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2)
- 2023(13220)
- 2022(11027)
- 2021(10435)
- 2020(8798)
- 2019(20277)
- 2018(20003)
- 2017(35993)
- 2016(20701)
- 2015(23511)
- 2014(23470)
- 2013(22611)
- 2012(21183)
- 2011(19373)
- 2010(19424)
- 2009(17832)
- 2008(17859)
- 2007(15969)
- 2006(13748)
- 2005(12452)
- 学科
- 济(79758)
- 经济(79672)
- 管理(51600)
- 业(50323)
- 企(38905)
- 企业(38905)
- 方法(38284)
- 数学(34479)
- 数学方法(34205)
- 中国(28588)
- 农(22790)
- 财(21093)
- 教育(20413)
- 学(19119)
- 贸(18426)
- 贸易(18421)
- 易(17982)
- 业经(15889)
- 农业(15201)
- 制(15005)
- 理论(13348)
- 地方(12982)
- 务(12836)
- 财务(12816)
- 财务管理(12786)
- 银(12331)
- 银行(12280)
- 企业财务(12141)
- 技术(12066)
- 融(11782)
- 机构
- 大学(300072)
- 学院(292740)
- 济(120923)
- 经济(118632)
- 研究(108844)
- 管理(103778)
- 理学(90196)
- 理学院(89016)
- 管理学(87418)
- 管理学院(86842)
- 中国(76553)
- 科学(66633)
- 京(64795)
- 所(56278)
- 农(55778)
- 财(53104)
- 研究所(51776)
- 中心(47729)
- 业大(46247)
- 范(45857)
- 师范(45386)
- 农业(44495)
- 财经(43257)
- 江(42783)
- 北京(41804)
- 经(39621)
- 经济学(38522)
- 院(38243)
- 师范大学(37365)
- 教育(36607)
- 基金
- 项目(195657)
- 科学(154247)
- 研究(141958)
- 基金(141809)
- 家(126142)
- 国家(125019)
- 科学基金(104338)
- 社会(90397)
- 社会科(85544)
- 社会科学(85518)
- 省(74953)
- 基金项目(74379)
- 教育(71527)
- 自然(67007)
- 划(66717)
- 自然科(65490)
- 自然科学(65463)
- 自然科学基金(64381)
- 资助(57762)
- 编号(56926)
- 成果(47925)
- 重点(46211)
- 部(45864)
- 发(42839)
- 课题(41964)
- 创(40876)
- 教育部(39400)
- 创新(38115)
- 科研(38029)
- 国家社会(37667)
- 期刊
- 济(124839)
- 经济(124839)
- 研究(92827)
- 中国(62355)
- 教育(54480)
- 学报(52641)
- 农(49912)
- 科学(45638)
- 财(40763)
- 大学(39358)
- 学学(36044)
- 管理(34671)
- 农业(33976)
- 技术(25423)
- 融(23282)
- 金融(23282)
- 财经(21895)
- 经济研究(21871)
- 业(19365)
- 业经(19243)
- 经(18916)
- 问题(17202)
- 贸(16482)
- 版(15003)
- 国际(14382)
- 世界(14327)
- 技术经济(13819)
- 职业(13262)
- 统计(13086)
- 科技(12742)
共检索到433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思信
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从教育思想、教育学派、教育制度、教育编纂四个方面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思想方面,该运动提出了"教育为国家主权"、"教育与宗教分离"、"国家主义教育"三大观念。教育学派方面,该运动时期所形成的国家主义教育学派,丰富壮大了中国现代教育流派的队伍。教育制度方面,该运动促使政府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教会学校的体制。教育编纂方面,该运动时期提出和形成的"教育侵略"论、"文化侵略"论,成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学科研究话语范式。
关键词:
收回教育权:教会学校 现代教育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正>征订《现代教育技术》ISSN1009-8097/CN11-4525/N教育部主管/清华大学主办/CSSCI检索源期刊投稿平台:https://xjjs.cbpt.cnki.net/定价15元/期全年定价180元半年定价90元订阅方式?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736国外发行代号:M1689?团体订购(全年每期10册、半年每期20册及以上)请与发行部老师联系(010-62782405)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斌贤
一、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20世纪美国教育 由于对进步主义教育原理的不同态度,因而在评价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20世纪美国教育发展的贡献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只限于少数几所大学的师范学院或教育学院及其实验学校,因此,它对美国教育的实际影响是极为有限的。或者认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在理论上取得了胜利,但从来没有得到付诸实践的机会,因而对教育实际作用甚微。与此相对立的见解则认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20世纪美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全面的、深刻的革命性影响。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20世纪美国教育史的一个重要章节。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汲喆
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以杨文会、欧阳渐为代表的在家佛教徒将现代教育的知识取向、学校制度和价值观念引入佛教,重新定义了佛教传承的内容、形式和主体,改变了中国佛教中神圣、知识与权力的结合方式。他们不仅有意识地为居士争取全权的宗教地位,而且形成了机制独立、师承有序的信念团体。这一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具有真正独立于僧伽佛教的自主性的中国现代居士佛教的诞生。
关键词:
居士佛教 教育 杨文会 欧阳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汉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现代教育的影响●杨汉麟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这一学说问世后,不仅在心理学界激起强烈反响,而且对其它人文科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教育亦不例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红霞
科学主义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主要就是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中国割地赔款的耻辱。中国人在认识到西方科学的巨大实用价值的同时,也自然地产生了对西方科学的过分崇拜和颂扬,从而导致了科学主义思潮的出现。科学主义诞生后对中国近现代教育产生了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教育家办学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语境。只有回归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现代化与本土化变革的复杂历史境遇,直面前贤所面临的压力、困境、求索与创造,才能深刻地理解近现代中国教育家办学的价值选择、个性特征、群体共识和文化认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曹玉静 谭杰
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是女性的主要活动场所。女性的一生要经历"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这三个阶段。从这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古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有利于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借鉴,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当今社会有关女性生活和发展的问题,有利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女性教育 地位与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德国精神科学教育学把教育关系视为一种情感性的"爱恋"关系。尽管这一理解受到了经验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的批判,但是,它所体现的教育之爱以及理解性认知,对于当代教育弊端仍具有一种救赎性的意义。
关键词:
教育关系 教育之爱 理解性认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蒋纯焦 李得菲 张月佳 杜成宪
1978—2015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中国近现代教育史教材61种,共选入近现代教育人物68人,按其被选入频次可分为高频人物(5人)、中高频人物(8人)、中频人物(8人)、低频人物(47人)。所选入人物的重要性与被收入频次基本对应,选入频次的前5位是蔡元培(58次)、康有为(52次)、张之洞(51次)、梁启超(51次)、陶行知(49次),未有哪一位教育家被所有教材收入。统计发现,受近现代史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61种教材明显存在人物评价被高估(如龚自珍、魏源、李大钊、鲁迅等)和被低估(如陈鹤琴、胡适、陈独秀等)的情况。总体上,专门教育人物不断受到重视,但程度稍显不够,尚待强化。教材中的近现代教育人物群体,始创于沈灌群的《中国教育史教学大纲(草案)》,初步形成于陈景磐的《中国近代教育史》和陈元晖的《中国现代教育史》,集中体现于王炳照等编《中国教育史》、喻本伐等著《中国教育发展史》和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综合61种教材的整体分析、三种典型教材的具体分析及教育史学科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近现代教育人物核心群体11人,基本群体20人,供后继的教材编撰者参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险峰
后现代教育研究在我国大陆有近30年的历史,大致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尝试期、90年代的持续发展期以及21世纪初近10年的高涨期。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的节律深受哲学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其研究主体主要是中青年学者群体,从研究旨趣看,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实践关怀意识,近30年来,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经历了一条由引进、介绍到本土化尝试的内在发展轨迹。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教育研究 回顾 反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