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23)
- 2023(9117)
- 2022(7910)
- 2021(7358)
- 2020(6345)
- 2019(14745)
- 2018(14585)
- 2017(28307)
- 2016(15467)
- 2015(17498)
- 2014(17130)
- 2013(16746)
- 2012(15959)
- 2011(14341)
- 2010(14827)
- 2009(13868)
- 2008(14127)
- 2007(13361)
- 2006(11476)
- 2005(10165)
- 学科
- 济(64616)
- 经济(64556)
- 管理(48114)
- 业(46523)
- 企(39342)
- 企业(39342)
- 方法(27860)
- 数学(24096)
- 数学方法(23867)
- 中国(17906)
- 财(17256)
- 农(17158)
- 技术(15223)
- 地方(14311)
- 业经(14082)
- 学(12832)
- 贸(12832)
- 贸易(12828)
- 制(12451)
- 易(12417)
- 农业(11304)
- 银(10967)
- 银行(10942)
- 融(10592)
- 金融(10589)
- 行(10486)
- 技术管理(10484)
- 和(10151)
- 理论(9765)
- 划(9360)
- 机构
- 大学(221947)
- 学院(220511)
- 济(93476)
- 经济(91549)
- 管理(85010)
- 研究(76206)
- 理学(72717)
- 理学院(71865)
- 管理学(70788)
- 管理学院(70326)
- 中国(57190)
- 京(49470)
- 科学(45537)
- 财(43153)
- 所(38992)
- 农(36167)
- 研究所(35253)
- 中心(34636)
- 财经(33740)
- 江(33665)
- 北京(31896)
- 业大(31553)
- 经(30473)
- 范(29242)
- 师范(29008)
- 经济学(28759)
- 农业(28447)
- 院(27218)
- 州(26684)
- 经济学院(25953)
- 基金
- 项目(141326)
- 科学(110971)
- 研究(104984)
- 基金(101266)
- 家(87429)
- 国家(86685)
- 科学基金(73775)
- 社会(66636)
- 社会科(63051)
- 社会科学(63030)
- 省(55170)
- 基金项目(53476)
- 教育(48056)
- 划(47048)
- 自然(46223)
- 自然科(45149)
- 自然科学(45136)
- 自然科学基金(44329)
- 编号(42927)
- 资助(40861)
- 成果(36017)
- 重点(31943)
- 创(31765)
- 部(31477)
- 发(31413)
- 课题(30176)
- 创新(29873)
- 教育部(27067)
- 国家社会(26893)
- 科研(26892)
- 期刊
- 济(104861)
- 经济(104861)
- 研究(66510)
- 中国(43851)
- 财(34815)
- 学报(32792)
- 农(32584)
- 管理(31870)
- 科学(30799)
- 教育(24945)
- 大学(24866)
- 学学(23045)
- 农业(21639)
- 融(20025)
- 金融(20025)
- 技术(19556)
- 经济研究(17131)
- 财经(16857)
- 业经(16741)
- 经(14497)
- 问题(13900)
- 业(12635)
- 贸(12399)
- 技术经济(12254)
- 科技(11017)
- 图书(10989)
- 商业(10802)
- 坛(10688)
- 论坛(10688)
- 国际(10568)
共检索到333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雯霞
自俄罗斯联邦独立之后,其外交政策几经调整。从最初的大西洋主义外交战略到目前的新欧亚主义。这种以地缘和现实主义理论为考量的新欧亚主义外交战略并没有在“9·11”事件之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新欧亚主义仍然是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战略指导思想。本文拟通过对普京政府具体的外交政策的简要分析来说明新欧亚主义对普京政府对外政策的影响及俄罗斯外交在新世纪初仍然奉行新欧亚主义的必然原因。
关键词:
普京政府 外交战略 新欧亚主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孙鹏,管星火
冷战后,俄罗斯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外交形势极为被动。至1999年,俄罗斯外交跌至立国以来的最低点。普京在此危难时刻宣誓就职总统,开始着手打造一个崭新的俄罗斯,力图重振俄罗斯、恢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经过3年来的调整和变化,普京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外交战略。即根据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以灵活务实的态度调整外交政策,实行以独联体为依托、平衡东西方的多方位外交战略。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辉 毕洪业
普京掌舵俄罗斯以后,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升格为正式组织,"上海五国"定型为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共同体取得积极进展,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得以启动。此外,金融危机对西方世界造成了强大冲击,客观上促进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和重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在于新兴经济体的加速崛起。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为推进对后苏联空间的进一步整合,普京正式提出了欧亚联盟方案,并将其作为俄罗斯的外交重点。欧亚联盟方案显示了普京的政治抱负和俄罗斯民众的期许,俄、白、哈也如期达成了欧亚经济联盟条约,但考虑到后苏联空间复杂的地缘政治现实,普京对后苏联空间整合的前景仍难言乐观。
关键词:
普京 俄罗斯 独联体 欧亚联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玉环
拜登政府上任以来,将应对气候危机作为内政外交的优先议题,对内推行气候新政,对外实施积极的气候外交战略,以此促进美国经济社会整体绿色转型发展、维护美国国家气候安全、恢复美国的国际信誉和全球领导力。在全球层面,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发起“领导人气候峰会”,在联合国及七国集团等多边平台推动气候合作;在区域层面,美国将“印太”地区作为推进区域气候外交的重点,充分利用四方安全合作机制、“印太经济框架”、美国—东盟合作机制等小多边平台,提升“印太”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双边层面,美国以欧盟为重点加强同盟友之间的气候能源合作,同中国、印度、南非、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市场国家开展气候外交。拜登政府的气候外交战略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带来积极作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气候治理领导权之争,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并使大国“绿色竞争”更为激烈。需要注意的是,拜登政府气候外交战略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国内党派分歧、地方政府反对等因素或阻碍美国履行气候变化国际承诺,美国同中国、欧盟等大型经济体之间的关系复杂演变也可能会制约其开展气候外交行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银亮
自伊拉克战争以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尤以欧亚大陆初露端倪的战略合作最为引人注目。跨大西洋的分裂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而美欧关于价值观和“西方”概念等诸多分歧,也从客观上推动着欧亚大陆的加速整合。这一态势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中国全球战略观的根本转变,进而塑造着欧亚战略新格局的出现。
关键词:
欧亚战略 嬗变 中国 全球战略观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银亮
自伊拉克战争以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尤以欧亚大陆初露端倪的战略合作最为引人注目。跨大西洋的分裂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而美欧关于价值观和“西方”概念等诸多分歧,也从客观上推动着欧亚大陆的加速整合。这一态势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中国全球战略观的根本转变,进而塑造了欧亚战略新格局的出现。
关键词:
欧亚战略 嬗变 全球战略观 中国外交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毕洪业
不出大的意外,未来10年普京都将主政俄罗斯。这也是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关键时期。对于俄罗斯而言,无论是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还是世界大国地位和影响力的重塑,俄欧战略伙伴关系都至关重要。显然,对于一向重视俄欧关系的普京而言,欧洲仍将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但考虑到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和分歧的存在,俄欧关系仍难以迈出实质性步伐。
关键词:
俄罗斯 欧盟 战略伙伴关系 合作 分歧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吴恩远 郭文
普京签署文化战略法令,打响了俄罗斯反击西方文化侵袭的保卫战。这是适应当今世情和俄罗斯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的必然产物,是普京实现俄罗斯"强国梦"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文化战略颁布的现实意义在于:捍卫俄罗斯文化安全;传播俄罗斯文化精华,传承俄罗斯文明;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俄罗斯强国。文化战略明确了国家文化政策的目标、原则和任务。文化战略描绘了实施的具体方略和路线图。
关键词:
普京 文化战略法令 俄罗斯文化强国战略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宝香
本文概述新中国成立50多年以来,我国的外交工作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原则,同时,根据各个历史阶段面临的具体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进行的有效的调整。
关键词:
“一边倒” 多极化 “真正的不结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立新
在俄罗斯国力下降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弱俄、限俄的严峻形势下 ,普京外交显示出浓烈的务实色彩 ,这一方面推动了中俄关系的发展和双方合作进一步的深化 ,但另一方面 ,也受到“中国威胁论”、美国拉拢俄及其对美妥协的影响 ,中俄双方只有通过增加信任 ,加深理解 ,才能保持两国关系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关键词:
务实外交 中俄 合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刚 张兵 袁英梅
本文首先提出"科技外交"的概念,在总结科技外交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揭示科技与外交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同时探索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外交状况,剖析其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中的外交战略,进而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同时为我国更好地开展科技外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最后针对我国科技外交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科技外交工作的原则性要求和建议。
关键词:
科技外交 战略 重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邓天奇 周亭
21世纪以来,日本立足于既有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实践创新、构建国际多边科技合作网络、推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政策工具,逐步建立起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导向的科技外交战略体系。在政策实践过程中,日本政府注重发挥科技外交“以科技促进外交”和“以外交促进科技”的功能,由此开启了科技与外交融合发展的制度化道路。本文聚焦日本科技外交战略发展的主要历程,具体分析日本科技外交战略发展的现实动因、历史演化以及路径选择。借鉴日本科技外交发展的实践经验,未来中国可以通过统筹优化科技外交的顶层设计、建构多元行为体合作实践网络、积极参与国际问题的全球治理、搭建国际科技领袖的合作网络等方式,全方位发挥科技外交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科技外交 日本外交 科技战略 全球治理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殿华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石油需求快速增长,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仅次于美日的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石油短缺成为我国未来时期能源安全的主要矛盾。中俄两国石油合作互补性强,俄罗斯石油的总储量约为200亿吨,而我国从俄罗斯和中亚的进口只占7.5%[1]。两国石油合作具有广阔前景,但也存在许多波折和问题。通过对普京两任总统期间的石油战略分析,可以对中俄石油合作的前景进行理性的预测,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合作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潘锐
冷战持续了40余年,美苏对抗贯穿了战后美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并成为美国外交的主线。自杜鲁门以后,历届美国总统无不把对苏外交作为美国外交的首要任务,因此,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全豹完全可以在其对苏外交这一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考察从杜鲁门主义到里根主义的对苏政策,便能了解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战略。
关键词:
美国外交 美国外交战略 冷战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胡令远 王梦雪
以中国为中心的传统东亚国际社会解体以来,东亚地区并未完成具有主体性意义的现代东亚国际社会建构。地区性国际机制繁多却缺乏整合,虽在功能性机制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共同意识建设方面却无明显进展。此外,各方对于建构过程中的主导权问题也存在争议。然而东亚国际社会的形成有助于维持地区稳定与促进区域内合作,推动东亚国际社会建构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中国有必要基于地区共同利益从功能与意识层面开展外交活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