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8)
2023(11303)
2022(9589)
2021(8429)
2020(7288)
2019(16469)
2018(15945)
2017(30608)
2016(16714)
2015(18652)
2014(18671)
2013(18728)
2012(17605)
2011(16175)
2010(16225)
2009(15172)
2008(14872)
2007(13560)
2006(11897)
2005(10630)
作者
(52905)
(44673)
(44555)
(42391)
(28283)
(21615)
(20165)
(17566)
(16585)
(15582)
(15433)
(14508)
(14302)
(14025)
(13949)
(13860)
(13734)
(13233)
(12885)
(12707)
(11365)
(10948)
(10868)
(10346)
(10132)
(9954)
(9714)
(9642)
(9054)
(8884)
学科
(92312)
经济(92233)
管理(46545)
(44233)
方法(37275)
(33890)
企业(33890)
数学(33667)
数学方法(33451)
(20709)
(20585)
地方(20118)
中国(19614)
(18438)
业经(16433)
(14983)
贸易(14980)
(14492)
农业(14457)
地方经济(13413)
(13372)
环境(12325)
(11219)
金融(11217)
(11173)
(11043)
银行(10991)
(10891)
财务(10875)
财务管理(10847)
机构
大学(257061)
学院(255560)
(118280)
经济(116227)
管理(94909)
研究(92053)
理学(82531)
理学院(81571)
管理学(80252)
管理学院(79790)
中国(67163)
科学(57422)
(52849)
(51555)
(50006)
(48569)
研究所(44558)
业大(42545)
农业(41149)
中心(40998)
财经(40631)
经济学(38580)
(37641)
(36901)
经济学院(34879)
北京(32917)
(31846)
(30965)
师范(30524)
财经大学(30011)
基金
项目(171370)
科学(133686)
基金(126011)
研究(117102)
(112637)
国家(111730)
科学基金(93961)
社会(77669)
社会科(73757)
社会科学(73732)
基金项目(66972)
(66600)
自然(61464)
自然科(60064)
自然科学(60039)
自然科学基金(59009)
(56392)
教育(52435)
资助(51333)
编号(44381)
重点(39099)
(37963)
(37873)
(35340)
成果(34963)
科研(33717)
创新(33256)
计划(33246)
国家社会(33144)
教育部(31994)
期刊
(129454)
经济(129454)
研究(73984)
学报(47272)
(45690)
中国(43635)
科学(40843)
(38527)
大学(34207)
学学(33050)
管理(32544)
农业(30280)
经济研究(22963)
(21241)
金融(21241)
财经(21116)
技术(20198)
业经(19070)
(18273)
问题(17314)
(16126)
教育(15976)
技术经济(14997)
统计(13677)
(13624)
(13018)
商业(12829)
世界(12188)
(12165)
业大(11699)
共检索到370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近些年来,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但是,对于这一复杂的有机体,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内容。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也是人口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探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妇女生育率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郝虹生,高凌,沈青  
近年来,北京市的生育率已经达到了相当低的水平。在8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中,北京市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保持在1.3至1.8之间波动,在全国生育率水平最低的三个直辖市中仅略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郝虹生,高凌,沈青  
近年来,北京市的生育率已经达到了相当低的水平。在8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中,北京市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3~1.8之间波动,在全国生育率水平最低的三大直辖市中仅略高于上海。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提前抽样数据计算,1989年北京的总和生育率约为1.3,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就整体而言,尽管北京的生育率已属于全国最低之列,但不同类型妇女的生育状况却存在着差別。分析这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书章,顾宝昌,肖自力,王彦祖  
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对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控制人口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以下简称2‰抽样调查)数据为根据,分析80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始于80年代末期,短短几年来,已取得明显的成绩。喀什地区是新疆最大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1990年普查,总人口为2.853 634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8.83%。其中少数民族为2 649 700人,占该区总人口92.85%,占全疆少数民族人口的28.10%。喀什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中又以维吾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史梅  
本文利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生育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并通过伊斯特林模型将社会经济因素、中间变量和生育率相联系,探讨社会经济因素通过中间变量而影响生育率的途径与机制。伊斯特林模型在世界生育率调查的一些国家得到过应用,本文尝试将它应用到中国的数据中。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晓平,王绍贤  
在致使妇女生育率下降的诸多因素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水平提高等间接因素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论著。在我国,有关直接因素的定量研究报告较少,而且在现有资料中所反映的避孕、哺乳等直接因素对城乡妇女生育率的影响又有很大区别。本文研究重点在于明确调查地区影响妇女生育率的直接因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瑛,贾威,王京玲,高小刚,方亚男,张晓光  
我国妇女的生育率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达到了更替水平,受到举世瞩目。江苏省计生委公布的资料表明,1984年全省总和生育率已降到 1.4,低于更替水平。与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相比,如此低的生育率确属罕见。有人因此提出生育率降低的副作用之一是性比例失调。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于1984年12月至1985年1月,在江苏省大丰县进行了一次调查,对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红平,高金三  
当前,河北省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人口出生率回升很快,特别是自进入第三次生育高潮的1986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都在100万以上,人口出生率连续3年超过20%。1988年底,全省总人口已达5795万。1980—1987年全省总和生育率为2.57,高于全国2.47的平均水平。如果按目前生育水平发展,到本世纪末全省总人口将大大突破6450万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梁中堂  
200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妇女的生育率水平是20多年来人口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2000年普查登记人口为124 261万,比1999年和1998年年度统计公报的人口还要少,说明人口漏报问题已经达到中国人口统计体制无法包容的程度。文章按照中国历年小学招生数计算出2000年普查时0~16岁人口漏报5 378万。据此,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时的总人口应是13O 885万(假使存在1.81%漏报率)或者129 889万(不存在1.81%漏报率)。按照2000年普查公报人口126 583万计算,1982~2000年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接近2.3;如果按照文章中提到的13亿左右的人口计算,同期妇女则平均生育了2.3个以上的孩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徐莉  
一、已婚生育率指标及其分析意义 目前,我们考察妇女的生育率水乎及其变动情况,通常采用的是按育龄妇女口径计算的一套生育率指标,即育龄妇女生育率。实际上,生育率指标还可以按照已婚育龄妇女的口径计算出一套已婚生育率指标。其中,已婚妇女年龄别生育率(ASMFR)是最基本的指标。已婚妇女的总和生育率、累计生育率和终身生育率都是在ASMFR的基础上推算出来的。ASMFR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伯华  
妇女生育率的计算,涉及到两个变量:分子是婴儿出生数,分母是有关的妇女人数。按照分母中所用的是育龄妇女人数或仅是已婚育龄妇女人数,妇女生育率又可分为育龄妇女生育率和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 在未婚生育仅为个别现象的情况下,可以认为育龄妇女生育率与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具有共同的分子。这时,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育龄妇女生育率×已婚比例。该关系式表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隆健  
影响生育率的因素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如结婚比例、性生活、哺乳、人工流产等,和间接影响因素,如社会制度、经济、文化、职业等。由于直接影响因素介于生育动机和生育率之间,直接决定人们的生育行为,因此又称为中间生育变量(Intermediate FertilityVariables)。本世纪50年代中期Kingsley Davis和Judith Blake首先提出中间生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富德  
1981年中,全世界育龄妇女达9.8亿,占15岁以上人口的三分之一。她们的社会、经挤状况,尤其是生育水平,作为各国妇女解放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标志,引起普遍关注。 妇女获得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只是近百年的事。这是妇女参与政治生活的开始。和争取政治权利相比,妇女在控制生育方面的觉醒就更晚了。据128个国家有关妇女状况的资料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宝芬,黄润明,郑贵敏  
60年代以来,广西妇女生育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随着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和完善,广西妇女生育模式逐步向有计划的控制型转变。然而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长期落后于全国,从而使广西妇女生育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仅根据1982年广西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9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