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70)
2023(10820)
2022(9306)
2021(8275)
2020(7274)
2019(16688)
2018(16513)
2017(31917)
2016(17422)
2015(20008)
2014(20304)
2013(20320)
2012(19259)
2011(17789)
2010(18119)
2009(17302)
2008(17254)
2007(15769)
2006(13957)
2005(12956)
作者
(52660)
(44476)
(44428)
(42599)
(28259)
(21127)
(20224)
(17266)
(16630)
(15760)
(15372)
(14755)
(14297)
(14170)
(14081)
(13825)
(13329)
(13128)
(12950)
(12803)
(11284)
(11055)
(10752)
(10172)
(10144)
(10022)
(9826)
(9734)
(9010)
(8725)
学科
(94022)
经济(93917)
管理(55142)
(48167)
(39894)
企业(39894)
方法(35783)
数学(31644)
数学方法(31350)
(22302)
地方(20714)
中国(20535)
(19974)
(19150)
业经(17898)
(17825)
(13716)
贸易(13711)
(13680)
地方经济(13602)
(13237)
(13069)
(13063)
金融(13059)
银行(13042)
农业(13005)
(12997)
财务(12964)
财务管理(12928)
环境(12854)
机构
大学(267800)
学院(266212)
(121543)
经济(119110)
管理(98896)
研究(93358)
理学(84167)
理学院(83194)
管理学(81820)
管理学院(81304)
中国(71196)
(56999)
(55740)
科学(54686)
(48233)
财经(44468)
(43538)
研究所(43198)
中心(42167)
(41659)
(39957)
经济学(39061)
业大(37539)
北京(35362)
经济学院(34900)
农业(34061)
(33099)
(32913)
师范(32780)
财经大学(32538)
基金
项目(167605)
科学(131417)
研究(122286)
基金(122086)
(105660)
国家(104830)
科学基金(89074)
社会(79674)
社会科(75560)
社会科学(75537)
(65025)
基金项目(64309)
教育(55827)
自然(55621)
自然科(54270)
自然科学(54252)
(54234)
自然科学基金(53285)
资助(50328)
编号(48643)
成果(40770)
重点(38074)
(38006)
(36735)
(34635)
(34246)
课题(34065)
国家社会(33343)
教育部(32770)
创新(32290)
期刊
(142645)
经济(142645)
研究(83053)
中国(52900)
(46574)
学报(40398)
(39769)
管理(37372)
科学(37042)
大学(30833)
学学(29350)
(26055)
金融(26055)
农业(25842)
财经(23675)
技术(23401)
经济研究(23364)
教育(22652)
业经(20428)
(20425)
问题(18679)
技术经济(15248)
(14675)
统计(14145)
(13519)
世界(12901)
理论(12849)
(12638)
国际(12438)
(12399)
共检索到410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强胜  
作为国家干预经济之法的经济法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其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 ,经济法是国家经济干预之法 ,其本身存在着极大的制度缺陷与不足 ,这主要体现在国家干预对市场经济而言是一种外在的东西 ,故其干预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干预不当 ,并滋生官僚主义等弊端 ;而且 ,经济法的干预是由相应机构的相机干预 ,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随意性 ,这也必然使经济法暴露出对经济发展的不定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婷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调整当事人之间业已形成的经济关系,体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直接管理,因而它属于典型的经济法制度。该项制度体现了经济法“私法公法化”的特点,同时融入了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等经济法的理念,也体现了经济法的人文关怀,反映了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的本质,有助于市场秩序的维护和信用体系的构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吴德进  
经济体制的核心是产权制度,林业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是对林业产权制度的改革.结合林业产权的特点,对南方乡村集体林业产权制度的根本缺陷作了探讨,如产权主体虚设,权能不清;无差异共有产权导致了很大的外部性;权利约束失效,委托代理关系扭曲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税杰雄  
由于对农村集体所有权的共有属性、村民委员会的内部机构性质认识不清,农村土地制度所规定的所有权主体错位、客体模糊、所有权的虚化和流转方式的单一,使农民权益受损、农村土地急剧减少、征用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家庭承包,双层经营”的法理矛盾和由此引起的经营权冲突,导致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难以保障。为此,应确认农村土地的村民共同所有权和收益权,确立农民永久性经营权制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海  
基于对中国消费者保护制度缺陷的经济学分析,发现产生这种缺陷的原因在于:消费者保护制度设计不科学和不完善、消费者保护政策设计的价值判断存在误差、各种利益群体的博弈存在失衡现象、消费者素质不高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蒋萍  
与国际标准相比,中国的核算制度并未达标,引致经济总量漏算。其中,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产出流失的原因变量是核算方法有偏,未观测到经济产出流失在于核算漏洞。核算制度未达标不仅说明中国的核算水平相对较低,还反映出中国的官方统计能力低于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邢会强  
在金融法上,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和"理性假设"基础上的传统信息披露理论与制度坚持"愈多愈好"的理念,不断要求信息披露义务人披露越来越多的信息,而不顾信息接受者的理解能力和非理性。在当前"信息超载"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为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有必要对传统信息披露理论与制度加以改革。这一改革应充分考虑人类普遍存在的非理性因素,要求披露的信息简炼、通俗,有实质内容,应尽量与大众的直觉思维相一致,符合刺激相容原理,并与金融消费者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相适应。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钟国伟,钟仁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曼  
经济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分清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不同之处,对于明确经济法的地位,促进经济法与行政法的有效实施,完成经济法学的学科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石新中  
本文认为,信用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法律对于信用的维护经历了从民法的个人本位到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的过程,现代信用制度的诸多方面体现了经济法的理念。现代信用制度的共同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立法规定信用信息的公开;二是社会中介组织在信用体系正常运转中的枢纽地位;三是信用责任机制的社会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叶露中  
一、历史成本制度的缺陷对企业会计实务的影响 历史成本的固定性与市场价格的变动性之间的矛盾动摇了财务会计的计量基础,给企业的会计实务带来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1)会计信息不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本。在物价变动情况下,历史成本不能真实反映非货币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的价值,使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不真实,兹举例说明如下: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倪馨  
我国股票市场是由政府强行催生于计划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保障其顺利发展,政府为其制定了一系列基本制度框架。事隔十几年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已由计划经济转型到市场经济,尽管股票市场的基本制度安排也几经调整和转换,但制度缺陷依然明显存在并影响了股票市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本文从深入分析我国股票市场现存的基本制度缺陷入手,指出我国股票市场存在功能定位扭曲、股权分置和股市监管行政化的制度缺陷,认为政府过度干预是造成股市上述制度缺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股票市场的制度缺陷必须从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边界入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勇  
制度创新是我国股票市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手段,对股市的管理、调控和培育是以各种层次的制度供给实现的,随着我国股市的发展壮大,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是维持股市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手段。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国英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微观经济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愈来愈变得机遇和挑战并存,优势和困难同在。在新旧体制交换的过程中,新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与旧的操作惯例、理念不时地发生冲突,风险就此产生,除了产生巨额不良资产外,近几年经济案件此起彼伏,极大地破坏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生产力,影响恶劣。总的看来,形成案件的因素很多,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本文试图从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缺陷方面寻找原因,进行经济学分析,并提出加入WTO后完善相关制度的对策,供商榷。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文奇  
传统经济计量建模法的缺陷赵文奇ABSTRACTTheshortcomingsintraditionaleconometricmodelingwereanalyzedindetail.传统经济计量建模法是经济学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建模类型。这种建模法目前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