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39)
- 2023(9981)
- 2022(8633)
- 2021(7887)
- 2020(6689)
- 2019(15716)
- 2018(15697)
- 2017(31084)
- 2016(17052)
- 2015(19577)
- 2014(20002)
- 2013(20287)
- 2012(19696)
- 2011(18113)
- 2010(18702)
- 2009(17678)
- 2008(17853)
- 2007(16338)
- 2006(14714)
- 2005(13716)
- 学科
- 济(81679)
- 经济(81591)
- 业(44655)
- 管理(44371)
- 企(32374)
- 企业(32374)
- 方法(31998)
- 数学(28386)
- 数学方法(28158)
- 中国(27548)
- 农(24522)
- 地方(22420)
- 财(18108)
- 业经(17030)
- 制(16444)
- 农业(16328)
- 贸(15946)
- 贸易(15933)
- 易(15395)
- 学(15380)
- 银(15224)
- 银行(15195)
- 行(14710)
- 融(14235)
- 金融(14233)
- 发(12597)
- 地方经济(12551)
- 环境(12316)
- 和(11830)
- 技术(10798)
- 机构
- 学院(259396)
- 大学(259206)
- 济(111703)
- 经济(109239)
- 研究(94676)
- 管理(94141)
- 理学(78870)
- 理学院(77888)
- 管理学(76694)
- 管理学院(76193)
- 中国(73291)
- 京(56931)
- 科学(56706)
- 财(53209)
- 所(50213)
- 农(46443)
- 研究所(44911)
- 中心(42796)
- 江(41116)
- 财经(41055)
- 业大(37251)
- 北京(37214)
- 经(36901)
- 农业(36438)
- 范(35917)
- 师范(35587)
- 经济学(34682)
- 州(33220)
- 院(33003)
- 经济学院(31372)
- 基金
- 项目(156879)
- 科学(121388)
- 研究(117173)
- 基金(110131)
- 家(95173)
- 国家(94312)
- 科学基金(78545)
- 社会(72907)
- 社会科(68976)
- 社会科学(68954)
- 省(62310)
- 基金项目(57987)
- 教育(53370)
- 划(52516)
- 编号(49480)
- 自然(48170)
- 自然科(46911)
- 自然科学(46895)
- 自然科学基金(46029)
- 资助(45826)
- 成果(41851)
- 发(39967)
- 重点(35698)
- 部(35033)
- 课题(34853)
- 发展(32456)
- 展(31916)
- 创(31864)
- 创新(29917)
- 性(29876)
- 期刊
- 济(132904)
- 经济(132904)
- 研究(84098)
- 中国(55541)
- 农(43850)
- 财(39735)
- 学报(38729)
- 科学(36396)
- 管理(34213)
- 农业(29545)
- 教育(29405)
- 融(29381)
- 金融(29381)
- 大学(28810)
- 学学(26883)
- 业经(23065)
- 技术(22752)
- 经济研究(21425)
- 财经(20410)
- 问题(18670)
- 经(17553)
- 业(15390)
- 贸(15083)
- 技术经济(13939)
- 商业(13711)
- 理论(13575)
- 国际(12818)
- 统计(12698)
- 图书(12616)
- 实践(12160)
共检索到410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莉蕾
一、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相互适应的内涵 当前,对我国未来人口一般测算到二○○○年或二○八○年。作为一个远期的人口战略目标显然是不够的,它们只能说是近期或中期目标。我们必须考虑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以社会主义人口规律为依据,定出远期目标。然后根据人口变化的现象,再定出近期和中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尹文耀
本文从中华民族历史和未来长期发展出发 ,分析了数百年中国人口数量与发展、人口素质与发展、人口结构与发展三大矛盾的地位、作用、相互关系及其转化 ,提出了未来人口与发展基本战略的几个要点 ,指出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应是权宜之计 ,而应是未来百年、甚至更长时期的战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旭光
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中,最尖锐的当属家庭人口供给与可持续发展人口容量之间存在的偏差问题。为了使这种偏差缩小,进行偏差干预是必要的。笔者认为,对这种偏差的干预最好通过调节家庭的生育成本及收益来进行,在此基础上的计划生育政策才是有效率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泽旻,潘红
一、基本理论与方法 灰色系统建模的思想是直接将时间序列转化为微分方程,从而建立起抽象系统发展的动态模型,对于原始序列X(t),t=0,1,2,……,N;最常用的预测模型是GM(1,1)模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耀岭 徐洋洋
基于2000~2020年各种统计年鉴、历次全国人口普查以及《世界人口展望2022》中相关数据,构建劳动力素质综合评价模型,测算中国未来名义劳动供给量与有效劳动供给当量的变动情况,分析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的可行性及实现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名义劳动供给量将从2020年的7.447亿人降至2050年的5.659亿人,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虽然高于名义劳动供给量,但受限于劳动年龄人口基数的持续缩小,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7.529亿人后开始下降,并于2050年降至6.431亿人;通过教育改革与健康干预提升相对劳动质量,有效劳动供给当量达到峰值的年份可推迟至2032年,并在2050年之前一直保持在7.14亿人以上,在短期内实现人口质量抵补人口数量;长期来看,充分发挥人口质量的抵补效应离不开一定规模的人口基数,需要在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翟振武 ,李小平,李建新,刘爽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珍 商迪 赵荣 刁钢 秘天仪
文章以贵州和广西2个省3个贫困县20102014年的调研数据对林业二、三产业比重以及支柱性产业与脱贫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用材林林木种植产业发展不利于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林业二、三产业、木本油料及经济林产业发展将会减少贫困。因此,建议贫困林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着力发展林业二、三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木本油料及经济林等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降低贫困率。
关键词:
林业扶贫 林业产业 农民年均收入 脱贫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珍 商迪 赵荣 刁钢 秘天仪
文章以贵州和广西2个省3个贫困县2010~2014年的调研数据对林业二、三产业比重以及支柱性产业与脱贫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用材林林木种植产业发展不利于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林业二、三产业、木本油料及经济林产业发展将会减少贫困。因此,建议贫困林区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着力发展林业二、三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木本油料及经济林等地方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降低贫困率。
关键词:
林业扶贫 林业产业 农民年均收入 脱贫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耀臣
一、引言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精辟地概括了中国的人口发展战略。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两者的关联是人们所关心的。 本文作为对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相关性量化研究的雏论,将从构成社会第一生产力的最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盛朗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呈现日益增加的态势。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对估测城市贫困人口数量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文章介绍了贫困线标准及贫困人口分母指标的选用,对1997年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区城市贫困人口数量作了估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华 肖腊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跃生
18世纪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动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18世纪中后期人口较快增长所形成的庞大规模,对以后人口发展有着很大影响。本文对这个时期人口数量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这一时期官方人口统计中存在的漏报现象,对《清实录》中所载人口数字作了必要的校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本文就一些学者的“在中国人口问题中 ,数量问题仍然是第一位” ,“规模问题第一位 ,结构问题第二位”等观点进行了讨论。笔者明确提出 ,“不是数量第一 ,结构第二 ,而应该是数量与结构并举”“数量与结构统一”。对此 ,本文做了论证。对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 ,就人口数量目标而言 ,笔者不赞同人口负增长战略 ,而主张人口可持续不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海玲
以长沙市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种预测模型的比较,选用灰色预测模型作为最优模型对长沙市2007-2015年人口总数进行了预测,并针对长沙市人口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
人口预测 灰色预测模型 检验 应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新文 赵淑英
1、引言 2000年12月19日,中国政府颁布的《中国21世纪人口与发展》白皮书指出:“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累计少生3亿多人,为国家和社会节约了大量抚养成本,缓解了人口过多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力控制人口数据,到2000年人口总量控制在13亿以下,为实现全国人均GDP800美元这一小康社会的主要指标做出巨大的贡献。控制人口数量,促进经济增长仍是实现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本文从经济学和实证角度分析了控制人口数量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