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60)
- 2023(19306)
- 2022(16434)
- 2021(15541)
- 2020(12565)
- 2019(29152)
- 2018(28895)
- 2017(55157)
- 2016(30199)
- 2015(33708)
- 2014(33925)
- 2013(33159)
- 2012(30183)
- 2011(27107)
- 2010(27181)
- 2009(24202)
- 2008(23635)
- 2007(21090)
- 2006(18294)
- 2005(15739)
- 学科
- 济(118552)
- 经济(118352)
- 业(83674)
- 管理(81522)
- 企(61240)
- 企业(61240)
- 农(52585)
- 方法(50532)
- 数学(43948)
- 数学方法(43301)
- 农业(35052)
- 中国(30976)
- 业经(29872)
- 财(29456)
- 地方(25436)
- 学(25177)
- 制(22607)
- 理论(20131)
- 贸(19709)
- 贸易(19695)
- 易(19132)
- 技术(18356)
- 务(18134)
- 财务(18035)
- 财务管理(17987)
- 环境(17556)
- 银(17391)
- 和(17381)
- 银行(17342)
- 企业财务(17013)
- 机构
- 学院(415184)
- 大学(410329)
- 管理(160879)
- 济(158834)
- 经济(155167)
- 理学(139418)
- 理学院(137858)
- 研究(135958)
- 管理学(135172)
- 管理学院(134424)
- 中国(102268)
- 科学(86727)
- 京(86605)
- 农(82532)
- 财(72852)
- 所(67852)
- 业大(67734)
- 中心(64308)
- 农业(63326)
- 江(62397)
- 研究所(61750)
- 财经(57837)
- 范(56412)
- 师范(55859)
- 北京(53768)
- 经(52784)
- 州(50872)
- 院(49541)
- 经济学(46669)
- 技术(46086)
- 基金
- 项目(288065)
- 科学(225078)
- 研究(212793)
- 基金(205754)
- 家(179655)
- 国家(178056)
- 科学基金(152347)
- 社会(131573)
- 社会科(124142)
- 社会科学(124110)
- 省(114529)
- 基金项目(109393)
- 自然(98799)
- 教育(98682)
- 自然科(96405)
- 自然科学(96379)
- 划(95403)
- 自然科学基金(94601)
- 编号(89356)
- 资助(83682)
- 成果(71954)
- 重点(64603)
- 部(62762)
- 发(62122)
- 课题(61302)
- 创(59553)
- 创新(55493)
- 科研(54947)
- 大学(53735)
- 国家社会(53613)
- 期刊
- 济(176476)
- 经济(176476)
- 研究(116557)
- 中国(83320)
- 农(81733)
- 学报(68990)
- 科学(62017)
- 财(56161)
- 农业(55594)
- 管理(55193)
- 大学(53172)
- 教育(51852)
- 学学(50046)
- 技术(38048)
- 融(36637)
- 金融(36637)
- 业经(34445)
- 财经(26915)
- 业(26816)
- 经济研究(25777)
- 问题(24150)
- 经(23015)
- 图书(22695)
- 版(22668)
- 科技(20006)
- 理论(19229)
- 业大(18990)
- 技术经济(18797)
- 资源(18614)
- 现代(18221)
共检索到6054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璐璐 王立徽
保障农民的居住权益是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的前提,顺应农民城镇化和住房形式的多样化需求,试点地区围绕资格权保障机制进行探索,创新出了五种“户有所居”的保障形式,即“基本供给类”“改造提升类”“整村重建类”“需求提升类”“城乡融合类”。构建“根植性”分析框架,从保障目标、资源禀赋、组织保障、人员认定和制度支撑五个方面,对两省五县的住房保障实践样态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住房保障实现形式的差异表征和原因,提炼实践探索的形成逻辑、适用条件、组织保障和支撑基础。提出农村住房保障的经验逻辑和不同地区住房保障行使相机抉择的方案。进而从多方主体协同参与、土地和房屋多种供给、不同类型住房对象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农村住房保障的推进路径,以期为探索宅基地资格权的有效实现路径及完善宅基地制度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构建农村住房保障体系提供科学原理和决策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勇 江学祺 李忠林
宅基地流转是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中重点探索的内容。现阶段宅基地权能实际扩张、宅基地功能转型及宅基地流转范围突破促成了宅基地流转的现实需求。本文基于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安徽省东至县的考察,对该县三个村探索的三种宅基地流转实践样态即“宅基地置换+村集体收储+工商企业租用”模式、“村集体主导+农户入股+合作社运作”模式及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管理模式进行案例分析,并分别从实施目标、实施资源禀赋、实施成效以及可推广性四个方面进行对比,进而结合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要求提出宅基地流转的推进路径,以期为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路径及完善宅基地制度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地区推进宅基地流转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佩卿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城镇和乡村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有机体和命运共同体,新型城镇化旨在培育壮大城镇,乡村振兴目标是发展和建设农业农村,两者既有异质性,又具有天然耦合性和内在相通性,在现代化实践中能够协同共进。以陕西为例,分析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协同推进两大战略的政策建议,即深化制度改革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高质量推动新型城镇化;以农业农村优先原则大力实施乡村振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郑兴明 雷国铨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和人口空间布局的深度调整,农村宅基地闲置浪费现象愈发严重,加剧了乡村振兴中土地资源供给“紧约束”困境。盘活土地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实行宅基地退出改革是因应农村人口空心化和发挥土地要素潜能的必然举措。前期宅基地改革试点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应在借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政策取向,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宅基地退出模式,畅通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对外开放通道,加强政策工具之间的衔接与组合,建立宅基地退出风险防范机制,以扎实推进新一轮改革。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退出 改革模式 成效审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萍 修大鹏 李爽
保障性住房产权既影响保障房的配置效果,也制约保障房建设的融资能力,并关系受保障群体的福利水平和财富变化,探讨保障房产权模式对于保障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比较分析和产权分析的方法,在对目前多种保障性住房产权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探讨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模式的基本构架,并对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模式的运行及其实践意义予以论证。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模式不仅有利于解决保障性住房问题,而且更有利于提高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效率。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共有产权 模式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巨臣
农村贫困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中重要且不可回避的议题,而教育扶贫政策作为国家治理农村社会贫困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是推进农村贫困群体减贫脱贫的重要途径。本文立足于政策"运行"的基点,聚焦于支配政策整体运行逻辑的"权力"、影响政策运行发展方向的"技术"、形塑政策基层运行结构的"组织"这三个与教育扶贫政策在农村场域运行有着本质勾连的核心要素,并关照当下农村社会转型变迁的具体现实,尝试构建起一个"权力—技术—组织"的整合性分析框架,以此探讨和阐释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背景下农村教育扶贫政策在权力共享、技术应用以及组织保障三个维度上的当代价值意蕴,并揭示出政策运行中存在的权力失序、技术扩张、组织涣散等本土实践困境,进而提出应通过监督制约公共权力的无序性、提升技术及技术治理的科学性以及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的再组织化的三位一体式联动路径来予以共同解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惠献波
在中央破解"三农"问题、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背景下,为了改善农村贷款难的困境,不少地区在探索农地抵押融资模式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本文在对各地农地抵押融资实践考察的基础上,挑选贵州湄潭县、山东省寿光市、宁夏同心县、辽宁省法库县等四类典型的农地抵押融资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为我国其他农村地区农地金融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及经验借鉴。
关键词:
农地金融制度 实践探索 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潘浩之 陈杰 单峰
住房与生育、教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基础民生福祉紧密相关,不仅是生存的前提,也是发展的保障。当前我国还存在较大程度的住房资源占有不均衡,并且进一步导致了基础民生福祉供给的不均衡。这两者的不均衡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务须尽快克服的短板。从中共“二十大”报告关于住房制度与民生福祉相关论述出发,指出“住房资产与福祉过度绑定”、“社会力量与利益相关者协同缺位”两大问题;基于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住房新制度,从协同治理理论视角出发,面向福祉领域、社区空间、社会力量、多相关者四种机制,为住房保障与基础民生福祉配套协同增进提供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并提出民生福祉均衡分享、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空间嵌入等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晓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新制度,本文以部分试点地区的实际运行情况为基础,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渠道、筹集标准、筹集期间、筹集对象、筹集资金汇路和筹集凭证等方面,讨论基金筹集过程中方式方法的优劣,以期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集环节的进一步优化和有效规范。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基金 筹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小斌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进行农村创新创业,还面临着大学生缺乏针对性教育,国家创业政策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大学生陷入创业思想误区,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等困境。支持鼓励大学生进行农村创新创业,应当从高校,政府,社会,大学生自身等几个方面寻求破解之策。
关键词:
大学生 乡村振兴 农村创新创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萍 张绍基 丁富军 李爽
研究目的:探讨新时期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思路,满足日益发展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土地使用制度的新要求。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不同保障性住房的土地权属特征及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完善土地使用制度以适应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议,并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土地制度 保障房 用地方式 改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敬伟 靳秀娟 涂玉琦
为探索农村绿色创业实践背后的理论规律,选取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报道的42个创业故事,应用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归纳和提炼出农村绿色创业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表明:(1)农村绿色创业的逻辑框架沿循"驱动因素-行动策略-结果表现"这一主线展开,其中,驱动因素包括市场、制度、自然和个体等四类,这些因素引发了农村创业者对绿色创业机会的识别;行动策略包括三种创新策略(开发产品功能、创新生产流程、优化基础设施)和两种常规策略(沿循传统流程、基础资源保护),农村创业者通过不同的行动策略来利用绿色创业机会;结果表现包括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农村创业者通过绿色创业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基于创业过程中价值创造逻辑的差异,农村绿色创业呈现保守型、直接型和渐进型三种实践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和拓展农村绿色创业研究,并启发农村绿色创业实践。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春艳 吴佩芬
为推进我国农村生态现代化,各个地方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城乡联动、整体推进;重视生态环境、发展特色经济;依托生态工程、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
农村 生态现代化 实践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惠芳
本文基于对嘉兴市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调查,对比分析了该保险模式与"智利模式"产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各自的价值取向,进而提出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中应当确立的价值取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益虎
农业"新六产"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时代产物,是从更高层面、更宽视野、更高效率的维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实践。论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分析等方法,客观分析了山东省农业"新六产"发展现状与金融需求,对标农业"新六产"四型发展趋势,总结梳理了农业银行八类主要服务模式。通过三个实证分析,分别检验山东农业"新六产"发展水平、农业"新六产"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趋势、金融支持影响农业"新六产"的相关效应分析,提出了新时期商业银行支持农业"新六产"的有关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产业融合 农业“新六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