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9)
2023(8442)
2022(7350)
2021(6848)
2020(5898)
2019(13669)
2018(13727)
2017(26413)
2016(15016)
2015(17295)
2014(17810)
2013(17473)
2012(16583)
2011(15074)
2010(15410)
2009(14541)
2008(14808)
2007(13948)
2006(12055)
2005(10982)
作者
(45637)
(38363)
(38043)
(36461)
(24086)
(18290)
(17625)
(14996)
(14396)
(13678)
(12935)
(12813)
(12263)
(12207)
(12133)
(11876)
(11785)
(11216)
(11178)
(11018)
(9738)
(9604)
(9400)
(8917)
(8829)
(8565)
(8514)
(8511)
(7854)
(7694)
学科
(62547)
经济(62476)
管理(40758)
(39768)
(31047)
企业(31047)
方法(29715)
数学(25759)
数学方法(25541)
(18741)
中国(18157)
(17397)
(15646)
(13927)
农业(12398)
理论(12092)
业经(12008)
地方(11489)
(11067)
贸易(11065)
教育(10900)
(10865)
银行(10829)
(10799)
金融(10790)
(10706)
(10642)
财务(10605)
财务管理(10576)
(10327)
机构
大学(227693)
学院(225066)
(90721)
经济(88646)
管理(79912)
研究(76506)
理学(67569)
理学院(66791)
管理学(65507)
管理学院(65095)
中国(58102)
(48583)
科学(47961)
(44231)
(41666)
(40534)
研究所(36730)
(35779)
中心(35008)
财经(34868)
业大(34220)
农业(32984)
(31638)
(31419)
师范(31288)
北京(30704)
经济学(28972)
(28107)
(26374)
经济学院(26164)
基金
项目(140509)
科学(108197)
研究(103541)
基金(99292)
(86295)
国家(85526)
科学基金(71290)
社会(63779)
社会科(60090)
社会科学(60069)
(55675)
基金项目(51996)
教育(49439)
(47020)
自然(44830)
编号(43775)
自然科(43745)
自然科学(43729)
自然科学基金(42951)
资助(41571)
成果(37940)
重点(31985)
(31636)
课题(30907)
(29809)
(28269)
科研(26979)
(26933)
教育部(26867)
大学(26802)
期刊
(103263)
经济(103263)
研究(67840)
中国(47369)
学报(40404)
(37949)
(36962)
科学(33584)
大学(29934)
教育(29506)
学学(27973)
管理(27491)
农业(24848)
(20735)
金融(20735)
技术(19642)
财经(19436)
(16739)
经济研究(16309)
业经(16198)
问题(14371)
(13175)
(12547)
图书(12045)
技术经济(11251)
(11132)
理论(11017)
统计(10928)
商业(10075)
实践(9875)
共检索到341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谭苑苑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确立了劳动本体论思想,这一思想分别在"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劳动价值论"中"商品"这一研究起点的选取、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商品拜物教理论,"货币转化为资本"中"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的买和卖,"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工资"中工资的本质、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资本的积累"中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一系列论述从未脱离马克思以劳动为本体的思想。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谭苑苑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是一个动态形成的过程,他在《资本论》创作以前的五部经典著作中分别确立了自我意识本体论、感性存在本体论、社会实践本体论、社会生产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通过文本考察、形成依据、本质特征可以确证《资本论》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一是《资本论》第一卷的"劳动价值论""货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价值生产过程""资本主义工资""资本的积累"五个部分展现了马克思的劳动本体论思想;二是"马克思劳动本体论是其‘唯物史观’内在逻辑的必然""马克思‘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方法论原则""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起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岳岷  
本体论以及马克思的"本体论承诺"问题,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绕不开的难题。研究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孕育了劳动本体论思想,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定了劳动本体论思想。然而,在《资本论》的创作中,他开始了对劳动本体论的动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决不是在本体意义上探讨的劳动,而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展开了对劳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本论》中的本体只能是资本,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透彻理解《资本论》,才能真正探明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岳岷  
本体论以及马克思的"本体论承诺"问题,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绕不开的难题。研究发现,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孕育了劳动本体论思想,并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确定了劳动本体论思想。然而,在《资本论》的创作中,他开始了对劳动本体论的动摇。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决不是在本体意义上探讨的劳动,而只是在一般意义上展开了对劳动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资本论》中的本体只能是资本,只有把握这一点,才能透彻理解《资本论》,才能真正探明资本主义的本质与逻辑。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应用一系列科学方法研究了人类历史上所有形式的商品经济而创立的唯一科学的理论。劳动价值理论中的一系列范畴、规律和原理都是一些最基本、最一般,同时又是最本质的规定,因而它可以适用于一切商品经济社会。那种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观点和希望用其他形式的价值理论来补充、乃至取代科学劳动价值理论的主张是错误的。当然,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仍要发展与创新,但这种发展与创新必须是在坚持其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进行,尤其是要坚持只有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才能形成价值、作为价值唯一源泉的观点。只有在这个限度内来探讨劳动价值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才是适合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昆仑  
马克思等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马克思认为,市场经济是通过四种机制的合力作用配置资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微观和宏观两大层面具体细致地阐述了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方式方法。从特定意义上来说,《资本论》也是《市场经济运营学》,应当更深入、更全面地挖掘解读传播《资本论》所蕴含的丰富思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论《资本论》与马克思的经济增长理论屈炳祥经济增长理论,作为经济学的一门专门学科,是20世纪40年代的产物。但是,如果不是出于某种固定观念,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我们认为,经济增长理论的发明权应当归马克思,至少有马克思的一份。我们看到,在《资本论》中,马...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屈炳祥  
资源配置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内在矛盾和指导我国当前的经济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资源配置的首要前提:生产资料的先行分配资源配置,是我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干强  
维护和坚持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理应在经济研究和实践中确立唯一科学的唯物史观指导思想。唯物史观在《资本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和唯物史观经济学原理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后者主要体现在两个基本方面:经济发展方面,揭示出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史的过程;经济运行方面,揭示出社会经济运动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基本环节之间存在辩证关系。《资本论》阐述的所有经济学原理都渗透唯物史观,为了便于由点带面、全面系统地理解体现唯物史观经济学原理,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提炼出如下要点并作简要阐述:新经济系统是在与原有经济系统内部关系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历史时代的更替不能划出抽象的严格的界限,商品中包含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商品流通可以与多种生产方式结合但是终将消亡,经济的社会形态存在多层面并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相应的表现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社会生产的全部性质和全部运动,一定的分配关系只是历史地规定的生产关系的表现,社会再生产必须保证消耗掉的不变资本得到补偿;再生产同时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物质循环规律,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全部社会的基础,经济关系中的个人是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人类真正的自由王国只能建立在共产主义必然王国的基础上,科学经济理论应反映现实经济的辩证运动。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朱哲  何林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强调劳动是一种具有积极性与创造性的一种活动,在生产中,核心灵魂是劳动。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上,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价值所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对劳动产品的均衡分配诉求中,恰恰是对人类劳动中的劳动自主性、创造性、成果享有性等的劳动主体性的尊重和肯定,对当今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推出千年风云人物或千年思想家评选活动。马克思名列前茅。这种评选活动,不仅反映西方专家学者的意向,也反映更广泛的民意。英国广播公司的评选工作,是通过网上民意测验、根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昱  
文章指出,经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始人始终关注的历史话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阐述了丰富而深刻的经济发展思想,认为经济发展具有历史过程性,经济应按比例发展,经济发展应注重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具有价值目的性。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以其透彻的辩证性和鲜明的前瞻性实现了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革新。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经济发展思想对促进当今中国又好又快的发展仍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建  
保持生产连续性,加快资本周转,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途径之一。生产连续性也是宏观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条件。本文通过梳理马克思的速度经济观,可以发现:连续性产生于大规模的协作、分工与机器生产,进而是资本循环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就是社会再生产连续性的中断;而相应的制度创新是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连续性。这些思想对于理解现代经济的运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傅殷才  屈炳祥  
论马克思《资本论》对微观经济学的贡献傅殷才屈炳祥本文是《论马克思〈资本论〉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①一文的姊妹篇。《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大全,其内容丰富、广博,令人叹为观止。在微观上,它既科学地揭示了资本家如何从雇佣劳动者那里获得剩余价值或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