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5)
2023(6578)
2022(5944)
2021(5621)
2020(5153)
2019(12015)
2018(12061)
2017(23367)
2016(13314)
2015(15507)
2014(16006)
2013(16089)
2012(15490)
2011(14134)
2010(14426)
2009(13534)
2008(13735)
2007(12783)
2006(11049)
2005(9917)
作者
(41793)
(35108)
(35089)
(33671)
(22331)
(17135)
(16146)
(13940)
(13141)
(12672)
(11974)
(11876)
(11283)
(11129)
(11119)
(11081)
(10940)
(10403)
(10348)
(10103)
(8958)
(8812)
(8667)
(8034)
(8023)
(8005)
(7914)
(7741)
(7203)
(7179)
学科
(58753)
经济(58699)
管理(35530)
(34726)
方法(29373)
(26881)
企业(26881)
数学(26177)
数学方法(25873)
(17457)
(14688)
中国(13834)
地方(13625)
(13484)
农业(11472)
(10923)
贸易(10919)
(10712)
业经(10663)
(10538)
(8943)
财务(8911)
财务管理(8881)
(8609)
(8547)
银行(8512)
(8428)
金融(8426)
企业财务(8355)
理论(8254)
机构
大学(200666)
学院(198568)
(79442)
经济(77506)
管理(72892)
研究(69361)
理学(62373)
理学院(61586)
管理学(60204)
管理学院(59824)
中国(52381)
科学(45481)
(42961)
(41114)
(37614)
(36393)
研究所(34171)
业大(33559)
中心(32989)
农业(32783)
(32562)
财经(28774)
(27279)
师范(26986)
北京(26838)
(25859)
(25318)
(24544)
经济学(24305)
(24232)
基金
项目(127891)
科学(98190)
基金(90458)
研究(90410)
(79455)
国家(78781)
科学基金(65682)
社会(54641)
(52804)
社会科(51522)
社会科学(51498)
基金项目(47967)
自然(43679)
(43459)
自然科(42609)
自然科学(42592)
教育(42138)
自然科学基金(41796)
资助(38682)
编号(37195)
成果(31195)
重点(29213)
(28459)
(27696)
课题(26241)
(25269)
科研(25188)
计划(25006)
创新(23776)
大学(23594)
期刊
(89386)
经济(89386)
研究(56366)
中国(40526)
(37269)
学报(36384)
科学(31286)
(29314)
大学(26395)
农业(24879)
学学(24774)
管理(24325)
教育(20765)
(17778)
金融(17778)
技术(17337)
业经(14246)
财经(14196)
(13722)
经济研究(13372)
问题(12284)
(12144)
统计(11602)
(11152)
技术经济(10760)
理论(10078)
图书(10058)
资源(10047)
(9957)
(9892)
共检索到299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丽娱  
唐元和史料中出现的“省估”一词 ,以往论者一般视同虚估 (大历物价 )。作者经过分析后认为 ,元和省估是唐政府规定一半纳实钱 (现钱和实估物 )、一半纳虚钱 (虚估折物 )的税价标准。它落实到绢帛折价上 ,便是“省中估”。省估只是一半等同大历物估的估价 ,虚估与省估在税价中的出现 ,代表着唐中央政府试图通过调整物价控制经济的努力。但物价的不断滑落及税价与实估的最终接近 ,除了政治因素外 ,也反映了商品经济中价格规律的主导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孙继民  王丽敏  
几年前曲阳县文物保管所在县城北40里的原慧炬寺(俗名柏林院)旧址发现《唐恒岳故禅师影堂纪德之碑》一通(现已移至曲阳北岳庙),花岗岩石质,204×92×20厘米,蛟龙碑头,碑额篆书,碑阳32行,满行50字,碑阴32行,满行55字,均为行楷。碑阳字迹基本清晰,碑阴由于字较小,刻痕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延龄  栾雪飞  
战略反攻阶段,苏联因素在国共两党的关系中作用日益增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苏联国际地位提高,在重大国际事务处理上举足轻重,这是苏联因素再度受到重视的最主要因素;蒋介石集团出于战略考量,主动改善与苏联的关系;美国的推动,也是促使苏联在中国政局再度受到关注的因素之一;就中国共产党而言,为抗衡英美对国民党的支持,中国共产党有必要保持同苏联的友好关系,这也是苏联作用增强的因素之一。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利用一切积极因素,有利于推进革命事业的发展,同时,在处理国内党派之争时应最大限度地避免外部消极因素的介入;处理国家间关系时,要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不应以意识形态和党派之间矛盾为重,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昭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双印  
本文以敦煌文献为依据,结合史书记载以及后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唐后期以及五代后梁、后唐时期襄州经济发展原因,并指出这一时期襄州经济发展得益于其政治稳定、大运河淤塞、交通便捷以及唐后期人口迁移对襄州的影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汝泉  
从会昌元年《中书门下奏》看唐后期户部的使职差遣何汝泉《唐会要》卷59《户部员外郎》载武宗会昌元年(841)二月中书门下奏文,全文如下:伏以南省六曹,皆有职分,若各守官业,即不因循。比来户部、度支两司,尚书侍郎多奏请诸行郎官判钱谷文案,遂令本司郎吏束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法文宗  
发生于唐朝中后期的钱荒是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由于流通中金属货币不足而导致的货币危机,其发生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均田制的破坏、两税法改革等事件密切相关,是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表现。本文从唐中后期的经济背景出发,对钱荒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探析。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郝春文  
敦煌文学作品中的博士,蒋礼鸿先生在《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一书中已做过出色的考释,指出它是对有技艺的人的俗称。在唐后期五代宋初的敦煌寺院,对“博士”一称的规定却并不十分严格。通常是作为工匠的别称,如铁匠史奴奴,在净土寺“入破历”中,既被称为史博士,又被称为铁匠史都料;又如在敦煌遗书伯四九○六《某寺诸色入破历》中,同一伙人既被称为“博士与人夫”,又被称为“工匠与人夫”,等等。但在不少场合博士又是指某一行业内具有特殊技艺的人,如木匠行业中有“造床博士”、“作斗博士”,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明光  
试论唐后期的两税法改革与“随户杂徭”陈明光唐朝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实行的“两税法”,是对赋税力役制度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全面改革,而以往论述“两税法”一般只侧重于赋税方面,视角尚欠全面。关于两税法与财政管理体制的关系,我在《论唐朝两税预算的定额管...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沈世培  
唐后期“租”、“租税”或“租赋”含义的考释沈世培在唐后期两税法史料中,常见“租”、“租税”或“租赋”等词,人们见了常以为仅指斛斗税,以致造成对两税法某些史料的误解,进而影了对两税法内容的理解。因此,对这类名词的考释,还是必要的。“租”、“租税”或“租...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青淼  韩茂莉  
本文在现有唐代盐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唐代中后期所特有的绢帛物估问题,分海盐、池盐、井盐三种情况,探讨史料中所出现的盐利、榷价的虚实估本质,认为当时的盐利、榷价存在完全虚估、半虚半实和完全实估三种情况,只有将虚实估本质相同的盐利和榷价相除,得到的才是产盐量。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殷  
本文以陆贽针对贞元八年水灾所作两篇奏议为线索,探讨了唐后期江淮地区应灾政策形成过程及其实践。唐后期的"遣使救灾",一方面折射了"德化远被"的皇帝权力的主观扩大,更深层次则是唐后期统治阶层对江淮地区权力分配的制衡与重组。通过从"赈济"与"蠲免"两个具体维度深入展开,中央政府赈济受灾地方社会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其可控制的财赋来源,维护中央权力的政治诉求。蠲免过程中中央与地方的比例与份额的变化,体现出唐后期财赋支配权从隐性到显性的博弈趋势,逐步扩大中央财政权力并适时减轻水旱灾害对百姓造成的影响,是唐后期国家层面灾害应对的特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绍卫  
敦煌僧众"居家过活"被视为敦煌佛教世俗化的重要表现,关于为何会出现如此现象,李正宇等先生认为源于吐蕃佛教等原因,但这实际上是过于突出敦煌的独特性了。当将整个唐帝国后期的佛教发展纳入考虑范围,便会发现居家并非敦煌一地独有的现象,诸如山东等地亦是如此。多地出现僧人居家现象,实际上是僧团严重膨胀、寺院经济衰退,以及地方僧众与世俗家庭关系不曾分割等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唐代是我国蚕桑丝织业大发展时期,从建国到开元天宝间,经过百余年的经营,已在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展开。其产地分布范围辽阔,区域广远,产品质量,数量均领先全国。然本区在安史之乱中遭受战争破坏十分严重,乱后丝绸生产情况如何,本文拟分区讨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苏金花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陈大为  
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境内敕建寺院十七所,其中僧寺十二所,尼寺五所。虽然从寺院的数量上来看,僧寺占绝对优势,但女尼的总数却多于男僧。原因在于就单个寺院而论,尼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僧的数量。在敦煌这样一个弥漫着佛教氛围的西北地区著名城市,妇女出家为尼已经成为社会的时尚,无论其出身于上层贵族、还是下层平民都乐于为之。造成女尼人数众多以至僧尼比例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