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4)
- 2023(15206)
- 2022(12451)
- 2021(11350)
- 2020(9610)
- 2019(21777)
- 2018(22017)
- 2017(42331)
- 2016(23437)
- 2015(26270)
- 2014(26585)
- 2013(26215)
- 2012(24252)
- 2011(21820)
- 2010(22212)
- 2009(20958)
- 2008(20968)
- 2007(19472)
- 2006(17268)
- 2005(15809)
- 学科
- 济(93918)
- 经济(93796)
- 业(70546)
- 管理(64305)
- 农(51141)
- 企(46541)
- 企业(46541)
- 方法(35335)
- 农业(33834)
- 数学(30677)
- 数学方法(30400)
- 中国(27644)
- 业经(27250)
- 财(25660)
- 制(24975)
- 地方(19773)
- 学(19107)
- 体(17793)
- 贸(17188)
- 贸易(17181)
- 银(16767)
- 易(16735)
- 银行(16727)
- 行(15996)
- 发(15413)
- 融(15163)
- 金融(15155)
- 务(14071)
- 财务(14023)
- 财务管理(13977)
- 机构
- 学院(333338)
- 大学(330717)
- 济(135912)
- 经济(132758)
- 管理(123940)
- 研究(114404)
- 理学(105497)
- 理学院(104386)
- 管理学(102602)
- 管理学院(102001)
- 中国(89184)
- 农(74663)
- 京(70552)
- 科学(69867)
- 财(65171)
- 所(58896)
- 农业(57608)
- 业大(54849)
- 中心(54514)
- 江(53971)
- 研究所(52903)
- 财经(49863)
- 经(45030)
- 范(44035)
- 北京(43884)
- 师范(43563)
- 州(42220)
- 经济学(41084)
- 院(40248)
- 省(38527)
- 基金
- 项目(216943)
- 科学(169095)
- 研究(162448)
- 基金(154413)
- 家(134351)
- 国家(133108)
- 科学基金(112618)
- 社会(102462)
- 社会科(96540)
- 社会科学(96513)
- 省(87040)
- 基金项目(81806)
- 教育(73564)
- 划(71830)
- 自然(69683)
- 编号(69164)
- 自然科(67977)
- 自然科学(67959)
- 自然科学基金(66742)
- 资助(61323)
- 成果(57628)
- 重点(48778)
- 发(48155)
- 部(48022)
- 课题(47305)
- 创(44712)
- 制(43787)
- 国家社会(42378)
- 创新(41876)
- 性(41488)
- 期刊
- 济(160421)
- 经济(160421)
- 研究(97448)
- 农(76283)
- 中国(75099)
- 学报(55393)
- 财(51879)
- 农业(51265)
- 科学(48985)
- 大学(42390)
- 管理(41865)
- 学学(39850)
- 教育(37346)
- 融(35130)
- 金融(35130)
- 业经(31336)
- 技术(28767)
- 业(25251)
- 财经(24802)
- 经济研究(23519)
- 问题(22565)
- 经(21305)
- 图书(19851)
- 版(19254)
- 世界(16608)
- 农村(16324)
- 村(16324)
- 技术经济(15765)
- 农业经济(15682)
- 理论(15671)
共检索到514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罗定华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用服务供给愈发重要。由于我国资源有着有限性、分布不均匀、开采难度大等特点,决定了农村公共服务相关举措必须要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才能顺利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农村公共服务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品的属性外,还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地域性、分散性、多层次性等。属性的多重性决定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不是单一的。本文从公共服务供给主题的参与机制入手,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应当考虑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 供给主体多元化 参与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贠鸿琬
农村公共品除了具有一般公共品的特性外,还具有收益外部性、成本沉淀性、多样性、层次性、阶段性和公平性几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农村公共品不应该只由单一的政府供给,而应该由政府、盈利与非盈利组织、农村社区和农村居民个人、其他社会力量等共同供给,但政府应承担起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地位,同时要明确划分各供给主体的责任,以确保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主体 多元化 责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清成
农村税费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也使乡、村两级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减少,公共品供给能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在目前中央及地方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要完全依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的大幅度增加或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减少城市公共品的供给来解决这个问题均不太现实。解决之道就是要在提高供给效率的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拓宽供给渠道,实现农村公共品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主体 多元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华 朱明仕
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开创了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新纪元。而公共服务供给中政府失灵、市场失灵与社会失灵的同时存在造成了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效益和质量的低下,为此需要政府、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三者紧密合作,构建起合作互动的协调机制,增强公共服务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形成我国"一主多元"型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奎泉 赵玲玲
在计划到市场、人民公社到村民自治、小农经济到城镇化的转型期,村级公共品的供给主体虽有诸多变化,且多能实现帕累托改进,但这远不能满足当前村级公共品的有效供给。鉴于此,并结合相关博弈理论分析及当前村级组织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实现村级公共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观点,即通过相关制度要求及政策激励,将村级组织引入到村级公共品供给主体当中。通过分析表明,这不仅有助于避免因现实中村民个体的"搭便车"行为而存在的效率损失,而且也有助于村级组织的进一步完善,最终实现农村全方位的发展。
关键词:
村级公共品 供给主体 村级组织 博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业苗
以政府或以市场为主体的单中心体制都存在失灵问题,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与治理机制应该多元化。但多元并非对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治理的多个主体进行简单分工,应该根据其公共属性和政治属性的要求,一方面要型塑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地位的"一主多元"的供给模式,另一方面,还要构建一个与其供给模式相适应的综合治理机制,包括竞争机制、参与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和分工机制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乔孟杰
一般认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因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目标不一致而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同时私人购买公共服务受搭便车行为的影响而同样不足。新型城镇化导致的熟人圈破裂使得搭便车行为更加有利。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使得地方财政压力更大,同时使农村社区更加开放,搭便车行为更有利。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大量捐款的社会精英同样随新型城镇化进程而减少为出生地公共服务的捐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乔孟杰
一般认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因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目标不一致而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同时私人购买公共服务受搭便车行为的影响而同样不足。新型城镇化导致的熟人圈破裂使得搭便车行为更加有利。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使得地方财政压力更大,同时使农村社区更加开放,搭便车行为更有利。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大量捐款的社会精英同样随新型城镇化进程而减少为出生地公共服务的捐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友群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吉晨
农村公共产品的优化供给是改变我国农村长期落后、农民生活贫困的有效手段之一。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整体数量较少与质量较低并存已不能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本文通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调查,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多元化战略,以期为政府有效破解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 公共产品 多元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竹梅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促进城乡公共物品(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公共物品消费的机会成本为零这一特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主体选择是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与公平的关键。文章基于此,在有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多元化供给格局。
关键词:
机会成本 主体选择 公共物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杰贵 裴志军 张俊华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构建取决于公共治理价值取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现状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三个方面。基于公共治理价值取向转变视角下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变迁、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现状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分析,构建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协同供给模式有其必要性。在界定此种模式概念及探索其构建必要性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以农民满意为导向的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协同供给模式构建途径。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 多元化协同供给模式 满意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永忠 林明华
本文选取制度视角,以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为分析框架,对马甲村路灯供给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后表明:内在制度对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主体供给模式的选择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尽管外在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如果缺乏内在制度的配合,将难以通过外在制度有效实施。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层面进一步分析了现阶段多元主体供给公共产品的可取性,研究提出了"二元准公共产品"的概念,并从多维触发、重点触发和协同触发,探讨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主体供给的"触发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