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0)
- 2023(10064)
- 2022(8581)
- 2021(7769)
- 2020(6429)
- 2019(15228)
- 2018(14971)
- 2017(28867)
- 2016(15751)
- 2015(17923)
- 2014(18426)
- 2013(18497)
- 2012(17968)
- 2011(16652)
- 2010(17171)
- 2009(16083)
- 2008(16479)
- 2007(15306)
- 2006(13492)
- 2005(12454)
- 学科
- 济(77851)
- 经济(77767)
- 管理(42079)
- 业(42069)
- 企(32075)
- 企业(32075)
- 方法(29854)
- 数学(25327)
- 数学方法(25102)
- 中国(23326)
- 农(22133)
- 地方(22080)
- 业经(17292)
- 财(16541)
- 学(16493)
- 农业(15096)
- 贸(14047)
- 贸易(14037)
- 易(13477)
- 制(13362)
- 银(12892)
- 银行(12865)
- 融(12851)
- 金融(12849)
- 行(12455)
- 和(12405)
- 地方经济(12344)
- 发(11924)
- 理论(11761)
- 环境(11751)
- 机构
- 学院(241081)
- 大学(240372)
- 济(101732)
- 经济(99469)
- 管理(87837)
- 研究(87726)
- 理学(74009)
- 理学院(73063)
- 管理学(71850)
- 管理学院(71388)
- 中国(66559)
- 科学(53999)
- 京(52671)
- 财(46955)
- 所(46225)
- 农(44061)
- 研究所(41648)
- 中心(39629)
- 江(38638)
- 财经(36311)
- 业大(35534)
- 农业(34463)
- 范(34427)
- 北京(34159)
- 师范(34107)
- 经(32696)
- 经济学(31449)
- 州(31041)
- 院(30896)
- 经济学院(28305)
- 基金
- 项目(149037)
- 科学(115823)
- 研究(110697)
- 基金(104642)
- 家(90797)
- 国家(89948)
- 科学基金(75499)
- 社会(69047)
- 社会科(65250)
- 社会科学(65231)
- 省(59845)
- 基金项目(55049)
- 教育(50502)
- 划(50104)
- 自然(46980)
- 编号(46371)
- 自然科(45648)
- 自然科学(45628)
- 自然科学基金(44794)
- 资助(43115)
- 成果(38934)
- 发(38226)
- 重点(34148)
- 课题(32858)
- 部(32803)
- 发展(30805)
- 创(30571)
- 展(30274)
- 创新(28575)
- 科研(28165)
- 期刊
- 济(122204)
- 经济(122204)
- 研究(75069)
- 中国(52504)
- 农(41589)
- 学报(37856)
- 财(36538)
- 科学(34755)
- 管理(31763)
- 教育(29419)
- 大学(28038)
- 农业(27943)
- 学学(26183)
- 融(24507)
- 金融(24507)
- 技术(21349)
- 业经(20973)
- 经济研究(19176)
- 财经(18310)
- 问题(16425)
- 经(15825)
- 业(14962)
- 技术经济(12838)
- 贸(12585)
- 商业(12302)
- 图书(12177)
- 版(11622)
- 理论(11499)
- 世界(11256)
- 统计(11003)
共检索到378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凌志 杨德才
文章深入探寻了西方社会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产生过程,以及我国在此基础上进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的创新及其实践,并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贯彻落实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论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 理论 产生 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越如 曾文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特色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来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以及对西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发展完善,可以在理念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以及法治现代化等具体展开,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越如 曾文钫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标志和鲜明特色之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理论来源包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以及对西方传统工业化道路的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断发展完善,可以在理念现代化、技术现代化以及法治现代化等具体展开,以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新长 侯沛
社会和谐是一个多层次的总体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基础和前提。自然是人类存续和发展的首要条件。重建人与自然平衡,走向和谐发展之路,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先进的社会制度为保证。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社会 发展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阎安
本文探讨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程及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的原因,并指出人类要维持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敏 董正爱
环境权是于20世纪中后期基于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理论、新的理念,已经成为环境法的理论基础和支撑。一般认为,环境权维护的是人对环境的权利及利益,是传统人权理论的延伸与扩展。但环境权在其从提出、发展及被人们所逐渐接受的过程中就充斥着各种争论,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和"生态中心主义"的环境权观等各种主张。突破传统法学的樊篱,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视角对环境权理念予以审视,从而以环境权为中心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积极推动环境权入宪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重视环境权的现实意义,将环境权的具体权利框架在法律体系中建构起来,推进环境权从应有权利向实有权利转化,有益于促进环境权的进...
关键词:
环境权 和谐发展 理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淑文
环境伦理将人类之间的伦理关系延伸到了人与自然,认为人既依赖于自然,又作用于自然。人对自然界的依赖,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人对自然界的作用,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本文从环境伦理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提出环境伦理原则的确立,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判断,环境伦理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伦理观照。
关键词:
环境伦理 人与自然 伦理原则 伦理观照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王天津
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需要达到的第四个目标。由于国家生态安全目前依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尤其是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的总体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因此必须采用新方略、新措施,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建立新型环境资源产业,是既符合西部的自然环境特点,又具有最小成本投入和最大产出效益的经济特色。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近年来,国家林草局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用好林草财政支持资金,扎实推进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林草事业取得亮眼成就,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实现新进步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诗白
社会生产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社会财富创造的另一层面是自然物质的耗费。人类可使用的自然物质存量是有限度的,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不断革新生产技术,健全经济机制,实行合理的利用自然和节约物(能)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防止和抑制经济发展中的自然物质存量过度耗费,维护人与自然的相协调。在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解决好经济快速发展中的自然存量过度耗费问题,维护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要求。
关键词:
社会生产 和谐 科学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和平 杨新梅 周瑞辉 刘耀彬
绿色发展是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支撑,绿色发展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生态共赢。为进一步解析绿色发展的内涵,本文将环境资源作为特殊的生产要素引入动态一般均衡框架,构建一个包含最终产品部门、环境部门和清洁技术研发部门等七部门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导出实现绿色发展的均衡解。然后以最终产品部门的物质生产函数和污染物排放量函数构建联立方程组,基于2003—2017年我国286个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国城市实行绿色发展的必要性。研究发现,第一,研发部门的人力资本投入越大、研发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生产效率越高、消费者的时间贴现率及风险偏好越低,则城市经济增长率越高,越有利于绿色增长。第二,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环境资源存量的增长率必须大于经济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人工环境修复和净化能力将在绿色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劳动力和物质资本等传统要素投入仍然是带动我国城市经济总量增长的主要力量,且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经济总量的同时会带来0.8个百分点以上的污染排放;农业产业占比和工业污染产业占比分别以高于0.49和0.27的弹性系数值带来城市环境污染增加。环境污染以0.24以上的弹性系数抑制了我国及其西部城市经济增长。环境规制具有减污效应。综上表明我国城市走绿色发展之路必然且紧迫。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宇晖 郭静 张嘉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长期以来,煤炭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比例均在75%以上。因此,煤炭城市经济的可持继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从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实施东北煤炭城市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是实现东北煤炭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多贵 周志田 陈劭锋
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内涵进行理论解析,从人口、资源、环境、时间、空间五个方面,分析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实施“人口零增长”、“资源利用效率‘十倍’跃进”、“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和“自然资本投资”四大战略,以促进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 挑战 战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潘明星 朱雪艳
政府如何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优化生态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税收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不可替代。本文分析了我国环境税费的现状,提出了建立我国环境税制体系的思路。
关键词:
环境税 排污费 外部性 公共产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铁明太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本文分析了当前统筹城乡发展进程当中所存在的矛盾,提出了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统筹 城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