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69)
2023(7976)
2022(6839)
2021(6428)
2020(5358)
2019(12479)
2018(12199)
2017(23604)
2016(13341)
2015(15061)
2014(15266)
2013(15251)
2012(14495)
2011(13274)
2010(13483)
2009(12669)
2008(12955)
2007(11955)
2006(10322)
2005(9170)
作者
(40945)
(34752)
(34547)
(33009)
(22011)
(16717)
(15788)
(13398)
(13030)
(12426)
(11878)
(11662)
(11016)
(10968)
(10913)
(10887)
(10765)
(10147)
(10116)
(10038)
(8742)
(8574)
(8565)
(7893)
(7892)
(7878)
(7682)
(7671)
(7130)
(7038)
学科
(58327)
经济(58266)
管理(33386)
(33100)
方法(27022)
(24607)
企业(24607)
数学(23995)
数学方法(23723)
(18412)
中国(15896)
地方(14071)
(13676)
(13400)
农业(12628)
业经(11855)
(11012)
贸易(11010)
(10630)
(10199)
(8707)
环境(8628)
(8491)
金融(8487)
(8487)
银行(8455)
理论(8164)
(8044)
(7766)
财务(7750)
机构
大学(202160)
学院(201000)
(80358)
经济(78602)
管理(72046)
研究(71973)
理学(62150)
理学院(61305)
管理学(60003)
管理学院(59625)
中国(52354)
科学(46606)
(43323)
(39517)
(38740)
(36162)
研究所(35530)
中心(32735)
业大(32501)
农业(31471)
(30966)
财经(29173)
(28779)
师范(28484)
北京(27168)
(26301)
经济学(25472)
(25038)
(24760)
经济学院(23319)
基金
项目(133641)
科学(103398)
研究(96122)
基金(95309)
(84193)
国家(83501)
科学基金(69185)
社会(59544)
社会科(56170)
社会科学(56148)
(52375)
基金项目(50819)
(45106)
教育(44654)
自然(44442)
自然科(43350)
自然科学(43328)
自然科学基金(42555)
编号(39799)
资助(38774)
成果(33464)
重点(30913)
(30243)
(29686)
课题(27942)
(27116)
科研(25754)
创新(25414)
计划(25212)
教育部(24826)
期刊
(88693)
经济(88693)
研究(57588)
中国(37257)
(36762)
学报(35889)
科学(32611)
(27697)
大学(26234)
学学(24854)
农业(24769)
管理(23017)
教育(21359)
(16787)
金融(16787)
技术(16376)
业经(14736)
财经(14220)
经济研究(13711)
(12954)
问题(12466)
(12224)
(11487)
资源(10028)
技术经济(10010)
(9878)
统计(9630)
理论(9222)
商业(9150)
业大(9102)
共检索到292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龚义龙  
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清代巴蜀地区的人口压力日渐增长。而在清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下,缓解人口压力的途径无非有如扩大耕地面积、周期性动乱减少人口以及劳动力的自然分流等。本文意欲通过对清代巴蜀移民经营各行各业、小手工业、小商小贩或佣工的分析,探索当地缓解人口压力的一个途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苟安经  严琼芳  
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重要新兴产业,在城市和农村均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就农村而言,巴蜀地区农村文化资源丰富、区域特色明显,具备了深度产业开发的基础条件。从产业的角度,巴蜀地区的农村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特色农业资源、自然景观、古镇、民俗文化和世居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五大类,这些文化资源的乡土性、休闲性和生态性特质正是巴蜀地区农村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立足于资源特质,采取资源整合和以城带乡等开发策略,是巴蜀地区农村文化产业科学发展的现实路径。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尹之海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财政拨款已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银行贷款解决了高校仅依靠财政拔款需要若干年后才能实现的规模扩张难题,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柴月姣  
振兴教育,以就学代替和延迟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对有效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能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如何振兴教育?在策略的选择上主张:一要更新教育观念;二要改革办学体制,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三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四是提倡办学形式多样化;五是加强教育立法和教育执法监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淑丽  王蕾  
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 ,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就业政策的短期性致使我国劳动力数量供过于求 ,劳动力质量供不应求 ,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为了缓解就业压力 ,我们必须发展经济 ,增加劳动力需求 ;控制人口数量 ,缩减劳动力供给 ;发展教育 ,提高劳动力质量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龚义龙  
在国内外学者对中国延续上千年的分家制度已有较多讨论的基础上,本文对清代巴蜀移民家族分家的影响与后果展开研究。随着家族人口增多,周期性的分家成为家族分裂的起点。对分家后的"二次创业"进行分析,可见中国解决人口压力的方式既有向心式的、内敛式的提高劳动生产率,也有外延式的不断膨胀、扩大的人口向外迁移及对资源的外延式拓展。但无论以何种方式解决人口压力,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压力,以及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国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城市交通量迅猛增长,交通设施和管理跟不上发展需要,许多大城市出现了交通堵塞、行车速度下降、事故增多的状况。据统计经常堵塞的路口,北京市有80处,上海市有42处,受堵时间长达26~30分钟以上;公共交通营运速度已由60年代的25公里/小时,下降为现在的15公里/小时;公共汽车、电车车厢内乘客密度高达每平方米13人。“乘车难”、“行路难”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大城市交通不畅,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对外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给人民的生产、工作、生活带来很大不便,同时,也使交通运输本身蒙受巨大损失。仅据对交通运输本身的测算,北京市机动车辆单向每辆车各停半分钟,一年损失即达8000万元;天津市机动车辆速度每降低1公里,相当于减少3000多辆车的运输能力。造成大城市交通紧张的主观原因:一是对城市交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华  
本文分析了城市化建设与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关系 ,进而针对加快城市化建设 ,保护耕地提出了 6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田东川,程滨朴  
资金紧缺是困扰医院的严重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 从医院经营过程来讲,目前资金紧缺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其一,资产运用效率低。医院财务状况的强弱、获利能力的大小以及偿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资产的运用效率。由于各项资产的配置不合理或者配置无效,资产未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总体资产周转速度明显减慢,造成了医院经济效益降低,资金供应紧张,财务状况恶化。其二,投资决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丽娜  
从中国加入WTO后,中美贸易关系一直趋好。但近两年来,双方贸易摩擦明显增多,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美国对华反倾销、知识产权保护、贸易不平衡问题、对中国加入WTO承诺履行的批评以及对华出口管制等问题,构成了中美经贸关系中摩擦加剧的焦点问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晓君  石敏俊  王磊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干旱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引入水资源需求管理政策。基于市场机制的价格调整和基于行政管理的数量控制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两种重要手段。论文基于分布式水资源-经济模型,在用水需求零增长、用水结构升级调整的情景下,研究了水价调整和水量控制在抑制农业用水需求中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因现行灌溉水价过低,农户对水价上涨不敏感,水量控制比水价调整更加有效。如果要达到相同的节水效果,水价调整政策下农户收入损失比水量控制要更大。水价调整政策下农户收入损失由于成本上涨和作物结构转换导致,水量控制政策下农户收入损失主要是作物种植规模压缩所致,两种政策均需考虑一定的利益补偿。水价调整...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云刚  陈月英  
本文探讨了我国城市发展的低度化特征及其弱质性 ,指出 ,在当前城乡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大批农民进城”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 ,我国城市化面临的人口压力将进一步加重。同时 ,本文重点分析了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局限性 ,并提出了多方位改革 ,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加强对入城人口管理和控制的几项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魏建华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振荡走高。进入2007年,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减,已先后20余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如何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文章对此进行了精辟论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