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88)
- 2023(10887)
- 2022(9334)
- 2021(8620)
- 2020(7391)
- 2019(17272)
- 2018(16804)
- 2017(32168)
- 2016(17132)
- 2015(20034)
- 2014(20011)
- 2013(20275)
- 2012(19412)
- 2011(17915)
- 2010(18110)
- 2009(17128)
- 2008(16966)
- 2007(15217)
- 2006(13532)
- 2005(12455)
- 学科
- 济(98466)
- 经济(98375)
- 管理(46119)
- 业(44167)
- 方法(39059)
- 数学(35046)
- 数学方法(34817)
- 企(34375)
- 企业(34375)
- 中国(25325)
- 农(21578)
- 地方(20820)
- 财(18652)
- 学(18562)
- 贸(17601)
- 贸易(17593)
- 易(17061)
- 业经(16926)
- 制(15217)
- 农业(14249)
- 地方经济(13804)
- 融(13222)
- 金融(13220)
- 和(12853)
- 环境(12853)
- 银(12829)
- 银行(12803)
- 行(12354)
- 体(11149)
- 发(11022)
- 机构
- 大学(269246)
- 学院(264083)
- 济(127746)
- 经济(125519)
- 研究(100296)
- 管理(97902)
- 理学(83825)
- 理学院(82792)
- 管理学(81566)
- 管理学院(81064)
- 中国(76066)
- 科学(57636)
- 京(57202)
- 财(55176)
- 所(51623)
- 研究所(46893)
- 财经(44323)
- 中心(43988)
- 农(43438)
- 经济学(41894)
- 经(40367)
- 江(38559)
- 经济学院(37668)
- 北京(37116)
- 业大(36115)
- 院(34941)
- 范(34880)
- 师范(34612)
- 农业(34101)
- 财经大学(32794)
- 基金
- 项目(168471)
- 科学(133204)
- 基金(125491)
- 研究(122646)
- 家(110210)
- 国家(109005)
- 科学基金(91704)
- 社会(81819)
- 社会科(77619)
- 社会科学(77596)
- 基金项目(65417)
- 省(61634)
- 自然(56588)
- 自然科(55264)
- 自然科学(55243)
- 教育(55228)
- 自然科学基金(54314)
- 划(53063)
- 资助(52352)
- 编号(46977)
- 部(39586)
- 成果(39228)
- 重点(38354)
- 发(37722)
- 国家社会(35371)
- 教育部(34161)
- 创(34120)
- 中国(33495)
- 课题(32801)
- 人文(32461)
- 期刊
- 济(145119)
- 经济(145119)
- 研究(85180)
- 中国(51438)
- 财(42030)
- 学报(40869)
- 农(39360)
- 科学(38869)
- 管理(36101)
- 大学(30770)
- 学学(28936)
- 农业(26642)
- 经济研究(24887)
- 融(24522)
- 金融(24522)
- 财经(23471)
- 教育(22465)
- 技术(21587)
- 经(20419)
- 业经(19638)
- 问题(19418)
- 贸(17815)
- 世界(16830)
- 国际(16056)
- 技术经济(15466)
- 业(15428)
- 统计(14250)
- 策(12257)
- 经济问题(12134)
- 商业(11962)
共检索到408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锴
本文基于对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地缘经济关系发展现状的分析,进一步剖析双方共同面临的挑战,并尝试将双方地缘经济关系中的负面因素逐步转化为积极、稳定的有利因素。
关键词:
地缘经济 中南半岛 跨界民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屠年松 薛丹青
利用OECD与WTO联合发布的2015版TIVA数据,在附加值贸易的框架下,测算出中国以及中南半岛各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柬埔寨)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位置,分析影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更深程度地参与全球价值链、短期内失业率的上升以及高水平的基础设施,都能够显著提升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过高的物质资本形成,过高的政府支出,将会阻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向价值链的高端地位攀升。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文淑惠 胡琼
基于2003~2017年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数据,将相邻效应引入国际直接投资研究,采用两阶段工具变量法考察制度距离、相邻效应及两者的交互对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同时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检验四类制度距离对投资的正负效应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制度距离作用各异,文化制度距离、微观经济制度距离阻碍了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法律制度距离、宏观经济制度距离则产生了正效应,但总体上制度差异对中国对中南半岛国家的直接投资产生阻碍作用。考虑相邻效应后,各国投资相邻效应表现为"互利共赢"。其中代表金融、贸易、财政自由化的宏观经济制度明显强化"互利共赢"作用,而文化、微观经济与法律制度距离弱化这种"互利共赢",随着相邻效应的增强,制度距离对投资的阻碍作用在削弱。据此提出在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中国需要充分发挥相邻效应,动态考虑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来平衡中南半岛国家两两邻国之间的投资利益关系,最大化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效应,实现中国与各国经贸合作的良性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双陆 申涛
在空间经济理论下,实证分析1995-2017年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全域和局域区域关联特征,利用反映区域关联的新经济地理变量"市场潜能",对其经济关联和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存在全域范围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且这种相关性波动总体较为平稳;局域相关显示出沿线国家空间集聚特征明显。空间溢出效应是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374%,超过了资本和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弹性值。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间增长的溢出效应,明显大于较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喻常森
太平洋岛国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南部,地理上属于大洋洲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长期以来,美国将这一地区视为传统战略势力范围,试图通过经济援助,促使这些国家推行亲美的外交政策。美国的援助对象,除了它的3个"自由联系国"外,还对其它7个岛国长期提供经济援助。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重点针对政府预算支持、人道主义救援和应对环境变化等部门,向这些国家提供援助。
关键词:
美国 太平洋岛国 对外援助 经济外交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乐国友 唐慧
通过调查和梳理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陆路互联互通建设现状,分析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陆路互联互通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民心不够相通、债务问题、各国发展不平衡、日本高铁的恶性竞争、各国交通标准和等级不统一、通关不够便利等问题,提出加强人员交往、加强债务管理、因地制宜、"世界化"中国高铁标准、统一主要线路的交通标准、深化通关便利等措施,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陆路互联互通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伟 公丕萍 李大伟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这条走廊沿线国家与我国存在较大的经贸合作潜力。目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主要任务包括:探索通过"战略经济"路径建立中、缅、老、柬长期稳固的区域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以我国为主导的跨国生产网络和差别化的国际产能合作路径,构建与半岛各国更加均衡的贸易格局,提高人民币在中南半岛各国的区域化程度,全面推动标准、技术、政策对接。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卢伟 公丕萍 李大伟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与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较强的经济互补性,这条走廊沿线国家与我国存在较大的经贸合作潜力。目前,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主要任务包括:探索通过"战略经济"路径建立中、缅、老、柬长期稳固的区域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以我国为主导的跨国生产网络和差别化的国际产能合作路径,构建与半岛各国更加均衡的贸易格局,提高人民币在中南半岛各国的区域化程度,全面推动标准、技术、政策对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屠年松
结合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现状,本文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利用中国与中南半岛七个国家2000-2015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整体层面还是分区域层面,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城市化率对贸易合作都有显著正影响,而陆地接壤反而会起到抑制作用。地理距离在区域1层面(中低等收入国家)对贸易合作有显著负影响,而在整体层面和区域2层面(中高、高等收入国家)却有正向影响。因此,中国应携手中南半岛国家共同发展经济,加强跨境交通网络建设,大力培育外贸新业态以促进贸易合作的顺利开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勇
中南亚地区与中国西部的新疆和西藏接壤。历史上,中南亚安全环境与中国的西部稳定密切相关,而中国西部安全环境又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影响中南亚地区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两种:一是地区安全热点问题,二是美国和俄罗斯等大国因素对中南亚安全环境的影响。21世纪初,中国的西部安全战略的首要目标就是维护和促进中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为基础,与中南亚国家建立睦邻友好的合作关系,与该地区的主要大国寻求共同利益,力争在热点问题上达成共识。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素秋 巴殿君
21世纪初的中日经济关系是在不断“磨合”、不断妥协中发展的,双方是一种互补远远大于竞争的共存与双赢的结构。中日之间应发挥相互的互补性,促进中日两国经济结构的改变,从而诞生21世纪的崭新的中日关系。这就要求对目前的中日间以“存同求异”为交涉基准的旧的模式向“存异求同”的新的模式转变,实现质的超越与突破。
关键词:
多领域合作 产业空洞化 贸易摩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姜菲菲
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经济关系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日本经济增长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中日经贸合作继续平稳发展。中日两国在进出口结构上不存在明显对立的竞争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互补关系,两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有利的。随着日本经济逐渐复苏,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中日经济关系将迎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前景取决于推动中日经济合作力量与制约中日经济合作力量的变化。
关键词:
中日经济关系 中日贸易 经济互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新华 秦仪
中国的崛起使得中国的海外利益从深度和广度上日益加速扩展,这要求中国必须关注自己崛起的地缘战略环境,尤其是与海外利益密切相关的海洋战略环境。由近及远,中国的海洋战略环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边缘海环境、岛链的封锁与突破、对中国国家利益具有重大影响的海军强国的态度。总的来说,中国崛起所面临的海洋战略环境是非常严峻的:边缘海的利益受到严重侵犯,岛链的封锁依然没有发生变化,美国等海军强国对中国的崛起怀有很深的戒备心理。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迫切地需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这也是中国崛起的必要条件之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关子
在推进“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过程中,相较于硬件基础设施的研究,软件基础设施并未得到广泛关注。软件基础设施既包括一国的基本制度,也包括国家在贸易便利化以及相关硬件基础设施的配套机制。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软件基础设施效应研究表明,共同边界对贸易存在极大促进作用,出口国边界与运输效率水平越高,对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越大,中南半岛及周边地区国家营商环境的改善是促进本地区贸易的支撑力量。推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软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可以从外部协调与内部改革两方面进行。在外部协调方面,要争取在多边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