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07)
2023(7231)
2022(6176)
2021(5943)
2020(5130)
2019(12302)
2018(12408)
2017(23034)
2016(13860)
2015(15683)
2014(16227)
2013(15459)
2012(14702)
2011(13485)
2010(13870)
2009(12626)
2008(12688)
2007(11799)
2006(10162)
2005(9256)
作者
(38018)
(31953)
(31855)
(30749)
(20094)
(15469)
(14827)
(12533)
(12110)
(11505)
(10713)
(10633)
(10327)
(10289)
(10134)
(10029)
(10006)
(9563)
(9415)
(9210)
(8272)
(8162)
(7824)
(7334)
(7308)
(7290)
(7217)
(7160)
(6538)
(6383)
学科
(51158)
经济(51118)
管理(32071)
(31575)
方法(26382)
(25265)
企业(25265)
数学(23782)
数学方法(23558)
教育(19651)
中国(18360)
(14818)
(14152)
(13488)
理论(10857)
(10181)
地方(9818)
(9523)
财务(9508)
财务管理(9484)
(9358)
贸易(9357)
业经(9166)
(9077)
企业财务(9042)
农业(8990)
(7471)
技术(7369)
(7211)
(7200)
机构
大学(197392)
学院(191716)
(73016)
经济(71276)
研究(67937)
管理(66657)
理学(57501)
理学院(56725)
管理学(55583)
管理学院(55190)
中国(44917)
(42958)
科学(41359)
(34976)
(34971)
师范(34710)
(33757)
(32545)
教育(32444)
研究所(31895)
(30483)
中心(30306)
师范大学(28418)
业大(28325)
北京(27925)
财经(27172)
农业(25763)
(24621)
(23916)
(23557)
基金
项目(121983)
科学(96338)
研究(94453)
基金(84923)
(73159)
国家(72444)
科学基金(60528)
社会(56769)
社会科(53536)
社会科学(53515)
教育(51660)
(49159)
基金项目(44585)
(43418)
编号(41458)
自然(37705)
自然科(36770)
自然科学(36757)
成果(36475)
自然科学基金(36128)
资助(35148)
课题(31120)
(29364)
重点(29292)
(27475)
教育部(25577)
(25468)
(25069)
(24944)
项目编号(24597)
期刊
(77319)
经济(77319)
研究(63932)
教育(51409)
中国(43313)
学报(30017)
(28574)
(27395)
科学(26391)
大学(23254)
管理(20936)
学学(20407)
技术(19893)
农业(18965)
(14397)
金融(14397)
财经(13845)
职业(12752)
业经(12639)
经济研究(12316)
(11947)
问题(10962)
(10333)
技术经济(9279)
(9126)
(9118)
论坛(9118)
统计(8794)
图书(8756)
理论(8529)
共检索到286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华  
伴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儿童学"或"儿童研究"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热门话题。"儿童学"概念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教育民主化运动,"儿童学运动"是教育民主化运动的有机构成部分。在美国和欧洲,由于"儿童学"研究过度倚重自然科学和量化方法,未能对复杂的儿童发展问题做出重要突破,最终走向式微。在前苏联,以维果茨基为代表的儿童学学者重视儿童发展的整体性和复杂性,采用多元而富有独创性的研究方法,紧密联系教育实践的变革,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维果茨基学派"。总结世界儿童学百年来的发展,可将其内涵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一种尊重儿童独特价值的精神、一个独特的研究领域和一门具...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少安  
大学文化是"大学人"在大学里的一切活动方式、活动过程及其活动结果,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有机统一。与社会其他文化相比,大学文化具有相对较新、相对独立的文化传统、较高的文化品位、大学精神等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具有社会主义制度赋予的显著特点。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大学文化的功能与特点,对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运祥  
江泽民结合时代特点及我国国情 ,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教育思想 ,形成了指导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论 :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教育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必须改革脱离社会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通过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 ,尽快建立教育与经济、科技密切结合的新机制。这些论述指明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申素平  
受教育权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用法,与教育权及学习权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作为我国宪法确认的基本权利,受教育权的权利主体是所有公民,义务主体是国家。我国教育法确认并保障的受教育权包括免费义务教育、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选择自由,权利内容具有法律确定性且有待不断发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玉春  章自宗  刘贤福  
试析税务会计基本前提的内涵王玉春,章自宗,刘贤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财务会计四大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及货币计量。税务会计是在税法与会计的相互结合中逐步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与财务会计一脉相承,因而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与税务会计的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海峰  徐以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玲  
职业教育价值观是关于职业教育价值的根本看法,集中地体现在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矛盾与辩证统一的观点。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分析职业教育价值观的结构,宏观层面分析了政府、职教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职教研究者、社会的职业价值观,以及从生存需求、归属需求、生成需求来作微观分析。职业教育价值观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动力功能。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颜廷睿  侯雨佳  邓猛  
融合课程是否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取决于融合教育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呼唤融合教育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既是融合课程实施相互调试取向的内在诉求,也是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现实所需。基于融合课程实施的内在逻辑,融合教育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可分为融合课程领悟、特殊学生需求感知、融合课程内化和融合课程操作四个要素。对于融合教师教育课程执行力的提高,首先需要为融合教育教师提供专业支持,其次是发挥融合教育教师的实践智慧,最后是塑造融合课程实施的课程文化。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斌  
教育问责在内涵上分歧很大,而基于标准的教育问责则有着确定性的含义。就问责关系来看,基于标准的教育问责是政府对学校的问责;就问责的内容来看,基于标准的教育问责是针对学生学业成就的问责;就问责的途径来看,基于标准的教育问责以专业性教育评估为主要手段;就问责的后果来看,基于标准的教育问责不以惩罚为主,而以促进学校的改善为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炼果  
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积极稳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特别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伟  黄大乾  李姿  
内涵发展的理念在职业教育研究界、相关政策文本和技工教育实践中,都广受关注,但众说纷纭。综观技工教育系统对内涵发展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可以发现存在各取所需、以偏概全、畸轻畸重、人云亦云等认识误区。深入的研究表明,内涵发展理念的确立旨在激发技工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优化技工教育发展的内部条件、强化技工教育发展的内部功能、激活技工教育发展的内在效能,进而促进技工教育的良性发展。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卫群  
本文对当代美国教育政治结构中的三大构成要素 ,即政府中的主要角色、特殊利益集团和知识产业进行了分析 ,并分别就其组织构成、功能及在教育政治结构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最后 ,引用案例说明了当代美国教育政治结构的构成。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杰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作为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衡量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组成部分、战略之源与关键表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指中国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变革中表达和传播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发展利益与发展诉求以及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与责任等具体主张,并且这些主张能够取得国际社会的价值共识和理念认同,进而产生吸引力、发挥影响力、形成引领力,是话语权利、话语能力以及话语权力的有机统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具有实践性、生成性以及价值性等特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平台、话语对象以及话语效果等要素构成的,而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及有机统一的过程,就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全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一切,都有赖于职业院校办学水平的普遍提高,而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决定》的第十七条专门就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从制度建设、培养培训、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总体规划与部署。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准确把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清晰界定"双师型"教师的能力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