法范畴,试用期为劳动合同所附之解除条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磊 李海燕 杨杰
试用期,常常因为“试用”二字,使人误以为在这个期间可以随意用工,如不签订劳动合同、随意解除劳动合同、规避违约责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劳动争议。那么,如何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期间,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该如何规范各自的行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畅 杨杰 江山
新近颁布的《劳动合同法》中,对试用期制度作出了大量新的规定,在试用期期限标准、试用期待遇、试用期解除等方面的规定与以往相比都更加细化。相应地,这也对企业如何加强试用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问清泓
2006年11月,杭州某跨国公司下属的精密机械工程公司通过校园招聘,招用了北京某重点大学机电工程系5位硕士毕业生,并于2007年6月与他们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5年,其中试用期6个月。1个月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爱春
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是劳动合同期限的组成部分,劳动合同自试用期开始第一天就是有效成立的,当事人在整个劳动合同期限内(包括试用期)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立法规定当事人在试用期内符合一定条件或履行一定程序的情况下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但当事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给予赔偿,对于其没有遵守相应的条件、程序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则因其行为违法更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不能因为《劳动法》没有明确规定就简单地认为,在试用期内,当事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不承担违约责任,不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学友
问:今年6月中旬,王某与一家食品加工公司签订了3年期劳动合同,并约定了3个月试用期。劳动合同中还载明:"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公司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到2个月的时候,王某因男友与她分手而感情受挫,一度情绪不好、有时精神恍惚,虽未明显影响工作,但也因去医院看病请假两次(各半天时间)。据此,单位怀疑其可能患有精神病,便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决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该公司的作法有法律依据吗?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乃元 刘江
问:2010年4月23日,陈某到某公司工作,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为3个月。4月26日,由于对生产流程和机器操作还不熟悉,陈某不慎挤伤左手食指,后住院治疗,并经劳动行政部门鉴定为九级伤残。后陈某找该公司处理,该公司以陈某"还在试用期,未缴纳工伤保险"为由,不同意给其工伤待遇,只同意报销部分医药费。请问,试用期内受事故伤害就不能享受工伤待遇吗?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再平
劳动合同的试用期,是合同双方当事人为了进行相互了解、考察和选择而在合同中所约定的一定的期限。实际中,由于有的企业未能正确理解有关劳动法规对劳动合同试用期的规定和要求,导致经常发生这方面劳动争议。因此有必要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以进一步规范劳动合同的管理...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