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10)
2023(8985)
2022(7098)
2021(6098)
2020(5225)
2019(11915)
2018(11622)
2017(23350)
2016(12861)
2015(14688)
2014(14929)
2013(15093)
2012(14286)
2011(12874)
2010(12930)
2009(12206)
2008(12489)
2007(11586)
2006(10081)
2005(8933)
作者
(39687)
(33412)
(33155)
(31862)
(20853)
(16055)
(15358)
(13265)
(12413)
(11825)
(11209)
(11023)
(10624)
(10423)
(10364)
(10335)
(10257)
(9724)
(9700)
(9592)
(8325)
(8301)
(8136)
(7843)
(7512)
(7488)
(7371)
(7329)
(6706)
(6635)
学科
(62562)
经济(62510)
(42327)
管理(39381)
(34026)
企业(34026)
方法(29767)
数学(26712)
数学方法(26527)
(18659)
(16812)
中国(16354)
业经(16026)
(13119)
财务(13105)
财务管理(13077)
企业财务(12520)
(12481)
农业(11910)
(11188)
贸易(11188)
(10836)
产业(10785)
(10458)
地方(10298)
(9831)
银行(9796)
(9785)
金融(9783)
(9287)
机构
大学(200016)
学院(197641)
(84605)
经济(82912)
管理(75494)
研究(66195)
理学(65425)
理学院(64637)
管理学(63573)
管理学院(63198)
中国(51166)
(41745)
科学(41357)
(38948)
(35267)
(34688)
研究所(31726)
财经(31551)
中心(30647)
业大(30168)
(29337)
(28580)
农业(28000)
经济学(27479)
北京(26321)
(25536)
师范(25282)
经济学院(25031)
财经大学(23463)
(23299)
基金
项目(130275)
科学(102229)
基金(95283)
研究(93229)
(83167)
国家(82489)
科学基金(70136)
社会(60333)
社会科(57019)
社会科学(56999)
基金项目(50415)
(50061)
自然(44961)
自然科(43914)
自然科学(43901)
自然科学基金(43129)
(42524)
教育(42323)
资助(39122)
编号(37834)
成果(30901)
重点(29391)
(29096)
(27799)
(26727)
科研(25443)
课题(25147)
国家社会(25093)
创新(24990)
教育部(24825)
期刊
(89116)
经济(89116)
研究(54637)
中国(35754)
学报(33174)
(32069)
(30831)
科学(29364)
管理(24611)
大学(24304)
学学(22882)
农业(20245)
(19019)
金融(19019)
教育(16445)
财经(16414)
技术(15576)
经济研究(14788)
(14063)
业经(13976)
问题(12113)
(11116)
技术经济(10638)
统计(9981)
(9865)
图书(9806)
理论(9799)
(9757)
商业(9656)
资源(9121)
共检索到2852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何自力   彭李政  
数字技术以数字化智能化的劳动资料和信息化数据化的劳动对象提升劳动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数字技术对劳动生产力的提高没有也不会改变资本主义追逐剩余价值、无偿占有劳动者剩余劳动时间的本质属性。资本凭借数字技术带来的生产力的提高,以直接和间接方式通过任务企业和众包平台,对劳动者在时间层面的劳动时间和闲暇时间,以及在物理空间的本区域和跨区域等两维度进行双重剥削。数字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劳动主体被碎片化、劳动内容被标准化,劳动过程同时受到传统监督和算法控制,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际从属。数字资本主义以资本为核心,束缚人的发展、强化资本势力、加深去工业化和全球数字鸿沟,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局限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彦敏   赵文瑄  
随着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运用,传统劳动在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中衍生出了数字劳动。分析数字劳动、数字资本及其劳资关系的实质和新现象,对于揭示数字资本主义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在数字资本主义条件下,数字资本放大了数字劳动中劳动对象和手段的非物质性特征,但数字劳动并未改变劳动的本性,仍然从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畴。与数字劳动相对应的数字资本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并未改变数字资本的剥削本性。数字劳动在数字资本的控制下并未摆脱被剥削的命运,反而带来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在宽度、长度、深度三个维度的新变化。只有深刻认识到数字资本主义加剧了现有劳资关系不平衡、扩展了新的阶级对立、使剥削更具隐蔽性,才能揭开数字资本主义所宣扬的劳资关系“自由化”“灵活化”假象,实现对数字资本主义的解蔽,并验证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真理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晓仪  
数字经济时代,资本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催化”下产生对劳动剥削的深度遮蔽效果。为充分理解资本主义劳资关系的对抗本质,西方学者基于技术发展视角,揭示资本对劳动“依赖加强”与“控制加深”的趋向;根据自由时间和数字化生产空间的拓展,分析资本剥削的方式变化;在此基础上整体评估资本主义制度演进与技术发展的内在张力,提出“数字共产主义”和“无摩擦资本主义”等矛盾消解思路。西方学者在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尝试不同流派的理论融合,但在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论的运用上尚存“工具性”指向。后续研究应注重结合马克思主义来分析数字资本主义的发展事实,在合理扬弃西方既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资关系的理论生长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张敏  李优树  
数字经济虽是客观中性的概念,但只要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就会推动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发生变化。从价值运动视角来看,数字化背景下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体现为价值生产领域不稳定性的提升、价值实现领域隐匿性的削弱与价值分配领域不平等性的加剧。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思想表明,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劳动异化为主导的价值运动构成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演变的本质,内在规定了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始终表现为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不平等的矛盾对立。伴随数字经济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将持续转移深化并加剧资本主义阶级冲突。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拥有超越资本逻辑的绝对优势,有助于推动形成和谐的劳资关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志向  罗冬霞  
马克思曾深刻揭示出资本主义劳资关系具有不可调和的对抗性。以马克思价值运动理论为基础,从价值生产、价值实现、价值分配三重视阈构建了劳资关系综合指标体系,测算了1995—2019年美国、日本、欧盟劳资关系综合指数,对比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资关系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整体来看,美国劳资矛盾最为严重,且在金融危机后急剧恶化。分视角来看,价值生产领域欧盟因失业率长期较高,劳资矛盾最大;价值实现领域美国消费支出占比过高,劳资矛盾最大且持续加剧,日本和欧盟则相对稳定;价值分配领域美国基尼系数太高,劳资矛盾最大且不断恶化。未来,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将进一步转移和深化。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引发新一轮工具机革命。人工智能机器与传统机器的根本差别或将引起技术经济范式的根本转变。在新的技术经济范式下,新生就业岗位逆向而生,机器对劳动的替代性成倍加强,由此将导致资本由剥削剩余价值向剥夺工人劳动及生存权利的转化,相对过剩人口由流动过剩向停滞过剩转化,且出现相对贫困向绝对贫困转化的可能。这些变化不仅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现行任何有资本参与的经济体都将面临重大考验。据此,论文从社会体制、技术创新、教育改革、劳动权界定、转移支付等方面入手,提出理顺新技术条件下生产关系的落脚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宝珠   陈尧   王朝科  
考察数字监控资本主义劳动控制对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过程理论的文本考察,“技术—制度—控制”可以作为分析数字监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新变化的工具性框架。从技术维度来看,数字监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空间控制由物理空间延伸至数字空间,时间控制从劳动时间延伸到闲暇时间。从制度维度来看,数字监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工艺制度由传统的“鞭子”和“罚金薄”转变为算法控制,正式制度由传统的刚性雇佣制度转变为弹性雇佣制度,非正式制度由“制造同意”转变为“自我同意”的意识形态形塑。数字监控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实现了经济效率高但劳资关系不稳定的控制状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爱平  徐艳  
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的本质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应用的升级和扩展,其所引发的劳资矛盾运动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之中。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不仅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呈现规模数据资源化、生产体系智能化、市场流通平台化的新特征,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还使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即资本的逐利性使其趋向于通过智能化生产强制劳动,利用平台规则设定支配劳动,占有用户数据并以此控制劳动,从而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质从属。当前,我国劳动资料数字化正在快速推进,应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应对机制,推动劳动资料数字化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爱平  徐艳  
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的本质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应用的升级和扩展,其所引发的劳资矛盾运动仍处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框架之中。劳动资料数字化发展不仅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呈现规模数据资源化、生产体系智能化、市场流通平台化的新特征,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还使资本主义劳动关系发生了新变化,即资本的逐利性使其趋向于通过智能化生产强制劳动,利用平台规则设定支配劳动,占有用户数据并以此控制劳动,从而加深了劳动对资本的实质从属。当前,我国劳动资料数字化正在快速推进,应采取相应措施,建立健全应对机制,推动劳动资料数字化与劳动关系的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颜鹏飞  谢德春  
与全球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性转型过程相契合,世纪之交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凸现出显著的新变化。本文着重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时代观,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七大新变化,并从中找出可供借鉴的合理要素和"新社会的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佃农  杨佃辉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以信息、生物、能源、材料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不改变自己的国家制度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政策调整,使其原有的某些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出现了暂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这一时期,我国学者的探讨、分析和阐述主要集中于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产生的原因、经济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关系、现代资本主义的性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趋势等方面。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我国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可以确定的是,战后的现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孙涛  臧秀玲  
欧债危机爆发后,有一种观点认为危机的原因是高福利。通过分析希腊债务危机与本国福利制度的关系,对比南北欧在危机中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出高福利制度只是债务危机的直接推手,欧债危机的发生还有其他原因。本文通过对北欧福利国家改革的历史考察以及这次债务危机中各国财政紧缩和福利改革措施的分析,探讨福利国家改革的走向和趋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丰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资本金融化、科技信息化,当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和分割的理论及其实践都发生了新变化。分割剩余价值理论的新进展,也是基于四个方面的现实变化而推动的。现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剩余价值的分割出现了四个新变化,即分割剩余价值中的劳动份额变化、分割剩余价值中的金融崛起、分割剩余价值中的国家介入、分割剩余价值中的国际扩散;由此形成分割剩余价值的主体多元化、分割剩余价值的层次立体化、分割剩余价值的矛盾愈加隐蔽化三个新特点。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自力  
资本主义股份经济经历了三个演变和发展阶段,即家族资本主义阶段、经理资本主义阶段和机构资本主义阶段,相应地,股份公司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也经历了由统一到分离,再由分离到统一的发展过程。机构资本主义是资本占有关系的新形式,机构资本主义的崛起推动了公司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关系由相互分离向重新统一的转变。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应该遵循现代企业制度内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互关系演进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要按照所有权与控制权相统一的原则建立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于金富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既不是资本主义本质的根本改变,也不只是资本主义统治与剥削的手段、形式和斗争策略的改变,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部分质变。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积极扬弃,已经跨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临界点,超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界限,包含某些社会主义因素,逐渐向社会主义和平发展。因此,绝对不能抱着教条主义的态度,简单地用机械的、绝对的和主观的方法,而应当用辨证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来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来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