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07)
2023(10833)
2022(9360)
2021(8464)
2020(7172)
2019(16945)
2018(16564)
2017(32531)
2016(17670)
2015(20113)
2014(20429)
2013(20617)
2012(19657)
2011(17853)
2010(18348)
2009(17131)
2008(17462)
2007(16098)
2006(14345)
2005(13343)
作者
(53083)
(44493)
(44486)
(42091)
(28458)
(21378)
(20466)
(17187)
(16789)
(15966)
(15026)
(14821)
(14214)
(14087)
(13925)
(13746)
(13572)
(13117)
(12945)
(12875)
(11124)
(11090)
(10983)
(10147)
(10048)
(10034)
(9974)
(9948)
(9022)
(8930)
学科
(85261)
经济(85183)
(55739)
管理(52879)
(45435)
企业(45435)
方法(34883)
数学(30685)
数学方法(30461)
(24997)
中国(23901)
地方(22993)
(22790)
业经(18164)
(17413)
财务(17384)
财务管理(17345)
企业财务(16705)
(16684)
农业(15571)
(15044)
贸易(15028)
(14594)
(14481)
(14129)
金融(14127)
(13915)
银行(13888)
(13331)
地方经济(12660)
机构
学院(262388)
大学(261825)
(112041)
经济(109638)
管理(99142)
研究(92221)
理学(84039)
理学院(83056)
管理学(81808)
管理学院(81300)
中国(71862)
(56134)
科学(54622)
(53888)
(47922)
(44926)
研究所(42834)
中心(42634)
财经(41725)
(41155)
(37685)
业大(37048)
北京(36276)
农业(35073)
(34552)
师范(34209)
经济学(33824)
(33142)
(32653)
财经大学(30719)
基金
项目(162853)
科学(127328)
研究(120154)
基金(116470)
(100627)
国家(99703)
科学基金(84918)
社会(75604)
社会科(71707)
社会科学(71680)
(64182)
基金项目(61740)
教育(54997)
(53922)
自然(53793)
自然科(52505)
自然科学(52489)
自然科学基金(51549)
编号(49539)
资助(48403)
成果(41259)
(39985)
重点(36823)
(36468)
课题(34482)
(33596)
发展(32311)
(31753)
创新(31398)
科研(31239)
期刊
(132016)
经济(132016)
研究(81299)
中国(55172)
(44294)
(41766)
学报(39173)
管理(37378)
科学(35998)
(29701)
金融(29701)
大学(29603)
农业(28084)
学学(27769)
教育(27687)
技术(23005)
业经(22095)
财经(21157)
经济研究(21093)
(18115)
问题(17664)
(15535)
(15045)
技术经济(14054)
国际(13696)
商业(13165)
世界(12552)
理论(12465)
统计(12115)
图书(12051)
共检索到411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樊增强  
本文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销售、生产领域延伸到技术开发领域。当前,跨国公司不断加快对华技术投资,在华投资大量“研发中心”。文章认为,这是提升其在华技术水平,占领我国市场的需要;是获取我国低成本高素质人才的战略选择;可以获取我国的互补性技术资源或知识性资源;同时也因为我国逐渐完善的制度性建设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中心”具有愈来愈强的吸引力。文章提出,为有效利用跨国公司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应加快完善鼓励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机构的相关政策;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魏龙  张娟  
跨国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纷纷加大在华R&D投资,并高度集中于北京、上海地区。本文以跨国公司在京沪两地设立的研发机构为样本,结合其在华R&D投资的演进特征, 初步建立了分析跨国公司在华进行R&D投资的供求动力模型,认为跨国公司的R&D投资取决于投资方OIS优势与东道国REP平台相匹配的程度,并且与其研发投资的战略发展阶段的演进紧密相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湛柏明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股权结构的独资、控股倾向,研发内容的适应性和专用性,研发活动的聚集性等特点,对中国产生着不同的效应。其中,正效应表现为促进中国知识高地的形成,促进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配套及相关企业的发展,为我国生产与科研之间的产、学、研结合起到了引导作用。负效应表现为挤占我国有限的科研资源,挤占我国的市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昊  陈柳  
跨国公司进行研发活动是在华跨国公司的一个新动向,同时,党中央在当前这一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文章分析了在华跨国公司研发对我国自主创新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对如何引导跨国公司行为、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国兴  
与中国对外开放相伴相生的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分享到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成果。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对市场前景的憧憬和追求使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成为一种趋势,标志着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中国而言,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其具体效应,应作认真、客观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崔新健  
本文在前人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影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类型的企业变量和区位变量,构建各种类型与动机、企业变量和区位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模式,探求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类型决策形成的内在机制。本文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明确和重点改善影响类型决策的区位变量,以吸收更多全球创新性研发中心,而且可据此阐释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类型的变化轨迹及其趋势。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志勇  杨建永  郜志雄  
据商务部资料,截止到2013年5月底,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各类研发中心已经超过了1800家,这归根结底是由于跨国投资的快速发展。在我国利用外资方面,近几年虽然增速放缓,但利用外资质量却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方面也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新特征、新变化,本文认为集中研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新变化,对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一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侯仕军  曹洪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祝影  包惠  杜德斌  
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成为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热土,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研发机构。跨国公司的在华研发投资一方面集聚了研发资源,提高了创新能力,带动了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种种不利影响。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趋利避害,以借跨国公司研发抢滩中国之机实现技术跨越与赶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吉宏  陈建  刘佳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蒋昭乙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其在华研发投资进行特征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从投资来源国、区域分布、行业分布、组织形式和投资动机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对跨国公司研发机构的政策调整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薛澜  沈群红  王书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荣  
目前,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分析了跨国公司在华进行研发活动的原因和特点,探讨了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并提出我国企业的应对之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