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48)
2023(15080)
2022(12711)
2021(11536)
2020(10003)
2019(22109)
2018(21609)
2017(41829)
2016(22378)
2015(25046)
2014(24639)
2013(24623)
2012(23058)
2011(21222)
2010(21738)
2009(20951)
2008(20070)
2007(18377)
2006(16386)
2005(14899)
作者
(68219)
(56831)
(56787)
(54100)
(36088)
(27381)
(25848)
(22193)
(21268)
(20050)
(19553)
(18734)
(18237)
(17971)
(17728)
(17720)
(17192)
(16778)
(16541)
(16403)
(14233)
(14126)
(13779)
(13125)
(12945)
(12711)
(12537)
(12466)
(11436)
(11355)
学科
(108403)
经济(108301)
管理(66182)
(64769)
(52282)
企业(52282)
方法(42178)
数学(37459)
数学方法(37204)
中国(32926)
(28565)
金融(28561)
(27628)
银行(27571)
(26621)
(26445)
(26245)
地方(24837)
(22805)
业经(22115)
(21362)
(19903)
贸易(19887)
(19329)
农业(17689)
技术(17619)
(16165)
财务(16136)
财务管理(16094)
企业财务(15311)
机构
大学(333057)
学院(332631)
(149787)
经济(146898)
管理(123713)
研究(117073)
理学(105936)
理学院(104748)
管理学(103200)
管理学院(102582)
中国(94291)
科学(70147)
(69194)
(69194)
(60845)
(60589)
财经(54997)
研究所(54964)
中心(54284)
业大(50639)
(49963)
(49710)
农业(48282)
经济学(48021)
北京(43732)
经济学院(43388)
(40955)
财经大学(40634)
(40110)
(39919)
基金
项目(213461)
科学(166649)
基金(155033)
研究(151828)
(136670)
国家(135509)
科学基金(114324)
社会(98963)
社会科(94001)
社会科学(93972)
(84110)
基金项目(82104)
自然(72859)
自然科(71170)
自然科学(71142)
(70477)
自然科学基金(69907)
教育(67953)
资助(62681)
编号(59692)
重点(48632)
成果(48455)
(47831)
(46922)
(46824)
创新(44117)
国家社会(41559)
课题(41311)
科研(41192)
教育部(39969)
期刊
(167392)
经济(167392)
研究(101246)
中国(63197)
学报(55497)
(54964)
(53014)
科学(48855)
(45592)
金融(45592)
管理(45552)
大学(40838)
学学(39142)
农业(35756)
经济研究(28774)
财经(28454)
技术(26671)
教育(25934)
业经(25827)
(24548)
问题(22287)
(18835)
(18590)
技术经济(18570)
理论(16764)
商业(16747)
国际(16258)
统计(16060)
科技(15404)
(15375)
共检索到5054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剑辉  王静文  
预计此次疫情对经济的短期冲击要大于非典期间,势必会干扰2019年四季度以来的经济企稳态势,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表现为短期性、阶段性,很难对经济中长期增长趋势产生持续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建丰  王伟丽  
本文着眼于后疫情时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不同阶段,运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从新冠大流行时疫情冲击我国经济的路径出发,评估后疫情时期新冠肺炎疫情与经济之间的权衡,分析后疫情时期疫情发展的不同规模对我国GDP、进出口贸易、贸易条件、福利以及部门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后疫情时期,疫情的长期持续小规模爆发对宏观经济的破坏效应更明显,若疫情长期内持续小规模流行,我国的GDP、进出口贸易、居民福利以及部门产出均受到明显冲击;(2)在后疫情时期,疫情的短期偶然性爆发并不会对我国的GDP、福利、贸易条件以及部门产出产生明显的负面冲击,这主要是经济发展韧性抵消了疫情的短期负向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传染病疫情一直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未来传染病疫情仍然会继续存在,并可能呈多发的趋势。虽然传染病疫情本身难以有效预测,传染病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具有短期、外生性的特点,但是仍然有必要从传染病疫情应对政策方面进行总结研究,形成框架性的政策思路,以有效应对传染病疫情并降低其对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本文结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经济金融影响和应对政策实践,探讨了传染病疫情应对的政策框架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毅  张君君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且在2020年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此疫情给国内外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原本世界经济已面临增速放缓的下行压力,突如其来的疫情又极大地增加了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无形之中累积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我国央行采取了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使得我国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新冠肺炎疫情仍给经济带来了重创,其中潜在的系统性风险问题不容小觑。文章从国内外两方面出发,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其中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影响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震  刘洪娇  
新冠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主要是短期性、暂行性影响,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基本面良好态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在短期影响中,居民消费增长,特别是服务消费增长,受到疫情的剧烈冲击,疫情对投资的影响要小于对消费的影响。由于全球疫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疫情对进出口的影响仍然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要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将"补短板"和"稳增长"相互结合,注重经济政策的差异化,做好促进消费、稳定投资的政策储备,将疫情防控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创新措施常态化、制度化,为疫情之后经济恢复正常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郭田勇  孙光宇  
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又发生在有九省通衢之称、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武汉,特殊的时点、特殊的地点,使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经济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短期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较大;从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调节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迅速出台的多项应对肺炎疫情的有利举措的情形下,此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新冠肺炎疫情明显对我国经济整体产生阶段性的冲击和影响,年内将表现为前低后高的反转态势。2020年的经济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季度后的经济表现。为在战胜疫情的同时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并应以突出结构优化为要领,调抑升高的消费物价水平。减税降负应继续强调和实施,适当提升年度赤字率,以及采取配套改革措施降低企业税外负担。地方政府应积极考虑有效投融资,利用好PPP等机制创新,激发企业与市场潜力,提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水平。疫情对专项债、房地产走势以及其他具体行业的影响,都需要具体分析认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表现为:有效市场加上有为、有限政府的合理结合,一定是要以"守正出奇"地提供有效供给的机制创新,来解决超常规发展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追赶—赶超"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国俊  贾馥玮  
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在湖北省发生并向全国迅速蔓延。截至目前,在中央有力领导下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梳理疫情发生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各界解决问题的相应举措,探讨如何完善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等促进经济的恢复,金融如何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并对防范相关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艳芬  
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突发,正从局部向全球扩散,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正在发酵且不断蔓延,2020年世界经济继续放缓的风险进一步加大,不排除个别国家出现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自身即受到疫情影响,也会有溢出,中国经济率先走出疫情意义重大。尽管疫情终将被控制,一系列措施也会使经济走出低谷,但风险依然存在。中国经济外部环境更加严峻、拯救经济的政策风险后遗症以及全球供应链产业链重置的挑战都不可低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莫荣  陈云  鲍春雷  黄湘闽  
2003年以来,我国经历了非典疫情、国际金融危机和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等三次较大规模的事件。本研究就三次大事件对就业的主要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而言,非典疫情对局部行业和地区影响较大,并且持续时间短、恢复较快,因而对就业的影响总体是短期的、结构性的、局部性的,但影响程度大于对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冲击力强,就业受到影响较为严重,失业率显著上升、农民工大规模返乡、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十分突出;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冲击,影响巨大,范围广、程度深,并且因与春节假期重叠导致返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加剧,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失业水平可能达到新高。为应对当前疫情对经济社会和就业影响,要在现有援企稳岗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重点关注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疫区就业人员、失业人员等群体,提供更有效的就业帮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振宇  朱鸿鸣  朱俊生  
新冠肺炎疫情会从多个渠道给金融运行带来影响,总体上会形成预期冲击、实体传导、政策消化三个冲击阶段。疫情对金融运行的冲击总体可控,但要警惕对区域及行业的结构性影响,以及与存量风险的叠加效应。针对疫情影响的阶段性、结构性、叠加性特征,在系统全面防控疫情带来的金融风险时,应重点关注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波动,特别要防止新旧风险并发,"股、债、汇"风险叠加等极端情况出现。当前,在制定和完善对冲性金融政策时,要综合考虑其在不同阶段的作用,宜多采用数量化工具,以便于政策的后期退出;多采用结构化工具,以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多采用区域性政策,以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提前控制政策消化期的成本。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韩博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财政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基于当前疫情发展信息,初步评估其对2020年财政收支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2020年财政减收增支在1.2—1.7万亿元之间,做好今年的财政平衡工作"压力山大"。因此本文提出,要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赤字债务"三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方面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赤字率和债务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收入侧的潜力,提高财政部门对于政府收入的统筹安排能力,努力谋求2020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力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六稳",保持经济社会稳定。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何诚颖  闻岳春  常雅丽  耿晓旭  
研究目标:测度并分析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生至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方法:事件回顾研究法、纵横向分析法、比较静态分析法和路径分析法。研究发现: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产出下降、消费减少、投资下降、外贸受限、产业发展遭受较大损失、金融机构风险增加、短期内资本市场波动比较激烈等。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需在疫情后争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研究创新:经过全方位信息分析,本文探究了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发展对我国经济、产业、金融等各领域产生的影响及其具体路径。研究价值:既为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后稳定经济提供政策层面、经济层面和金融层面的对策建议,也为有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借鉴。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郑江淮  付一夫  陶金  
新冠肺炎疫情将在未来1至2个季度内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个方面改变中国经济的宏观环境。本文通过对"非典"前后的宏观经济和消费形势复盘,并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经济造成的潜在影响。在宏观经济层面,既包括疫情的客观影响,如社会零售总需求下降、投资放缓、CPI波动、进出口萎缩等;也包括各方采取应对措施后对大环境的改变,包括企业融资环境(货币政策)、税费环境(财政政策)等。在消费经济层面,整体消费所受冲击较大;细分零售行业受影响的类型可分为平稳增长型、增速下滑型和逆市上扬型;超市、专业连锁和多业态零售表现较好。疫情将加速零售商业模式变革,无人配送、下沉市场、"宅经济"等需求结构的改变将重塑未来商业模式。总体而言,尽管消费领域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大,但疫情之后的"补偿性消费"会一定程度缓解对全年消费增长所造成的冲击。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芬  李犁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仍需各级政府主动出击,全力应对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本文以盘锦市为例,从三次产业、"三驾马车"以及三大收入等方面全方位揭示了新冠疫情对财政经济的影响,从宏观经济数据、调查问卷和财政收支等方面分析了财政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最后提出了强化各种政策组合、挖掘财政自身潜力及争取上级部门更大支持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