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17)
- 2023(6492)
- 2022(5566)
- 2021(5262)
- 2020(4445)
- 2019(10699)
- 2018(10384)
- 2017(20133)
- 2016(11125)
- 2015(12812)
- 2014(13262)
- 2013(13256)
- 2012(12676)
- 2011(11634)
- 2010(11950)
- 2009(11413)
- 2008(11627)
- 2007(10757)
- 2006(9129)
- 2005(8374)
- 学科
- 济(52265)
- 经济(52201)
- 管理(31643)
- 业(30655)
- 方法(26384)
- 企(25464)
- 企业(25464)
- 数学(22239)
- 数学方法(22050)
- 农(14220)
- 学(13084)
- 财(12314)
- 中国(12219)
- 业经(10840)
- 理论(9749)
- 贸(9433)
- 贸易(9429)
- 农业(9300)
- 地方(9242)
- 易(9104)
- 和(9046)
- 制(8924)
- 务(7409)
- 财务(7395)
- 财务管理(7374)
- 银(7339)
- 银行(7311)
- 融(7225)
- 金融(7223)
- 企业财务(6953)
- 机构
- 大学(178548)
- 学院(174860)
- 济(72343)
- 经济(70773)
- 管理(66811)
- 研究(58646)
- 理学(57771)
- 理学院(57077)
- 管理学(56151)
- 管理学院(55811)
- 中国(43748)
- 京(37426)
- 科学(36689)
- 财(33126)
- 农(31243)
- 所(30470)
- 研究所(27843)
- 中心(26894)
- 财经(26709)
- 业大(26633)
- 江(26132)
- 农业(24896)
- 范(24433)
- 师范(24198)
- 经(24181)
- 北京(23509)
- 经济学(22926)
- 经济学院(20783)
- 州(20772)
- 院(20250)
- 基金
- 项目(112309)
- 科学(87887)
- 研究(81657)
- 基金(81399)
- 家(70684)
- 国家(70084)
- 科学基金(59228)
- 社会(51576)
- 社会科(48679)
- 社会科学(48663)
- 省(43403)
- 基金项目(43046)
- 教育(38437)
- 自然(37815)
- 划(37017)
- 自然科(36903)
- 自然科学(36889)
- 自然科学基金(36237)
- 编号(33919)
- 资助(33106)
- 成果(28632)
- 部(25680)
- 重点(25521)
- 发(23983)
- 课题(23053)
- 创(23000)
- 教育部(21914)
- 科研(21623)
- 创新(21440)
- 大学(21264)
共检索到252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周颖洁 张长立
组织理论是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组织结构、职能和运转以及组织中管理主体的行为,并揭示其规律性的逻辑知识体系。组织理论的演进与社会存在和管理实践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其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也是辨证的否定过程。组织结构理论是组织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印证了组织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
关键词:
组织 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理论 管理实践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方世建
作为管理学前沿的效果逻辑理论所蕴含的学术智慧和理论张力吸引了我国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我国不少学者对这一前沿理论的理解存在一定误区。为了帮助国内学者正确理解这一重要理论,本文首先以该理论的理论渊源为切入点,阐述西蒙教授决策理论的主要思想和古典实用主义哲学的真理观;然后追踪效果逻辑理论的创始人Sarasvathy教授的研究思路,通过问题空间、成功的专家创业者溯因分析、三种机会观以及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创业过程比较,多构面、多层次地剖析效果逻辑创业决策的理论构架;最后对该理论的发展走向进行了简要展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瞿皎姣 赵曙明
组织包容性作为多样性管理研究的新视角,被视为应对多样性的最佳途径。为推动组织包容性研究,对其缘起、进展及方向进行了梳理与分析。首先,从人本主义思想回归、二元对立思维转变、多样性管理理念超越三个层面追溯了组织包容性研究的理论演化历程;其次,从经营效益、道德合意、法律理性、心理释意四个方面提炼出组织包容性的价值逻辑,并识别出包容性感知的核心解释机制;然后,从包容性领导、包容性氛围、包容性实践三个维度总结了组织包容性的前因,从多样性、社会心理、社会文化三个角度概括了组织包容性的效应结果,并结合中介和调节变量的归纳,建构出组织包容性作用机理的生态架构;最后,从包容性的概念内涵明晰、作用机理挖掘、情境效应探索、理论视角拓展、包容性组织建构五个方向提出了研究展望。本研究可为包容性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带来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俊久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天花板效应”逐渐显现。对此,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学界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定的方向性和操作性指引。不过,为进一步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还需要回答人民币国际化推进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具体而言,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逻辑是破解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社会运行的“货币本位难题”,理论逻辑是综合多重因素的理论考量,现实逻辑是做好战略目标设定、优选推进区域、构建伙伴网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已经得到相对清理,但尚未得到广泛认同。其中,既有学理冲突的原因,又有政治历史的背景,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的一个问题和负担。对两者关系的重新建构,既不在于否定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的价值,也不在于理论改变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而在于重新认识教育理论存在的自足性,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复杂而多样的关联方式,改变在两者关系上长期形成的自以为不证自明的逻辑。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逻辑关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聪聪 乔瑞金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演化中的一种质的飞跃,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科技创新是“新”的关键,高质量发展是“质”的锚点。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新质生产力产生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而言,科技进步的推动力、数据要素的创造力以及产业转型的内驱力,催生出新质生产力;实践逻辑而言,推进新质生产力,需要以“新”为指引,加强科技创新;以“质”为关键,优化要素配置;以“人”为根本,培养新质人才;以“绿”为导向,构建绿色生产模式更好发挥新质生产力在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中的引擎作用。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实践逻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方世建
(四)三种创业机会观及其比较目前越来越多的创业研究学者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创业就是利用机会创造新事物(新产品或服务、新市场、新方法或者原材料,以及组织既有技术的新方式)来取得效果。机会识别是创业过程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跃胜 李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也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一个伟大决议。深入贯彻学习第三个历史决议,包括深刻认识总结百年党史的必要性,牢牢把握百年党史四个历史时期的主题主线。三次飞跃是第三个历史决议理论逻辑的重要牵引力;历史主动、历史自信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历史逻辑的主要推动力;“两个确立”是第三个历史决议实践逻辑的必要行动力。把握第三个历史决议蕴含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于正确理解百年党史中的重要问题、树立正确党史观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障。
[期刊] 求索
[作者]
熊金武
改革开放40年成就离不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就是新时代土地制度改革的创新举措。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包括两大内容:一是农村承包地的承包权、经营权、所有权"三权分置",二是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直面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化大生产下土地制度问题,借鉴中国土地制度安排的历史逻辑,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实现了土地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土地市场化改革的统一,创造性地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农村土地制度安排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的重要理论创新。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土地产权 土地市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宋丙涛 潘美薇 杨梅
近年来,地方财政困难、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政府债务问题正在引起学界与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甚至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的重要障碍。尽管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多数只是关注了地方治理的困难,却很少进行问题原因的分析,也很少看到对地方政府进行各种治理模式探索积极意义的挖掘。本文将以公共经济理论为基础,从需求多元的角度剖析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经验,以期为今天的公共产品供给与基层治理改善提供帮助。
关键词:
地方财政 基层治理 历史 理论 多元分层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洪功翔 洪阳
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反复证明,私有制是实现不了共同富裕的。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为按劳分配提供了制度基础。按劳分配制度通过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初次分配的公平,劳动成果的社会共享,促进共同富裕。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体作用,自觉践行按劳分配制度,让社会共享国有企业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是公有制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逻辑。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初次分配中兼顾公平,对推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关键词:
公有制经济 按劳分配 共同富裕 初次分配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沈尤佳 陈若芳
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之路经历了从“效仿欧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自力更生”再到“走自己的路”“中国特色”的历史演进过程,实现了对“以殖民掠夺为实现资本积累和扩张手段”的西式现代化、通过“非暴力”谈判方式取得政治独立和依附发展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超越,并在发展推进中形成了以生产方式现代化为内核,兼顾人口、资源、环境、分配、物质生产和思想意识发展的独有理论内涵。未来现代化实践中,应以史为鉴、以理为纲,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坚持以创新、绿色发展谋和谐,以协调、共享发展谋共富,以创新、开放发展谋和平。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张晓晶 董昀 李广子 李俊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我国国情的鲜明特色,与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质区别。本文力图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维度系统把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丰富内涵。从历史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逻辑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逻辑。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金融工作始终围绕推进现代化这条主线展开,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这个大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是经由“两个结合”这一根本途径开拓出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其基本要义体现为“八个坚持”。从现实维度看,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使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期刊] 改革
[作者]
韩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为立足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据。从理论逻辑出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既要统筹协调好五对逻辑关系,又要从党的宗旨、社会主要矛盾、发展的目标任务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四个维度来深刻认识。从历史逻辑出发,回顾了建党百年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实践探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实践逻辑出发,在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短期面临着粮食供需结构分化问题;中长期内部发展面临保产能稳增长的难点压力与粮农和粮食主产区的短板弱项,外部供给则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引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立足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基于中国的国情、世情、农情、粮情,应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把握好土地的长期稳定性和发展灵活性的平衡,使农业生产关系更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促进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和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共同赋能粮食产能;率先实现粮食主产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粮农收入,促进实现共同富裕;优化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布局,共同扛起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加大财政金融支农力度与风险监测,提高粮食产业风险保障水平;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完善粮食流通与储备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粮食更高品质消费需求;提高国际贸易与关键物流通道掌控力,共同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