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5)
- 2023(9826)
- 2022(8459)
- 2021(7568)
- 2020(6559)
- 2019(15081)
- 2018(14760)
- 2017(28512)
- 2016(15471)
- 2015(17734)
- 2014(17973)
- 2013(18029)
- 2012(17156)
- 2011(15868)
- 2010(15990)
- 2009(14932)
- 2008(14513)
- 2007(13188)
- 2006(11612)
- 2005(10485)
- 学科
- 济(89232)
- 经济(89170)
- 管理(39879)
- 业(35399)
- 方法(32329)
- 数学(28918)
- 数学方法(28701)
- 企(26798)
- 企业(26798)
- 地方(24593)
- 农(19790)
- 中国(19096)
- 学(16924)
- 业经(15767)
- 地方经济(15086)
- 财(15058)
- 农业(13541)
- 贸(12252)
- 贸易(12248)
- 制(12153)
- 环境(12129)
- 易(11673)
- 和(11531)
- 融(10844)
- 金融(10840)
- 银(9824)
- 银行(9803)
- 理论(9766)
- 行(9384)
- 经济学(9216)
- 机构
- 大学(232585)
- 学院(232400)
- 济(105191)
- 经济(103014)
- 管理(84933)
- 研究(83796)
- 理学(72613)
- 理学院(71658)
- 管理学(70499)
- 管理学院(70044)
- 中国(62378)
- 科学(51044)
- 京(49134)
- 财(44537)
- 所(43209)
- 研究所(39243)
- 农(38779)
- 中心(38329)
- 江(36050)
- 财经(35611)
- 经济学(33694)
- 业大(33299)
- 范(32086)
- 经(32013)
- 师范(31825)
- 北京(30931)
- 农业(30511)
- 经济学院(30216)
- 院(29702)
- 州(28398)
- 基金
- 项目(150341)
- 科学(117503)
- 研究(110631)
- 基金(107511)
- 家(93239)
- 国家(92461)
- 科学基金(78213)
- 社会(70627)
- 社会科(66835)
- 社会科学(66814)
- 省(59593)
- 基金项目(57494)
- 教育(49867)
- 划(49790)
- 自然(48728)
- 自然科(47460)
- 自然科学(47446)
- 自然科学基金(46575)
- 编号(45026)
- 资助(43394)
- 成果(36724)
- 发(35070)
- 重点(34254)
- 部(33053)
- 课题(31456)
- 创(30481)
- 国家社会(29200)
- 创新(28645)
- 发展(28627)
- 科研(28495)
- 期刊
- 济(123685)
- 经济(123685)
- 研究(71059)
- 中国(43911)
- 学报(34860)
- 财(34816)
- 农(34803)
- 科学(32553)
- 管理(29249)
- 大学(25775)
- 学学(24238)
- 农业(23353)
- 技术(21150)
- 教育(21063)
- 经济研究(20230)
- 融(20088)
- 金融(20088)
- 财经(18203)
- 业经(18010)
- 问题(16547)
- 经(15862)
- 技术经济(13507)
- 业(12596)
- 资源(12371)
- 贸(12116)
- 统计(11999)
- 商业(11034)
- 世界(10975)
- 理论(10794)
- 版(10711)
共检索到351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徐翠红
近代厦门通过有限的集聚效应构建了以其为中心的市场网络和金融网络,其后人口集中,城市扩大,成为闽南的经济中心。厦门之所以成为经济中心,主要因优越的区位和港口、历史优势和对外贸易以及对外大规模移民。但关键在于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体系对闽南地区经济的塑造。因此,厦门成为闽南经济中心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市场自发选择的结果。
关键词:
闽南区域经济中心 近代厦门 世界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米红 陈钱敏
面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厦门的人力资源和高等职业教育都具有很多不足。在人力资源方面,人才文化程度总体偏低,人才总量不够,人才分布呈行业性与岗位性差异,外来人口总体素质偏低,中高级技工短缺;在高职教育方面,区域性适用专业设置偏少,各校间专业设置缺乏有效协调,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层次低。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厦门应准确定位高职教育,提升其办学层次;实现民办高职与公办高职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关键词:
厦门 高等职业教育 区域经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航星
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成因,学术界进行了很多研究,作了多角度、多层面的探讨。这里,作者把我国空间经济结构作为全球空间经济结构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成因问题放到整个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来考察,以期获得一些新的认识。一、世界经济中心辐射作用与...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麦瑞
简要分析了闽南地区历史乡村振兴发展背景,提出“地域社会圈”的理论能够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对闽南乡村聚落特点的适应性、村民生活空间需求、产业发展特点及闽南乡村传统空间利用等方面的探讨,发现了“地域社会圈”适用于闽南乡村振兴建设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并以厦门市青礁村的改造方案举例说明实践方法。
关键词:
闽南乡村 乡村振兴 地域社会圈 改造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施水成
旅游业已成为厦门经济的重点产业之一。本文提出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厦门旅游品牌,并着重探讨营造闽南文化特色的旅游业条件和相应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闽南文化 厦门 旅游 增长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爱林 杨盛标 刘国海
文章根据九江打造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要求,针对九江市人才现状,系统地分析九江市人才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人才开发 问题 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苏国辉 黄向阳
规划是一种具有未来导向性的特殊发展调控手段,其科学性与实施成效有着必然的关系,在城市规划与发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结合厦门的规划和发展实际,呼吁科学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重点提出如何通过综合规划解决厦门的"小"的问题,实现跨越发展,从而有效发挥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功能。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发展规划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志强
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厦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发展优势,而构建区域金融中心对厦门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概况,在对两岸经贸关系及厦门金融业发展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基本构想。
关键词:
区域金融中心 两岸经贸关系 厦门金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甬军
经济特区建设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实践的一项创举。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特区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所谓挑战,是指在全国全方位开放的形势下,经济特区的发展面临新的环境。所谓机遇是指经济特区在新的环境中,有可能通过发挥原有的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在更高层次上继续走在全国的前列。迎接挑战,抓住机遇,谋求新的发展,都离不开对经济特区优势的认识、把握和发挥问题。因此开展进一步发挥特区优势的讨论很有必要。现就优势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郑文力 陈丽香
文章通过回顾闽南经济发展沿革,从区域文化角度剖析了经济发展的本质原因,并对如何构建与闽南文化相匹配的经济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闽南 闽南文化 闽南经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鹤之
厦门经济特区于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其范围现已扩到厦门市的厦门全岛。将建成为开放的国际港口城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正>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渊源于1921年建校初期的商学部,在《资本论》中文版首译者王亚南为代表的老一辈经济学家的带领下,建立起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站在中国人立场研究中国经济问题为特色的“厦大学派”,是百年厦大最重要的优势学科和支柱学科之一,也是我国经济学教育与科研的重镇!目前,新百年的经济学科包括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和邹至庄经济研究院三个单位,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三个一级学科,形成“三位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其屏
经济特区在一定意义上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一种现实选择,其发展历史是一个逐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文对入世后厦门经济特区要不要“特”;特”在哪里;能不能“特”;如何“特”,作比较系统的考察。
关键词:
厦门经济特区 如何 “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覃成林 彭宝玉
1978—2000年,河南区域经济增长没有发生σ趋同,但发生了β趋同。无论是σ趋同还是β趋同在时间上均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并表现出同步性,在1978—1983年、1983—1993年、1993—2000年均经历了由趋同———停止(分异)———趋同的变化过程。在这个期间,各地区经济增长呈现出不同的方向,形成了2个向上趋同俱乐部,1个水平趋同俱乐部,2个向下趋同俱乐部。表明,河南区域经济形成了具有不同增长趋势的区域集群,值得引起关注。
关键词:
区域 经济增长 趋同 河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鸿宇
潮汕经济是近代以来中国东南沿海与国内外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区域经济体之一。1949—2010年是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机制和发展格局发生多次全局性更迭的时期。文章拟以这一时期潮汕经济为样本,通过对潮汕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因商而兴”还是“因工而盛”、资源配置机制是以“分散自主”还是以“集中整合”为主、空间格局是“单核多层”还是“多核多圈”这三个方面矛盾的历史演化过程展开分析,以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机制和发展格局的互动与组合,如何导致该区域呈现出对应的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方向 发展机制 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