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8)
2023(6414)
2022(5838)
2021(5466)
2020(4965)
2019(11918)
2018(12118)
2017(24913)
2016(13487)
2015(15769)
2014(16139)
2013(16292)
2012(15638)
2011(14244)
2010(14535)
2009(13910)
2008(14133)
2007(13083)
2006(11455)
2005(10503)
作者
(40520)
(34029)
(33680)
(32402)
(21445)
(16163)
(15821)
(13364)
(12497)
(12090)
(11371)
(11151)
(10709)
(10705)
(10672)
(10635)
(10460)
(9985)
(9884)
(9845)
(8481)
(8454)
(8402)
(7730)
(7631)
(7612)
(7572)
(7490)
(6845)
(6792)
学科
(60725)
经济(60669)
管理(36062)
(35901)
方法(31631)
数学(28289)
数学方法(28115)
(27105)
企业(27105)
(22192)
贸易(22183)
(21563)
(17050)
中国(17048)
(16635)
(12643)
(10773)
(10754)
地方(10753)
银行(10746)
业经(10562)
农业(10404)
(10297)
财务(10278)
(10262)
财务管理(10250)
企业财务(9598)
(9484)
金融(9482)
(9359)
机构
大学(208097)
学院(206900)
(92915)
经济(91093)
管理(76706)
研究(68897)
理学(65488)
理学院(64798)
管理学(63817)
管理学院(63445)
中国(54016)
(43853)
(43372)
科学(40112)
(35875)
财经(34994)
(34545)
研究所(32157)
中心(31614)
(31589)
(31043)
经济学(29690)
业大(29416)
北京(27815)
农业(27571)
经济学院(27264)
财经大学(25798)
(25608)
师范(25370)
(24580)
基金
项目(125692)
科学(96905)
研究(92904)
基金(90227)
(77502)
国家(76895)
科学基金(64035)
社会(57978)
社会科(55002)
社会科学(54983)
(48125)
基金项目(47674)
教育(42921)
(40800)
自然(39965)
编号(39344)
自然科(38948)
自然科学(38934)
资助(38411)
自然科学基金(38231)
成果(32886)
(29374)
重点(28252)
(27402)
课题(26245)
(25358)
教育部(25123)
科研(24588)
(24299)
人文(24297)
期刊
(100449)
经济(100449)
研究(62612)
中国(35951)
(33333)
(30910)
学报(30613)
科学(26817)
管理(25622)
大学(22931)
学学(21667)
(21504)
金融(21504)
农业(20585)
(17752)
经济研究(17568)
财经(17490)
教育(17339)
业经(16841)
技术(16637)
问题(15712)
(15000)
国际(14840)
商业(11825)
理论(11534)
技术经济(10930)
(10787)
统计(10764)
实践(10374)
(10374)
共检索到3096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茵  万广华  
本文对HoffmaisterandRold幃s( 1 999,2 0 0 1 )与Prasad ( 1 999)两文中的模型进行了扩展 ,构造了一个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 (SVAR) ,用以探讨在 1 985— 2 0 0 0年间影响中国贸易余额的因素。文章分析了国外供给冲击、国内供给冲击、相对需求冲击及名义冲击等四类因素对贸易余额的影响 ,并注意区分了结构性和短期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实际冲击 ① 是影响中国贸易余额的主要因素 ;人民币汇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 ,但汇率变动对贸易余额影响不大。因此 ,货币性手段将不足以解决所谓的中国“贸易失衡”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修媛媛  
文章构建实物持续贸易红利模型,对我国实物贸易顺差波动进行宏观性政策指标因子测度。研究表明:政府支出和税收变动是影响我国对外实物贸易顺差波动的重要宏观性政策指标,货币发行量和准备金率的变动对我国对外实物贸易顺差波动产生较大影响。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冯彩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构造了以我国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为因变量的VAR模型,并使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1982-2013年我国年度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波动的主要因素。得出结论认为:时间误差和经济开放度的变化才是影响我国该账户余额波动的主要因素;而隐蔽的国际资本流动并不是我国年度误差与遗漏账户余额波动的主要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喜和  
针对2007年第二季度至2012年期间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异常波动的现象,文章利用可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比较分析了相关要素的影响方向和力度。结果表明:(1)国外产出缺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人民币升值是影响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异常波动的主要原因;(2)比较收入贸易条件的影响因素,国外产出缺口始终处于正向影响,人民币升值具有较强的负向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中性。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轶琴  
本文构建了贸易收支理论模型,基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数据,以美国和欧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两个贸易伙伴为依据,选取中美双边贸易和中欧双边贸易作为典型样本,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实证分析了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秦响应  刘玉娟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收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数理统计和实证角度研究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与东盟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选取东盟中六国(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菲律宾)为代表进行分析,运用面板资料模型得出结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高(即人民币升值),会缩小我国贸易收支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中国与东盟六国的贸易收支产生国别效应。对中国而言,在努力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兼顾国家发展战略,可采取的措施有完善汇率政策、对贸易政策的调整和对产业政策的调整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佳芸  张唯婧  谢称秀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提高了波动弹性,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各项贸易进出口额与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波动存在非对称协整关系。基于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的数据,考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并展示第七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实证分析结果,其M-TAR模型通过检验,得出汇率对机械制造业占全国比重的影响比较薄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杰琦  汪同三  
基于1994年1月至2009年4月的数据,采用较新的非对称协整技术,实证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之间的变动关系。研究发现,长期中,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成立;短期内,J曲线效应在我国存在;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间存在非对称协整关系。其中,相对于出现过大的贸易顺差,如果出现贸易赤字,贸易收支恢复长期均衡状态的调整过程较为缓慢。据此认为,相对于出现贸易顺差,当前更应关注外贸不利冲击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凯  庞震  潘颖  
本文利用1994-2008年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等技术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是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马歇尔-勒纳条件在中国是成立的。从短期来看,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是影响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然而从长期来看,国外需求的变动是影响出口贸易变动的主要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海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向海外销售产品和服务的方式来获取收益。传统的贸易余额没有包含对外直接投资收入。本文指出与传统的贸易余额相比,加入对外直接投资净收入的贸易收入余额更能反映当今一国的对外贸易状况及国家间的经济利益,用贸易收入余额衡量的美国贸易逆差和中国贸易顺差将大幅减少,中美贸易收入逆差将使中美贸易逆差小幅下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翔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1994~2009年的季度数据,从实证角度比较分析了不同贸易模式下中国贸易收支对汇率波动敏感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其敏感性在产品内贸易模式下较之传统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模式下更低。由于中国持续性贸易顺差正是中国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所致,所以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中国贸易顺差的合理之道。本文研究同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内资企业冲击较之外资企业更大。据此本文认为,尽可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过攀升产品内分工高端价值链、优化贸易结构、鼓励企业"走出去"等,对于缓解中国贸易顺差更为可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边丽娜  
人民币汇率波动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满足市场渴求的一种政策需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经济体制内部的格局在嬗变,为了促使经济能够平稳发展,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做以调整。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民以食为天",况且粮食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问题,粮食贸易在经济体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以,要针对贸易经济随机调节我国的人民币汇率,以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春鹏  
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中的农产品贸易数据,利用CMS模型,分析了需求因素、结构因素和竞争因素对1992—2015年中国与拉美国家双向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拉美国家进口需求变化是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最主要因素,中国出口竞争力的显著提升,也带动了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而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则不利于出口增加;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方面,拉美国家农产品出口波动主要取决于中国进口需求变动,近年来,拉美国家农产品整体出口竞争力不足,更多依靠特定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带动出口增长,而出口产品结构对出口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多表现为对出口增长的负面作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春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黄满盈  邓晓虹  
本文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贸易条件的变化和波动情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1)从1987~2006年,中国的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而整体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则出现了明显的恶化。(2)对贸易条件波动性分阶段考察的结果表明,在中国加入WTO前后,不管是整体贸易条件还是分类商品贸易条件,其波动性都是显著下降的。(3)中国贸易条件的波动主要是由于低技术产品大的出口份额、中技术产品大的进口份额以及中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不均衡所造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