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9)
- 2023(7845)
- 2022(6814)
- 2021(6441)
- 2020(5711)
- 2019(13189)
- 2018(13297)
- 2017(24705)
- 2016(14410)
- 2015(16936)
- 2014(17681)
- 2013(16812)
- 2012(15994)
- 2011(14538)
- 2010(15041)
- 2009(13998)
- 2008(14124)
- 2007(13228)
- 2006(11472)
- 2005(10375)
- 学科
- 济(55253)
- 经济(55182)
- 管理(37027)
- 业(32422)
- 方法(25728)
- 企(25499)
- 企业(25499)
- 数学(22676)
- 数学方法(22421)
- 中国(16653)
- 农(15858)
- 财(14458)
- 学(14157)
- 制(12649)
- 教育(11616)
- 理论(11352)
- 地方(10827)
- 业经(10118)
- 农业(9992)
- 贸(9928)
- 贸易(9928)
- 银(9678)
- 银行(9648)
- 易(9588)
- 体(9452)
- 行(9223)
- 融(9218)
- 金融(9210)
- 和(9153)
- 务(8338)
- 机构
- 大学(211786)
- 学院(206386)
- 济(79311)
- 经济(77242)
- 研究(72884)
- 管理(71680)
- 理学(60764)
- 理学院(59949)
- 管理学(58542)
- 管理学院(58166)
- 中国(53422)
- 京(46314)
- 科学(46271)
- 农(39954)
- 所(38385)
- 财(37962)
- 研究所(34805)
- 江(33647)
- 中心(33488)
- 业大(33175)
- 农业(31758)
- 范(31419)
- 师范(31082)
- 财经(29652)
- 北京(29564)
- 经(26739)
- 州(26166)
- 院(25879)
- 师范大学(24841)
- 经济学(24589)
- 基金
- 项目(131317)
- 科学(100947)
- 研究(97682)
- 基金(90756)
- 家(78968)
- 国家(78249)
- 科学基金(64846)
- 社会(58279)
- 社会科(54728)
- 社会科学(54707)
- 省(53206)
- 教育(48454)
- 基金项目(47565)
- 划(45321)
- 编号(42065)
- 自然(41176)
- 自然科(40177)
- 自然科学(40161)
- 自然科学基金(39417)
- 资助(38039)
- 成果(36971)
- 课题(30874)
- 重点(30224)
- 部(29484)
- 发(28039)
- 创(26683)
- 大学(26665)
- 科研(25321)
- 项目编号(25077)
- 性(25062)
共检索到319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天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活动的丰富性、行为选择的多样性以及个性发展的独立性越来越显著。这对于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关键期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因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人生经验可以培养更立体、全面的人格和思想。但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龙一平 周庆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确立奋斗的理想目标,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 大学生 教育原则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琳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错位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首要问题,它直接导致了大学生人生理想的迷失、个人主义的泛滥和重才轻德的倾向。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缺失的成因分析,从理论基础、内容、方法、载体、途径、评价体系等方面系统地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科学价值观的培养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观 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军
当下大学生基本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同时集体主义意识淡化,合作精神不足,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的现象不容忽视。因此,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集体活动、班级建设等手段,使学生成为科学精神和人文道德精神统一和谐的人。
关键词:
集体主义 合作精神 大学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玉泉
责任感是大学生主要人格特征之一,责任感对大学生的人生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然而当代大学生出现了自我责任、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和群体责任等方面的缺失现象,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当代大学生角色意识模糊、角色实践不力、角色价值物化所引起的。只有加强当代大学生角色意识教育、强化角色实践及责任教育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
关键词:
大学生 责任感缺失 角色缺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珏
传统观念一直将政治信仰作为衡量我国大学生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准。事实上缺少道德信仰才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失范现象的主要原因。在社会转型期间,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群体,道德现状的主流是积极的,但也存在着信仰方面的危机,并影响着道德领域。要解决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必须加强道德信仰教育,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为标杆,加大失德成本,打造大学生道德信仰的心灵家园。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缺失 道德信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伟
文章首先指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五种对策:营造培养国防意识教育的文化氛围,成立专门的高校国防教育管理机构,建立高素质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依托校园文化强化学生国防意识,主动拓展国防意识教育空间。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国防意识教育 重要性 紧迫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易红联 冷云飞
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然而大学生失信现象却时有发生。分析当代大学生失信原因,探索重构大学生诚信之对策,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缺失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丽萍 张鑫 杨静
当前大学生在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德缺失现象。造成大学生缺失社会公德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伦理思想、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及当前公德教育存在缺陷、我国公民道德法律化程度偏低等。加强大学生公德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转变观念,探索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新方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载体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公德 教育对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其训 朱春花 邵卫旭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导向,它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人文精神的缺失必将造成大学生的畸形发展。因此,要培养和造就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即汲取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养料、重视人文科学、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精神 缺失 人文素质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可卫
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诚信缺失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经济生活、求职择业及网络空间等方面。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有社会、学校的客观影响,也有家庭及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 道德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雯姝 杜晶波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学术道德意识普遍薄弱,违反大学生学术道德的现象比较普遍。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扭转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必须规范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利用各种渠道激活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学术道德缺失 学术道德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万红 陈艳梅
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普遍淡薄现象的分析,深刻剖析当今大学生感恩意识淡漠和缺失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应该从理论教育、网络建设、校园活动、心理引导四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树立大学生的感恩和回报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 感恩教育 责任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庞荣申 梁瑞敏 陈云尚 赵丽丽
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就业环境及自身素质的原因,在高校产生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他们或"有业不就",或"有业难就",或"就业难"。对此,高校有责任认真审视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缺失,找出症结,采取措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帮助指导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困难群体 高校教育缺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