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03)
- 2023(10857)
- 2022(9207)
- 2021(8811)
- 2020(7286)
- 2019(16997)
- 2018(16520)
- 2017(30479)
- 2016(18185)
- 2015(20787)
- 2014(21305)
- 2013(20425)
- 2012(19342)
- 2011(17477)
- 2010(18136)
- 2009(16565)
- 2008(16933)
- 2007(15541)
- 2006(13554)
- 2005(12399)
- 学科
- 济(62418)
- 经济(62356)
- 管理(51566)
- 业(46624)
- 企(37231)
- 企业(37231)
- 财(31067)
- 方法(28898)
- 数学(25879)
- 数学方法(25542)
- 中国(24207)
- 教育(21756)
- 农(20191)
- 务(15673)
- 财务(15646)
- 财务管理(15591)
- 制(14834)
- 企业财务(14823)
- 学(14692)
- 地方(14250)
- 财政(13747)
- 贸(13346)
- 理论(13339)
- 贸易(13337)
- 易(12999)
- 农业(12770)
- 业经(12596)
- 政(11293)
- 策(11078)
- 银(10996)
- 机构
- 大学(252150)
- 学院(248195)
- 济(97603)
- 经济(95224)
- 管理(88907)
- 研究(88227)
- 理学(75488)
- 理学院(74569)
- 管理学(73245)
- 管理学院(72731)
- 中国(62515)
- 财(54691)
- 京(54542)
- 科学(51542)
- 所(45275)
- 范(42222)
- 师范(41972)
- 江(41068)
- 研究所(40432)
- 中心(40004)
- 农(39873)
- 财经(39063)
- 教育(37528)
- 北京(35582)
- 经(35176)
- 师范大学(34006)
- 业大(33886)
- 州(31574)
- 农业(31343)
- 院(31230)
- 基金
- 项目(152951)
- 研究(120907)
- 科学(120364)
- 基金(106031)
- 家(90144)
- 国家(89236)
- 科学基金(75294)
- 社会(72593)
- 社会科(68541)
- 社会科学(68521)
- 教育(63459)
- 省(61368)
- 基金项目(54475)
- 编号(53226)
- 划(53153)
- 成果(47493)
- 自然(46048)
- 自然科(44903)
- 自然科学(44886)
- 资助(44428)
- 自然科学基金(44071)
- 课题(39799)
- 部(36186)
- 重点(35875)
- 发(34267)
- 年(32738)
- 性(32665)
- 项目编号(31993)
- 教育部(31551)
- 创(31335)
- 期刊
- 济(109196)
- 经济(109196)
- 研究(88262)
- 教育(60792)
- 中国(59834)
- 财(47073)
- 农(35565)
- 学报(34528)
- 科学(30561)
- 管理(29972)
- 大学(27313)
- 技术(24964)
- 农业(23999)
- 融(23832)
- 金融(23832)
- 学学(23816)
- 财经(19537)
- 经济研究(17791)
- 业经(17100)
- 经(16741)
- 职业(15434)
- 问题(14223)
- 业(13215)
- 贸(12965)
- 坛(12107)
- 论坛(12107)
- 财会(11936)
- 图书(11854)
- 会计(11743)
- 技术经济(11647)
共检索到394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柏檀 王水娟 李芸
从经济学来看,政府投入学前教育的正当性来源于学前教育所带来的巨大的正外部性。正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表现为学前教育的市场供给明显不足。政府投入学前教育的目的,恰在于通过对其正外部性的合理补偿,以提高学前教育的供给水平和供给质量。本文从公共外部性、社会外部性、空间外部性、代际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的外部性特征,并从外部性的"内部化"角度,重新审视了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中的主导作用、政府投入中的公平导向、政府间投入责任的安排、对贫困幼儿的资助政策、以及财政投入方式的选择等问题。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外部性 财政投入 政策选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戈飞平
美国高校的资金来源具有多元化之特点,为克服财务困难,高校在资金来源方面具有广泛的选择性。其高等教育能成功地转化为一种大众化教育,原因之一就是在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资金投入的同时,高校能有效地从其它途径筹措所需资金。本文分析了美国高校资金筹措的多元化特点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进一步发展广东高等教育过程中在资金筹措方面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资金来源 多元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何忠妹
人们从长期实践中逐渐深刻认识到科技进步在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及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科技进步在创造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的地位日益提升,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财政政策措施以促进科技进步已成为各国潜心研究的课题。十六大报告为中国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勾勒了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毋庸置疑,科技创新、科技进步在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中的作用将再次凸现,本文将在分析我国现行促进科技进步的财政政策基础上,探讨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科技进步 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文革 沈洪波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单玉丽
陈水扁上台以来 ,在政治高于一切的理念支配下 ,通过赤字预算、追加预算外支出、大幅度减税等措施 ,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以达到其“拼选举”和图谋“台独”的政治目的。这一偏颇的财税政策 ,造成了台湾财政体质恶化、民间投资意愿低落、贫富差距扩大等恶疾 ,对未来台湾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财政政策 “拼选举” 利益集团 陈水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侠
从近期频频出台的财政政策举措中,表明财政启动新一轮经济周期、加速经济增长的潜能较大,其对证券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积极作用也决不可忽视和低估
关键词:
财政政策,证券市场,上市公司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侯石安 张紫君
保障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有效缓解当前幼儿"入园难、入园贵"难题,是当前社会和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分析,阐明学前教育中的政府职责,提出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注重对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财政投入,重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绩效考核和监督管理机制。
关键词:
学前教育 入园难 政府职责 财政政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自1970年代石油危机和1980年代里根政府上台以来,财政赤字就成为美国政府的一种常态。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美国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财政资源用于救市,这无疑会加剧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美国政府当前的财政赤字水平能够持续吗?美国政府是否能够不受限制地通过发行国债来进行融资?美联储直接购买长期国债的定量宽松政策能否增强美国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美国能够避免与财政赤字货币化如影随形的通货膨胀吗?请看本文对美国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分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崔玉平
在美国高等教育分散型管理体制下,美国高校的财政政策表现出相应的多元特色。本文着重介绍美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基本特点、美国高校经常性经费收入(Current-fund Revenue)的主要采源及分配比例以及美国高校经常性经费总支出的分配比例等,以期对我国高校财政政策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财政政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澜
作为联邦制国家,由于宪法限制和联邦税制落后于工业的需要,1917年以前的美国一直没有能够建立起稳定的、连续性的职业教育财政政策,服务职业教育体系。随着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宪法第十六条修正案和《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联邦进行税制改革,相继开征所得税、房产税、房产继承税等一系列税种,联邦财力日渐雄厚,能够承担起大量公共事业开支,为职业教育财政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美国 职业教育 财政政策 转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祥云
20世纪以来,美国基础教育财政政策经历了几次大的演变,总体趋势是:从注重资源配置效率,到注重资源分配公平,再转向强调教育财政的"充足性"。美国基础教育财政政策演变历史,与改革开放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演变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借鉴美国二战后基于公平的基础教育财政政策调整经验,有助于我国现阶段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完善。始于1989年的美国基础教育财政的"充足性"实践,对我国未来义务教育财政政策走向也不无启示。
关键词:
美国基础教育 财政政策 演变过程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白倩 连志鑫
在传统学校时空框架与教育改革的矛盾愈发凸显之际,美国学校时间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美国学校时间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扩大学校教育公共价值为目的,围绕数量革命和质量革命展开,最终落脚于支持持续深度学习和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美国的时间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学校时间改革的结果似乎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改良时间结构比延长时间数量更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并且只有当学校时间改革与课程、教学法、教师和评价方式等改革相联系时,真正的教育改革才会发生。
关键词:
学校时间改革 教育质量 教育改革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美国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变革教育财政政策。教育财政政策改革体现为:加强州政府统筹,增加州教育财政支出;学区为主筹措教育经费,强化学区责任;政府倾斜配置教育经费,支持贫穷学区。美国教育财政政策变革后,出现了教师工资提高,教师培训增多,教育技术更新,教育项目拓展,教育设施改善等效应。分析发现,制度合法性是财政政策变革的潜在影响因素,拨款预期和政策稳定性影响财政政策的变革,促进教育的改革是财政政策变革的首要目的。
关键词:
教育公平 教育财政 政策评估 美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面对地区管理、公平权益、利益集团的诉求,美国的立法机关、行政力量、司法部门等逐步联合进行财政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对美国教育公平诉讼的突发期、低谷期、上升期与财政改革的兴起、低潮、推进的变迁路径的分析,以及教育财政改革案例的政策过程的研究,可以清楚地发现美国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财政改革的历史脉络及政策博弈。其中,政治、经济、司法环境的影响,法律诉讼及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充分协商是教育公平发展中财政政策博弈的关键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