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02)
- 2023(18573)
- 2022(15615)
- 2021(14504)
- 2020(12036)
- 2019(27289)
- 2018(26767)
- 2017(51321)
- 2016(28030)
- 2015(30890)
- 2014(30711)
- 2013(29863)
- 2012(27526)
- 2011(24728)
- 2010(24603)
- 2009(22734)
- 2008(22357)
- 2007(19969)
- 2006(17298)
- 2005(14852)
- 学科
- 济(109627)
- 经济(109508)
- 管理(82464)
- 业(80139)
- 企(65776)
- 企业(65776)
- 方法(50535)
- 数学(44592)
- 数学方法(44000)
- 农(31581)
- 中国(31117)
- 财(29665)
- 业经(24754)
- 地方(22549)
- 学(22471)
- 贸(21970)
- 贸易(21960)
- 技术(21491)
- 易(21360)
- 农业(21038)
- 制(20288)
- 务(18360)
- 财务(18307)
- 财务管理(18267)
- 理论(17450)
- 企业财务(17336)
- 银(17152)
- 银行(17084)
- 环境(16996)
- 行(16225)
- 机构
- 学院(395159)
- 大学(392463)
- 济(159609)
- 经济(156254)
- 管理(153304)
- 理学(133446)
- 理学院(131962)
- 研究(130918)
- 管理学(129580)
- 管理学院(128849)
- 中国(96453)
- 科学(82999)
- 京(81022)
- 财(72496)
- 农(71482)
- 所(65636)
- 业大(63064)
- 中心(61322)
- 研究所(60141)
- 江(59184)
- 财经(58083)
- 农业(56850)
- 经(52740)
- 范(50511)
- 师范(49855)
- 北京(49734)
- 经济学(48556)
- 院(47632)
- 州(46854)
- 经济学院(44096)
- 基金
- 项目(273658)
- 科学(215833)
- 基金(198420)
- 研究(194613)
- 家(175230)
- 国家(173786)
- 科学基金(149093)
- 社会(123790)
- 社会科(117461)
- 社会科学(117429)
- 省(109222)
- 基金项目(105407)
- 自然(98779)
- 自然科(96596)
- 自然科学(96567)
- 自然科学基金(94855)
- 划(92189)
- 教育(90502)
- 资助(80200)
- 编号(77799)
- 重点(61995)
- 成果(61838)
- 创(60581)
- 部(59570)
- 发(59389)
- 创新(56113)
- 课题(54516)
- 科研(53117)
- 计划(51534)
- 国家社会(51190)
- 期刊
- 济(167788)
- 经济(167788)
- 研究(108571)
- 中国(72302)
- 学报(65676)
- 农(63895)
- 科学(59277)
- 财(55800)
- 管理(55262)
- 大学(49211)
- 学学(46848)
- 农业(43310)
- 教育(40800)
- 技术(34497)
- 融(33944)
- 金融(33944)
- 业经(28869)
- 财经(27728)
- 经济研究(27486)
- 经(23841)
- 问题(23465)
- 业(23171)
- 科技(20009)
- 版(19700)
- 技术经济(19576)
- 统计(18781)
- 策(18284)
- 贸(18232)
- 商业(18071)
- 现代(17233)
共检索到564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新 马新雨
中国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执行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政策扩散的过程。为分析影响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扩散速度的因素,基于政策扩散和公共组织理论框架,选取已批准试点的中国97座创新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将城市试点获批准的时间作为试点政策扩散至该城市的时间,运用清晰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试点政策扩散速度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发现:包括创新资源在内的7个条件变量均无法作为实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高速扩散的必要条件,但低行政级别是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非高速扩散的必要条件;实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高速扩散的组态路径有7条,在本质上多呈现出内部驱动的特点;试点政策非高速扩散的组态路径有4条,均呈现出低行政级别指向性特征,表明在城市行政级别较低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了试点政策的非高速扩散。因此,城市应根据自身优势把握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制定和落实发展政策,同时充分关注个体、社会组织等的政策建议,推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彦博 张競予
文章基于2007—2021年我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这一政策效果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这一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显著提升一般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不同地区的作用效果相似。现阶段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通过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水平和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共同实现,尤其是资本要素投入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石明 尤朝春
低碳试点政策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然而不同扩散模式下的低碳试点政策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效果差异尚不明确。基于2003—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将3批低碳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不同扩散模式下的低碳试点政策对改善环境质量的差异化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低碳城市建设显著降低了空气污染水平,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第二,层级扩散模式下的低碳试点政策减污效应优于主动扩散模式;第三,层级扩散与主动扩散模式下的低碳试点政策对提升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城市中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异质性。研究结果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低碳试点 扩散模式 空气污染 政策评估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冉征 郑江淮
政府政策如何有效引导企业创新一直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理论层面上,基于对政府创新政策历史演变的详细梳理,探讨了创新型试点城市政策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之间的差异,分析了试点政策如何通过优势互补和产学研合作途径影响企业创新活动。实证层面上,将发明专利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接,构建更为全面的微观样本,系统检验了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创新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微观企业的创新能力,表现为促进专利数量的增长和推动企业技术领域的扩展。与传统创新治理政策的主要差别在于,创新试点政策对于企业技术多样性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2)创新试点政策特有的治理理念在政策传导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中,优势互补的创新格局促进企业专利数量的增长,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模式从专利数量增长和技术领域扩展两个层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3)各地区政策执行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政策效力最强,提升了企业的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中部地区的政策只能提升企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西部地区的政策对于企业创新能力没有显著影响。(4)不同类型企业的政策收益不同,国有企业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其专利数量和技术多样性均出现明显提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丹 黎江平 张庆芝
厘清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扩散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动因能够加速政策落地,进而改善城市环境治理。本文以261个地级市的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扩散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问题需求、政策企业家、合法性以及能力4个维度的政策扩散影响因素模型。结果发现:(1)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扩散在时间上呈现S型曲线样态,在空间上则凸显区域示范和邻近效应;(2)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扩散受多重因素综合作用,同级竞争压力、财政能力、上级强制压力以及问题显著性是该政策扩散的主要动因,流于形式的政府注意力则有可能阻碍政策扩散;(3)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存在时空差异,财政能力和上级强制压力,同级竞争压力和财政能力,以及同级竞争压力分别是2003—2011年、2012—2016年和2017—2020年时段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促成东、中、西区域政策采纳的影响因素组合亦有所不同。因此,地方政府政策采纳应主动结合辖区治理实际“量体裁衣”;亟需发挥政府主体在政策议程设置和政策执行中的关键作用;最后还需辩证看待上级强制压力对于政策扩散的强驱动效应,辅之以激励考核机制以营造“竞相争先”的创新氛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彭川宇 刘月
科技创新人才是城市提升创新能力的核心资源,是科技进步的关键要素。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作为城市争夺人才的工具,被各个城市广泛采纳和使用。以16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探寻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动力因素并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具有双重动力因素:在需求拉动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是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的主要因素;在压力推动因素中,行政指令、府际竞争和社会舆论显著影响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在政策扩散平稳增长期,双重动力因素共同作用于政策扩散过程,而在政策扩散加速和减速增长期,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政策扩散动力因素存在差异;在东、中部地区,压力推动因素占据主导,而在西部地区,双重动力因素都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黄海洋 陈继祥
在研究建立大学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及理论假设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具体路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创新能力、大学扩散能力和企业研发能力对于产学研合作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扩散环境与大学技术创新扩散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学研合作作为中间变量对于大学技术创新扩散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提高大学技术创新扩散效果、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亚南 方炜
文章基于2004—2019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系统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有效提升了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城市、中部城市、一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特大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丽娜 柏杨
为准确评估试点城市建设的绿色发展效应及不同试点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将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城市双试点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20年中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双试点城市建设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双试点城市,双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且,相较于单试点政策,低碳城市和创新型双试点城市建设对地区经济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双试点城市可以通过提升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与优化产业结构两条途径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双试点城市建设对东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谢俊
本文对29个省级政府2005~2014年间棚户区改造政策扩散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事件史分析。实证分析显示:棚户区改造政策扩散外部因素中的中央政策、同级地方政府压力、新闻报道数量以及学术文章数量均与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扩散明显正相关。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应把握棚户区改造政策的制度背景与政府间关系,构建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政府行为逻辑;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加强智库建设,为棚户区改造工作提供有利的舆论环境和政策参考;棚户区改造是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代表,其他类型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可借鉴棚户区改造政策扩散的成功经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光芸 周芷馨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封闭式管理政策在短短16天内实现了从地方政府创新至全国性的扩散,在扩散时间上符合“S”形曲线规律,呈现出缓慢扩散至迅速扩散至缓慢扩散的特征;在扩散的空间上受到毗邻效应、涟漪效应、等级效应和交通效应的影响;在扩散路径上表现为四种模式:自上而下的层级扩散模式、自下而上的吸纳辐射扩散模式、同一层级的区域间扩散模式和不同发展水平区域间政策跟进扩散模式。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在治理重大公共危机时,一方面陷入了“反应式治理”的被动回应局面,在官僚体制作用下被诱致或被强迫采纳政策创新;另一方面源于竞争、学习和模仿机制,在同侪压力之下主动扩散封闭式管理政策,并联动多个部门协同治理公共危机。公共危机的出现迫使地方政府打破固有的决策模式,公共政策能够迅速地得以创新并扩散,但也暴露出地方政府公共危机治理的制度限制和能力缺陷。因此,有必要构建科学的危机风险评估机制,建立权威高效的常态化危机管理体制,完善以人为本的智慧危机治理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月
教育政策的创新扩散机制为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奠定了基础,是教育改革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新高考改革正处于试点经验逐步扩散的关键期:首批试点的经验仍需不断反思,后续试点的方案尚在谨慎设计。结合政策制定过程的思路来分析,新高考试点地区已结合自身的创新优势设计、完善改革方案,可行方案尚须在共识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创新方案的实施与扩散正通过渐进性调节和部分复制获得进一步推广。对于后续试点地区而言,政策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有助于降低创新方案的成本风险,动态监控舆情能够降低制度的公信力风险,高校与社会参与将合理控制政策的可复制性风险。
关键词:
创新扩散 政策试点 高考改革 风险规制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钟光耀 刘鹏
干部交流与政策扩散的关系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但未被充分讨论的议题。文章基于动力—路径的分析框架,通过多案例分析,对干部跨部门交流和跨地区交流所引起的两类政策扩散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发现,两类政策扩散在动力机制和行动路径上均存在差异。动力方面,干部交流后会基于成本、收益和风险的考虑推动政策扩散,但跨部门交流干部面临的晋升激励和考核压力弱于跨地区交流的干部,因而其推动政策扩散的动力弱于后者。路径方面,两类干部交流后均会通过政策议题建构开启政策议程,但是相较于跨地区交流干部可推动业务层面、专业性政策的扩散,跨部门交流干部大多只能推动非业务层面、管理性政策的扩散;同时,相较于前者,跨部门交流型政策扩散所涉及的利益整合更为简单,但需对政策内容进行更多调整。最后,文章从履职环境、知识结构、晋升与考核等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干部交流 政策扩散 动力 路径 案例研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政 刘丰硕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渐进式推广的城市创新政策,深刻影响着区域创新格局,对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试点政策如何影响区域创新格局,研究发现:试点政策拉大了试点城市与非试点城市的创新水平差距,推动了试点城市与非试点城市创新发展的二元化趋势。同时,试点政策缩小了试点城市内部创新水平差距,促进了试点城市之间的协同创新发展。鉴于此,应重视试点政策对我国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发挥试点城市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创新均衡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康晓玲 李朝阳 刘京 张霞
以中国30所"双一流"A类高校2015~2018年间的政策响应为例,实证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校长任期、学科特色与省(市)内其他高校响应程度对高校的政策响应程度具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实现高校校长适度流动,培育创新创业教研人才,构建校际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响应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政策扩散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