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46)
- 2023(10125)
- 2022(8590)
- 2021(7812)
- 2020(6681)
- 2019(15383)
- 2018(15027)
- 2017(28599)
- 2016(15934)
- 2015(18370)
- 2014(18732)
- 2013(18859)
- 2012(18378)
- 2011(17034)
- 2010(17694)
- 2009(16857)
- 2008(17005)
- 2007(15845)
- 2006(14172)
- 2005(12973)
- 学科
- 济(90980)
- 经济(90901)
- 管理(42524)
- 业(39012)
- 方法(35799)
- 企(31102)
- 企业(31102)
- 数学(30843)
- 数学方法(30418)
- 学(22986)
- 地方(20802)
- 中国(20140)
- 农(19690)
- 财(16871)
- 业经(16577)
- 制(13726)
- 地方经济(13703)
- 农业(13268)
- 理论(13157)
- 和(12871)
- 贸(12638)
- 贸易(12630)
- 易(12112)
- 融(11983)
- 金融(11980)
- 环境(11482)
- 银(11371)
- 银行(11332)
- 行(10839)
- 体(10092)
- 机构
- 大学(262830)
- 学院(257506)
- 济(111823)
- 经济(109489)
- 研究(94488)
- 管理(91110)
- 理学(77121)
- 理学院(76090)
- 管理学(74502)
- 管理学院(73995)
- 中国(69314)
- 科学(59245)
- 京(56051)
- 所(50702)
- 财(50498)
- 研究所(46046)
- 农(45884)
- 中心(41193)
- 江(40731)
- 财经(40169)
- 业大(37983)
- 范(37197)
- 师范(36854)
- 农业(36248)
- 经济学(36158)
- 经(36036)
- 北京(35699)
- 院(32538)
- 经济学院(32273)
- 州(31848)
- 基金
- 项目(159782)
- 科学(124037)
- 基金(114997)
- 研究(114984)
- 家(100860)
- 国家(100050)
- 科学基金(83365)
- 社会(72963)
- 社会科(69010)
- 社会科学(68986)
- 省(61624)
- 基金项目(59332)
- 教育(53090)
- 划(52488)
- 自然(52423)
- 自然科(51140)
- 自然科学(51118)
- 自然科学基金(50179)
- 资助(48202)
- 编号(45965)
- 成果(40166)
- 重点(37068)
- 部(35802)
- 发(35560)
- 课题(32725)
- 创(31527)
- 国家社会(30569)
- 科研(30459)
- 教育部(30229)
- 创新(29647)
共检索到397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傅耀
根据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情况,可以将经济学方法论划分为四阶段,即前实证主义阶段、实证主义阶段、证伪主义阶段和历史主义阶段。认真研究这四个阶段之间演化的内在逻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过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彭亦谐 张玲玲 高畅
探究可拓学演化发展阶段性、对比分析可拓学与物理-事理-人理(WSR)的共性规律,对支持中国原创科学自主发展、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构筑“四个自信”有一定意义。本文收集了多来源的可拓学数据,基于施耐德四阶段理论,通过学科显示度、研究内容及主题演化、研究者及其合作、技术应用情况四个维度,融合文献计量、社会网络分析、内容分析方法划分学科发展的概念化、工具化、应用化阶段,并对比两个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研究发现,可拓学自1983年进入概念化、工具化阶段,自2005年进入应用化阶段;两个学科都存在工具化发展不足的情况,而可拓学概念化阶段更长,工具化、应用化发展更为成熟;本土学科概念化发展应立足本土性,兼容东西方之长;工具化发展应鼓励其他成熟方法在本学科的运用,重视学科专用工具、针对性技术方法的开发;应用化发展应强调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齐头并进,贴近社会实践;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凝集作用,重视后继人才培育,强化学科团队建设。本文尝试探究可拓学发展的阶段性,延续并发展了学科发展相关讨论;试图探讨本土学科发展的规律,提出的建议对其他本土学科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价值,同时扩宽了现存分析框架的数据来源和分析维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良文 黄强
在经济学方法论发展过程中,关于李嘉图的经济学研究方法一直有不同看法,尤其是其抽象法引起了争论。可以说李嘉图对抽象法的运用不仅仅解决了当时要研究的问题,更对西方经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抽象法已经无处不在。肯定了李嘉图对这一方法的创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抽象法的产生以及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认为经济学研究应该将逻辑抽象法与历史描述法相结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景维民 倪沙
"国家治理及其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观点不同。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国家治理及其治理现代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家治理的内在逻辑是对生产关系的治理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上层建筑的治理要适应于经济基础;正确处理上层建筑治理与生产关系治理之间的关系是其本质要求;国家治理走向现代化就是要形成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匹配。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治经济学 本质要求 内在逻辑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光伟
从历史使命的工作方法出发,马克思方法论的主旨在于打破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解释学循环工作图式,还原"历史",解救"科学"。其规划的工作路线是历史——科学,工作模式是历史方法和数学方法的结合。表明:政治经济学的特殊逻辑是历史(存在)的实践活动——生产发生史,从而将学科方法论落实为"发生学(方法)"。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实践模态是系统模型分析(方法)。内在构造的生成路径是逻辑模型-理论模型-计量模型。因此,劳动价值论上的实践逻辑即为实践的解题要素,意味着既有"教材方法论"的真正的破题。当下研究亟需从"专业遮蔽"中挣脱出来,以超越性行动进入实践域,在根除认识悖谬中达成对事实的彻底理解。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蔚玲
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试验田和先行区,经济开发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开发区有着不同的阶段性定位。20世纪90年代作为渐进式改革的领头羊,21世纪初作为产业政策的试验田,新时代作为体制创新、全面开放的发动机。经济开发区作为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政策工具,最初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产业集聚,而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其核心目标转变为体制创新,即通过全面开放促进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
经济开发区 治理现代化 全面改革开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叶泽方 方齐云
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理论,实验经济学是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产生和迅速发展的。因此,把握实验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特点,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实验经济学十分重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雯 胡俊波 张毓峰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意义重大。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诸多现实困难,总体发展缓慢。本文从历史流变视角出发,将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置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工回流大背景下,将其发展演进划分为孕育期、萌芽期、成长期和发展期四个阶段,认为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演进是城乡双向"推—拉"力量博弈与相关利益主体间多重博弈相互重叠的过程,具有"中国式渐进演变"的特殊逻辑和机理,其深层次制度影响因素在于城乡二元体制机制,并据此提出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须同时着力于政府目标转型、长效激励机制构建和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
关键词:
农民工 返乡创业 历史流变 内在逻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明国 李汉文
经济学界在探讨需求曲线问题时经常颠倒了理论与现象或者事实之间的关系、颠倒了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混淆了个别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逻辑困境。消费者的需求量不仅要受到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还要受到其拟选行为的机会成本变化的影响。而消费者的需求价格是由其收入水平和偏好决定的。把"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当作一个描述消费者行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定律,是不科学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明国 李汉文
在探讨需求曲线问题时经常颠倒了理论与现象或者事实之间的关系、颠倒了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混淆了个别需求曲线和市场需求曲线,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一个无法自拔的逻辑困境。消费者的需求量不仅要受到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还要受到其拟选行为的机会成本变化的影响。而消费者的需求价格是由其收入水平和偏好决定的。把"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当作一个描述消费者行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定律,是莫名其妙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夏雨 方磊 魏明侠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相互渗透催生了供应链金融,并使之成为运营管理和金融等相关领域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引起了多层面和多角度的研究。本文应用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的方法,以供应链金融理论演进为脉络,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理论演进为供应链金融的缘起、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其业务模式、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服务、不同融资服务的比较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等五大理论模块;其演进的内在逻辑链为逻辑起点、逻辑基石、逻辑主线和逻辑拓展;后续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供应链金融的内涵拓展、融资创新、风险深化和线上融合等,核心问题是考虑多周期、多主体和信息不对称的供应链决策模型。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资金约束 融资决策 运营决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户晓坤
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稀缺"等经济范畴遮蔽了资本与劳动二元主体的对抗性社会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三位一体"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的内生性矛盾,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断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并且构成了资本生态系统(资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危
关键词:
地租 人口过剩 稀缺 资本逻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户晓坤
建立在人与自然抽象对立前提下的绿色理论或生态政治具有非历史的马尔萨斯主义倾向,往往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或者生态中心主义的困境。马克思与恩格斯共同批判了马尔萨斯将人类与其自身再生产条件相对立的非人道主义本质,"过剩"、"稀缺"等经济范畴遮蔽了资本与劳动二元主体的对抗性社会关系。马克思通过对"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三位一体"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生产过程的内生性矛盾,在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或新陈代谢的断裂达到了历史的顶点,并且构成了资本生态系统(资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危机根源。"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具体化贯彻,成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生态理论联盟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
地租 人口过剩 稀缺 资本逻辑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单许昌
考察了经济学核心概念价值与效用演化,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理性发生学的"外部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三个环节为视角,透视了从价值到效用再到价格的哲学基础,精神现象学所揭示的理性发生环节,为经济学范式转型提供了哲学反思的背景。最后,提出了经济学向工具论转化的趋势。
关键词:
价值 效用 理性 精神现象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