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5)
2023(14257)
2022(12069)
2021(11135)
2020(9519)
2019(21889)
2018(21286)
2017(40263)
2016(22160)
2015(25056)
2014(24846)
2013(24759)
2012(23048)
2011(21024)
2010(20788)
2009(19751)
2008(19786)
2007(17516)
2006(15212)
2005(13832)
作者
(66814)
(56335)
(56228)
(53266)
(35446)
(27122)
(25372)
(22026)
(21278)
(19806)
(19348)
(18653)
(18070)
(17841)
(17820)
(17441)
(17182)
(16653)
(16251)
(16200)
(14175)
(13850)
(13496)
(12836)
(12670)
(12538)
(12391)
(12282)
(11321)
(11252)
学科
(92522)
经济(92386)
管理(65220)
(60744)
(48603)
企业(48603)
方法(41396)
数学(36959)
数学方法(36647)
中国(27415)
(26451)
(25378)
(22089)
(21062)
(20104)
贸易(20097)
(19644)
业经(19110)
农业(16525)
(15649)
(15617)
财务(15616)
财务管理(15575)
银行(15560)
(14835)
企业财务(14758)
(14738)
地方(14723)
(14634)
金融(14630)
机构
大学(329145)
学院(324090)
(140123)
经济(137541)
管理(121201)
研究(117589)
理学(104704)
理学院(103435)
管理学(101820)
管理学院(101219)
中国(89744)
科学(72082)
(70131)
(64937)
(63128)
(61160)
研究所(55735)
中心(53144)
业大(52266)
财经(51784)
农业(50252)
(47749)
(47213)
经济学(44699)
北京(44216)
(41879)
(40440)
经济学院(40411)
师范(39918)
财经大学(38552)
基金
项目(218442)
科学(171555)
基金(161954)
研究(152591)
(144669)
国家(143530)
科学基金(120710)
社会(100144)
社会科(94992)
社会科学(94964)
基金项目(85703)
(82305)
自然(78737)
自然科(76898)
自然科学(76866)
自然科学基金(75568)
(71397)
教育(69206)
资助(65691)
编号(58413)
重点(50124)
(49788)
成果(47711)
(46378)
(45249)
国家社会(43037)
科研(42768)
创新(42633)
(42331)
教育部(42133)
期刊
(149491)
经济(149491)
研究(95815)
中国(66232)
学报(58709)
(56811)
科学(53142)
(51060)
大学(43274)
管理(42575)
学学(41273)
农业(37817)
(29404)
金融(29404)
教育(26977)
财经(26426)
经济研究(25362)
技术(24084)
(22744)
业经(22622)
(20950)
问题(20469)
(18597)
(17222)
世界(16215)
国际(16163)
技术经济(15620)
科技(15039)
业大(14598)
资源(14548)
共检索到481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邵夏珍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土地制度是否是人口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以及它在影响人口增长的诸因素中所占有的份量。文章首先概述了集体化时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制度以及按人口平均分配口粮的模式对人口增长的刺激作用;接着分析了1978年农村改革以后所实行的土地制度,由于只是将农民在集体生产队时期对集体土地的收益和福利均分权,显化为对土地的均分权,这样,土地公有刺激人口增长的机制继续保留。为了检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新制度安排对人口的影响,利用笔者对贵州省湄潭试验区的调查资料,揭示出这一制度对人口增加户、不变户和减少户的不同影响,以及它对降低农民生育愿意所起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李蒙蒙  
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发展目标与利益主体约束相结合的分析框架,从产权管制的视角出发,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合一的管制时期、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两权分离的弱管制时期和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的放松管制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政府对土地产权管制的梳理发现,我国土地制度的变迁始终和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紧密相关,并和政府与农民的土地权益分配交织推进,这为深化当前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韩启民  丁琳琳  
改革开放前,中国古代土地制度中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问题是热点议题,原因是,这时的史学学术发展处于"确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的主导地位"这样一个特殊阶段,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看待中国古史分期和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与方向。改革开放后,中国要建立市场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学术氛围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看土地制度的视野更加广阔,注重以科学研究关照现实发展。因而,从历史比较、国际比较等视角总结经验,探索土地制度变迁规律和土地制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彭美玉  叶子龙  王成璋  
文章从政权、征地权、社会保障权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控制出发,讨论了农村土地所有权与国家权力的依附关系,这种关系导致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存在产权缺陷。因此,农村土地制度必须变革,农村土地市场化是土地资源最优配置的必由之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正图  
本文概括了毛泽东分析旧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方法,分析了毛泽东是如何创造性地构建了土地革命理论体系(即革命根据地理论)并用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研究了这一思想体系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价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务勇  
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发生过程,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就是政治制度的供给过程,而政治制度的供给主体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政府,政治制度供给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政府提供政治制度安排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政治制度的引进与吸收;二是政治制度的创新。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戈  储小平  
本文根据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容、动力、方式等因素,提供了一个解释中国现代报业发展变迁的“两阶段论”基本理论框架,第一阶段即政府主导、以经营分配环节为制度变迁突破口的“财政成本拉动型”的强制性企业化;第二阶段是指报社主导、政府规制、以采编运作环节为制度变迁突破口的“市场利益推动型”诱致性市场化。本文暗示了这样一个历史发展的趋势未来中国报业必然要在政治-经济的双重角力下渐进式前行,相比于国有企业等经济制度的变革而言更为曲折与反复,但是报业的产权市场化进程对中国报业未来的发展影响可能较之政治因素的影响更为深远。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苏东斌  
当代中国企业制度的战略选择深圳大学苏东斌当代中国企业新制度的形成,要面对三个"两难选择":第一,要追求社会的稳定,就要力图保持与紧固现有的利益与权力格局,但这样做势必又会弱化改革进而扼制其发展,最终还是会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而要深化改革、加速发展,就...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立雄  
中国农村宗族制度的主要功能是生存保障功能和发展功能,宗族制度的兴衰与其功能的承担和发挥密切相关。建国初宗族制度的衰退是土改使宗族制度生存保障的必要性和能力大为下降的结果。1953年后集体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丧失了生产积极性和灾年的自我保障能力,农民回归向宗族寻求生存保障,使宗族制度获得增强。1978年后发展成为农民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宗族制度中以维持生存为目标的功能性制度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正式制度的不完善性,农民大量发掘宗族制度中有利发展的因素,宗族制度在短暂衰退后再度复兴。1990年代后期,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以及新经济组织对宗族制度的有效替代,中国乡村...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叶爽  
自由、平等、秩序、效率是户籍法律制度的重要价值表现。但自由与秩序、平等与效率之间也存在着价值目标冲突需要人们进行选择,我国户籍法律制度的演变体现了这种冲突和选择。以1958年、1978年为节点,我国户籍制度变革分别经历了自由迁徙时期、严格控制时期和渐进改革时期,价值取向也由原先的注重秩序、效率到更加注重自由、平等的人权保障。当下新一轮的户籍改革仍然存在公民自由迁移的障碍问题、剥离户籍背后利益引发的公平问题,需要沿着以正义为价值取向的改革路径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辉  
研究目的:研究在未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期间,土地登记工作如何能够满足《物权法》对不动产登记的要求。研究方法:将《物权法》涉及土地登记的规定与现行土地登记政策或法律进行比较,结合土地登记工作实践,研究《物权法》中不动产登记相关条款。分析在不动产未实行统一登记情况下,《物权法》的实施对土地登记工作的影响。研究结果:提出了探索以省或设区市为属地的土地登记管辖制度、扩大土地登记自我举证范围、建立健全土地登记承办机构等过渡期土地登记的工作建议和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先东  李录堂  米巧  
从历史角度,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归纳演绎法追溯中国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同时总结历史改革经验,为当下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推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变迁是公有制(国有制)与私有制的循环过程;土地制度的变迁是多方利益主体博弈的均衡过程;土地所有制结构和土地产权交易形式在历史演变中不断丰富。对于当下,(1)土地制度改革不应为土地流转而流转,要以产业为支撑调动社会生产积极性。(2)土地制度变迁是国家、集体和农民三个主体之间利益博弈的结果,权衡好国家与各利益主体的博弈是土地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3)"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土地市场化改革将成为主流趋势,而土地混合结构化的改革思路不失为有益探索。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戴岳明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实质就是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在一个农业国家里,财富的首要基础是土地。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经济思想以致政府的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荆民  何芳  
近年来,大中城市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使人们开始高度关注房价得以持续快速上涨的深层次原因。虽然造成房价过快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土地供应制度对房价的影响是不客忽视和无可推卸的。本文中笔者运用经济学相关原理,从现行土地的供应价格、土地的供应量和对土地市场的心理预期影响来探求土地供应制度对房价上涨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成玉  
文章把土地产权制度效率界定为:以法制和社会公平为基础,通过集约和节约方式取得的符合人类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可持续性产出;产权制度效率可从资源配置效率、可持续性、成本与代价及法制与公平性四个方面考察;产权完整性是土地产权制度效率之基础。而我国的土地产权属于模糊性的多重产权,因而不具备效率基础和产生效率之必然性。在制度运行效果上成本代价高、缺乏公平与可持续性,属于公平与效率双缺失的土地产权制度。因此,中国的土地产权制度,尤其是所有权制度迫切需要改革。公有制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最优模式是国有基础上的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