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1)
- 2023(11229)
- 2022(9424)
- 2021(8822)
- 2020(7399)
- 2019(17159)
- 2018(16972)
- 2017(33532)
- 2016(18311)
- 2015(20831)
- 2014(21235)
- 2013(20876)
- 2012(19731)
- 2011(18005)
- 2010(18396)
- 2009(17434)
- 2008(17799)
- 2007(16459)
- 2006(14386)
- 2005(13170)
- 学科
- 济(78251)
- 经济(78172)
- 管理(53446)
- 业(51740)
- 企(42431)
- 企业(42431)
- 方法(35288)
- 数学(29736)
- 数学方法(29362)
- 农(23329)
- 财(21424)
- 中国(21225)
- 学(17749)
- 业经(17742)
- 贸(16887)
- 贸易(16882)
- 易(16389)
- 制(15890)
- 农业(15113)
- 理论(15055)
- 地方(14740)
- 银(13354)
- 银行(13333)
- 策(13091)
- 和(12822)
- 行(12735)
- 融(12684)
- 金融(12681)
- 务(12672)
- 财务(12630)
- 机构
- 大学(276837)
- 学院(275602)
- 济(116489)
- 经济(113991)
- 管理(102995)
- 研究(93387)
- 理学(87408)
- 理学院(86448)
- 管理学(85033)
- 管理学院(84501)
- 中国(72295)
- 京(58043)
- 财(57359)
- 科学(55278)
- 所(47899)
- 财经(44887)
- 农(43545)
- 江(43061)
- 研究所(42998)
- 中心(42824)
- 经(40541)
- 范(38155)
- 业大(38033)
- 师范(37893)
- 北京(37040)
- 经济学(36758)
- 州(34340)
- 农业(34093)
- 经济学院(33139)
- 院(33066)
- 基金
- 项目(170580)
- 科学(134065)
- 研究(128927)
- 基金(122862)
- 家(105805)
- 国家(104887)
- 科学基金(89057)
- 社会(81191)
- 社会科(76861)
- 社会科学(76840)
- 省(65782)
- 基金项目(63674)
- 教育(60031)
- 划(56009)
- 自然(55395)
- 自然科(54043)
- 自然科学(54024)
- 编号(53884)
- 自然科学基金(53062)
- 资助(50813)
- 成果(46262)
- 部(38831)
- 重点(38686)
- 课题(37667)
- 发(37073)
- 创(35042)
- 性(33669)
- 教育部(33655)
- 国家社会(33016)
- 创新(32662)
- 期刊
- 济(133305)
- 经济(133305)
- 研究(88255)
- 中国(51424)
- 财(45687)
- 学报(41062)
- 农(39681)
- 科学(37770)
- 管理(37066)
- 教育(33383)
- 大学(31525)
- 融(30112)
- 金融(30112)
- 学学(29368)
- 农业(26071)
- 财经(23760)
- 技术(23740)
- 经济研究(21544)
- 业经(21377)
- 经(20544)
- 问题(18006)
- 贸(15853)
- 技术经济(14201)
- 理论(13815)
- 图书(13567)
- 业(13409)
- 版(13108)
- 国际(13069)
- 商业(12995)
- 现代(12803)
共检索到41974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宗怡
对伯南克来说,美联储和财政部应该合作并尽可能强化货币政策的"财政政策部分"从而达到提振宏观经济的目的。然而2009年伯南克提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在理论上自相矛盾,货币政策的"财政成分"是量化宽松政策起效的主要原因,缺乏财政政策配合的单纯量化宽松无法对美国实体经济起到提振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原青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多数学者将其理解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在二级市场购买包括国债等在内的中长期资产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将其定义为"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理论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导: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无论是退出还是延续,都会对全球经济及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也是国际的,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异化更是把这种影响与冲击无限地放大。本文全面分析了美联储五年来推出QE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美联储的决策机制,QE退出可能时机、路径及方式,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冲击,并指出QE退出是一种必然,中国政府要估足QE退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尽早地准备最好的应对方式,以便减弱QE退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冯小初
本文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就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美国的通胀状况才是决定中美间汇率问题的最主要决定因素,量化宽松释放出的流动性所引致的通货膨胀将在长时期内使人民币汇率保持升值的势头,中国经济也将为此受到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 人民币汇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谭小芬
次贷危机后,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非常规货币政策向金融系统注入大量的流动性,金融市场在大规模流动性支持下开始企稳。随着金融市场功能的逐步恢复,经济复苏迹象显现,如果美联储不能有效地控制资产负债表规模和及时收回流动性,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卷土重来。本文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和效果,研究退出的时机和退出的路径,并指出退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展望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和冲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葛永波 周倬君
继日本在2001年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P)之后,2008年以来为应对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也纷纷采用QEP刺激经济发展。但目前美国经济前景依旧令人担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日本债务危机亦悄然升温,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困扰,非常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及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令人深思。文章对QEP的理论基础、传导渠道、逻辑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评价。
关键词:
量化宽松 理论基础 逻辑效应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扈文秀 王锦华 黄胤英
本文首先基于托宾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视角,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然后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托宾Q值、货币政策及经济走势进行梳理总结,探索对我国当前货币政策走向的启示意义,最后得出以下结论:美联储的四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保持了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刺激创新型企业融资,起到了恢复市场信心、复苏房地产市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作用。在我国,随着股票市场在货币经济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托宾Q值逐步显现。2007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偏紧的货币政策下,我国有效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继续稳定增长,但部分宏观经济指标呈下滑趋势,金融市场资金持续紧缺...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托宾Q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毕夫
仰仗着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美联储赢得了超于全球各国中央银行的权重,也正是如此,美联储的一举一动都能招徕上到政府高层下至普通百姓的敏感眼光。不过,当美联储在11月4日按下了"定量宽松"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钟伟
实施数量宽松政策,意味着短期内美联储将"窖藏"部分资产,同时释放更多货币,因此美元将更廉价,以美元计价的资产价格将得到支撑,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信心都会明显增强,这对美国经济整体上利大于弊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永峰
本文在回顾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未来可能的退出步骤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我国外汇资金净流入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较大。针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量化宽松 货币政策 跨境资金 美联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胤英 王锦华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基础,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前后2007年至2012年8月美联储、居民、企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进而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做出评述,得出: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1\QE2)的实施主要解决了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与降低资本补充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流通中的资金紧张,避免更深层次的金融系统性危机爆发。但由于量化宽松政策增加的货币流动性并未形成大量有效信贷进入实体经济中发挥作用,对宏观经济变量如产出、就业、物价并没起到预期的作用,对实体经济作用有限。美国政府于2012年9月14日宣布启动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是对实体经...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新华 熊小雅
2008~2011年,美联储推出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实施效果与预期有较大落差。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理论,由于货币供给来源于经济体的内生需求,因而中央银行无法外生控制货币供应量,也无法简单地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刺激银行体系扩大信贷投放,以达到对内提升需求、扩大就业的政策目标,而对外的货币贬值也不必然能有效改善贸易逆差。中国调控经济、应对危机应该弱化汇率制度对国内政策的限制,完善信贷的内生创造机制,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机制确保就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树同 刘明学 栾雪剑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对美联储实施该政策的原因、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美联储未雨绸缪,提出该政策的退出机制,对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如何在经济逐步启稳后把握恰当的时机和节奏实现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及时转向,防范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量化宽松 通货膨胀 资产泡沫 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沂 余力 肖继五
通过构建需求VAR模型和索洛增长模型研究发现,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价格变动带动消费,通过利率调整对投资、消费产生影响;提高收入可显著改善消费,增加投资在拉动消费的同时又挤出消费;国内供给结构的合理调整能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外需既定下,宽松货币政策通过生产要素的替代激化了经济结构矛盾。因此,"短期看货币、中期看需求、长期靠供给"就成为供给与需求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在注重供求管理的同时,发挥供给管理的中长期效应是宏观调控的关键,供给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方向决定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
关键词:
货币政策 结构调整 经济增长 供求管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维全 蒋仁开
本文根据央行确定的2009年广义货币供应M2增长目标的设定,分析了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并从我国货币改革实践、2009各影响因子不确定性方面进行了评价,最后指出,2009年人民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务必密切跟踪经济发展形势,以便采取灵活措施。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