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40)
- 2023(14431)
- 2022(12769)
- 2021(12272)
- 2020(10517)
- 2019(24744)
- 2018(25096)
- 2017(48061)
- 2016(27118)
- 2015(31120)
- 2014(31921)
- 2013(31312)
- 2012(29289)
- 2011(26644)
- 2010(27209)
- 2009(24986)
- 2008(24800)
- 2007(22281)
- 2006(19561)
- 2005(17653)
- 学科
- 济(104640)
- 经济(104527)
- 管理(72004)
- 业(68302)
- 企(55115)
- 企业(55115)
- 方法(51024)
- 数学(44688)
- 数学方法(44201)
- 中国(32712)
- 农(28774)
- 学(27354)
- 财(26466)
- 教育(23897)
- 业经(21116)
- 制(20500)
- 地方(20324)
- 理论(20278)
- 贸(19842)
- 贸易(19833)
- 易(19247)
- 农业(18697)
- 和(16818)
- 银(16335)
- 银行(16276)
- 务(16195)
- 技术(16187)
- 财务(16122)
- 财务管理(16079)
- 环境(15696)
- 机构
- 大学(397267)
- 学院(390472)
- 济(149561)
- 管理(148538)
- 经济(145898)
- 研究(132428)
- 理学(128060)
- 理学院(126526)
- 管理学(124307)
- 管理学院(123580)
- 中国(94014)
- 京(86376)
- 科学(83749)
- 财(69875)
- 所(68263)
- 农(64123)
- 研究所(62191)
- 范(59393)
- 中心(59078)
- 师范(58914)
- 业大(58736)
- 江(58666)
- 财经(56068)
- 北京(55676)
- 经(50624)
- 农业(50596)
- 师范大学(47901)
- 州(47307)
- 院(47071)
- 经济学(44810)
- 基金
- 项目(255954)
- 科学(199434)
- 研究(191264)
- 基金(180807)
- 家(156565)
- 国家(155173)
- 科学基金(130902)
- 社会(115350)
- 社会科(108837)
- 社会科学(108805)
- 省(101604)
- 基金项目(96262)
- 教育(93554)
- 划(86866)
- 自然(84830)
- 自然科(82674)
- 自然科学(82647)
- 编号(81849)
- 自然科学基金(81134)
- 资助(75093)
- 成果(69300)
- 重点(58202)
- 课题(57878)
- 部(57805)
- 发(55173)
- 创(52387)
- 项目编号(49827)
- 教育部(49420)
- 科研(48927)
- 创新(48671)
- 期刊
- 济(164832)
- 经济(164832)
- 研究(121994)
- 中国(78601)
- 教育(67802)
- 学报(62692)
- 农(57363)
- 科学(56454)
- 财(52121)
- 管理(51457)
- 大学(46958)
- 学学(42743)
- 农业(39701)
- 技术(36424)
- 融(30713)
- 金融(30713)
- 财经(27102)
- 业经(26873)
- 经济研究(25598)
- 经(23008)
- 问题(22126)
- 图书(21937)
- 业(20361)
- 理论(19551)
- 技术经济(18948)
- 实践(17946)
- 践(17946)
- 版(17792)
- 科技(17768)
- 商业(17458)
共检索到576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素琴 张永伟 李丽
研究生教育目标是教育实践改革和发展的先导。哲学是高度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一切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的理论依据。因此从哲学高度寻求我国研究生教育目标的理论依据就显得非常重要也很有必要。笔者正是从实用主义、科学主义、人本主义三个方面来尝试探讨我国研究生教育目标科学定位的哲学依据的。
关键词:
研究生 教育目标 哲学依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章毛平
为理工科研究生开设“技术哲学”和“科学哲学”课程的建议章毛平研究生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最高层次,主要培养的是各学科的高级专门后备人才,也就是说,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当然也不排除从事技术管理甚至一线实际工作等)。那么,研究生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泉兴 王琪
研究生教育本质是研究生教育固有的,决定其性质、面貌和发展的,不因研究生教育外在形态的改变而变化的根本属性。它是由研究生教育的特殊矛盾构成的。笔者运用研究本质的基本方法,从历史、现实、哲学三个维度,对研究生教育进行考察后认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科研能力培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 本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当代科学哲学在科学的本质、科学观、科学知识观、科学方法论、科学发展与内外部因素的关系、科学技术的价值等方面都有大量新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都将对科学教育目标、科学课程、科学教学、科学教师专业发展和科学教育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引起时科学哲学的关注,及时吸收其研究成果,积极地推进我国科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科学教学 科学课程 科学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其勇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使人们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科学知识是暂时性、主观性、建构性的,它会不断地被修正和推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推动了科学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目标,科学教育应更加重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科学学习过程要以探究为主要形式,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将促进科学与人文的融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书娟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就教育哲学学科和教育哲学思想两个方面,对已有的教育哲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反思,认为教育哲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自身理论建设滞后,重思想研究轻理论研究;指导实践不力,重理论研究轻实践研究;且在概念使用上模糊混乱。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思维方法上的片面性,在研究方法上单纯依靠演绎法,致使教育哲学研究失去了其自身的特性,变成了哲学和教育学的演绎,而这又是由于教育哲学研究脱离了教育实践的结果。笔者在分析教育哲学研究现状的同时,着重区分了几组概念,并就教育哲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潘新民 张燕
新时期科学教育(主要指自然科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在科学知识教育层面,后现代知识观尤其是科学知识社会学,怀疑甚至消解了科学知识具有的客观真理性。为此,坚持唯物认识路线,认清科学知识被赋予客观真理性因素的机制,是当前科学知识教育应澄清的基本前提;在科学方法教育层面,由于学生个体科学认识存在局限性,所以"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究"这个凸显人本主义的流行说法,不应成为科学方法教育应该坚持的科学的方法论。应多样综合地运用教师有意义讲授与学生主动探究等多种不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科学方法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而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应肯定其具有的人文价值,警惕将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邵燕楠
教育哲学研究存在哲学化与实践化之间的张力。过度哲学化被指责为与教育不相关,远离教育实践,并被哲学家所轻视;而过度实践化则被指责为缺少教育哲学的味道。教育研究与哲学研究在教育哲学研究中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教育哲学研究。教育哲学研究者不可能做到完全平衡哲学化与实践化,总会有自己的价值偏向。教育哲学研究者无论持有哲学化还是实践化的价值取向都无可厚非,应在价值偏向的基础上审慎地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哲学化 实践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兵
《科学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型》(李宏伟著,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一书从理论严谨、历史发展等角度分析了科学技术哲学的文化转向,将传统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引入到更具有广泛意义的文化研究之中,深刻理解并把握了科学技术哲学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思想文化变迁,进而在文化批判中推进科学技术哲学体系与文化体系融合、创新与发展。该书整体上概括了科学技术哲学文化转向演变趋势与演变过程,并结合当下社会科学技术文化环境发展,有效探索了科学技术哲学文化转向的实践性意义和实践性方法,逐步完成科学技术哲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迁移。总体来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宁中
这不是激情的产物,恰恰相反,这是避免激情的产物。思考教育,希望能够究其原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推理。思考的结果,或许会对现实教育的反思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教育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上》,其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由此而见,孟老先生是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关键词:
哲学 教育学 教育哲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长伟 方展画
如果说杜威哲学的使命是批判二元论,恢复连续性,维护自身即是目的的教育实践,那么就杜威而言,由于近现代的科学革命使得经验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成为可能,教育哲学的现时代使命就被他定位在批判专制社会的教育的二元分裂,恢复教育经验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实现一种以自身为目的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民主生活方式上。在这个意义上,杜威的教育哲学就是民主的教育哲学,批判专制的教育,守护民主的教育始终是杜威教育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
教育哲学 经验 专制 民主 教育实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哲
该学科点四十多年来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注重把道德境界的提高与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结合起来,强调做好学问与做人的一致,主张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特点,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林
主体教育实验是表征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研究词汇。本文以科学哲学的眼光,初步廓清了教育学中主体概念的演进历史。从科学的方法论上为主体教育的实践性研究的合法性张目,将主体教育实验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史案例来分析。通过分析可知,主体教育植根于中国教育学者对主体性实践哲学的追寻中。在提出、建构主体性发展等概念上,在培育出颇具规模的研究共同体系的意义上,主体教育实验是中国主体教育的奠基性研究案例。由于经验性研究方法的加持,实践形态的主体教育模型初露端倪。学生的对象性活动是主体教育模型的重要理论特征,以此特征为标识,主体教育模型能够区别于传统的间接知识传播模型。
关键词:
主体教育 教育研究 科学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
本文借鉴释义学实践哲学关于“实践”及“实践智慧”的思想,阐述了教育哲学的知识地位与知识地形式,提出教育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其可靠的合法的基础,是以“教育智慧”为有效的独特的“知识理想”。教育哲学作为对人类教育生活的价值性阐释,以哲学的方式对教育实践的目标,原则以及行动进行洞察,形成“教育智慧”,并以此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去,建构独特的智慧与实践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