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02)
2023(12790)
2022(10928)
2021(9791)
2020(8366)
2019(19229)
2018(19014)
2017(36610)
2016(20104)
2015(23127)
2014(23638)
2013(23280)
2012(22028)
2011(20304)
2010(20661)
2009(19673)
2008(19478)
2007(18129)
2006(16058)
2005(14922)
作者
(60889)
(51115)
(51111)
(48810)
(32464)
(24324)
(23412)
(19825)
(19207)
(18340)
(17514)
(17169)
(16596)
(16295)
(16275)
(15942)
(15216)
(15103)
(14994)
(14646)
(12961)
(12649)
(12468)
(11762)
(11590)
(11423)
(11368)
(11324)
(10367)
(10106)
学科
(102095)
经济(101975)
管理(61664)
(54461)
(45042)
企业(45042)
方法(38833)
数学(34046)
数学方法(33789)
(24359)
中国(23908)
(23180)
地方(22132)
(22107)
(20215)
业经(19844)
(16224)
(16139)
金融(16131)
(15994)
银行(15960)
(15544)
贸易(15535)
(15288)
(14974)
农业(14562)
(14486)
财务(14444)
财务管理(14405)
地方经济(14064)
机构
大学(305137)
学院(304106)
(135676)
经济(132797)
管理(112241)
研究(107056)
理学(94847)
理学院(93819)
管理学(92301)
管理学院(91739)
中国(83009)
(64925)
(64465)
科学(62085)
(55203)
(50783)
财经(50455)
研究所(49315)
中心(48885)
(48075)
(45412)
经济学(43263)
业大(42907)
北京(40942)
农业(39809)
经济学院(38675)
(38068)
(37685)
师范(37662)
(37279)
基金
项目(190180)
科学(148943)
研究(139958)
基金(137547)
(119084)
国家(118105)
科学基金(100354)
社会(89901)
社会科(85159)
社会科学(85132)
(74261)
基金项目(72066)
教育(64637)
自然(62666)
(61987)
自然科(61189)
自然科学(61168)
自然科学基金(60081)
资助(56935)
编号(56736)
成果(47734)
重点(43137)
(43024)
(41460)
课题(40173)
(38886)
(38307)
国家社会(37331)
教育部(37043)
创新(36576)
期刊
(160694)
经济(160694)
研究(95762)
中国(64044)
(52952)
学报(46827)
(46629)
管理(42973)
科学(42174)
大学(35625)
学学(33774)
(32865)
金融(32865)
农业(30431)
教育(30095)
技术(27168)
财经(27104)
经济研究(26236)
业经(23662)
(23387)
问题(20668)
技术经济(16622)
(16509)
(15847)
统计(15265)
理论(15079)
世界(14642)
(14330)
国际(14329)
商业(14159)
共检索到475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海粟  
我国传统的集体所有制定义是基于非市场经济假设,具体为:(1)劳动力非个人所有假设;(2)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同体共存假设;(3)生产资料无资本属性假设;(4)土地可无偿使用假设;(5)一元公有化假设;(6)个人消费品以按劳分配为唯一形式的假设。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这些不切合中国实际的假设,已严重制约了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靳相木  
华夏文明史上土地私有制的超长期历史变迁是在“一条主线、两条支线”的格局中展开的。在20世纪100年间土地私有制发生了两次价值取向截然不同的跃迁。土地私有制两千年历史变迁的轨迹和线索,对人们把握当代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方位和运动规律有重要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富阁  
该文首先从多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更快、更大地发展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绝对必要性;继而,结合一些地方的实际,对农村集体经济和城镇集体经济如何加快发展,表明了看法;最后,对于改革开放中为什么会造成集体经济先是快速发展、比重不断上升,后是每况愈下、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小的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恩富  孙业霞  
基布兹(Kibbutz)是以色列的一种建立在平等、公有、自愿原则之上的社会经济组织,以土地国家所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民主管理为原则,分配上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或按劳分配"的制度,成员之间完全平等,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这一经济组织自建立以来,已经存在一百多年,在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改革,是发展较为成功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形式。其成功的经验值得重视和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明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晓山  国鲁来  
改革以来中国农村经济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探析张晓山国鲁来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在保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使农村土地的产权结构发生了变化。改革近20年来,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探索一直没有间断。...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焰辉  
党和国家对于体制改革的总体设想是:一要高速发展;二要保证公有制不变;三要保证共同富裕。换句话讲,就是要保证社会主义经济以高于资本主义的速度迅速发展,同时又要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生产力不发达、资金缺乏的基础上保证不出现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并且保证保持高度的就业水平。要实现这一总体设想,必须从理论上明确两点:一是社会主义经济不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独立的经济形态,而是加速商品经济发展,减轻和缩短商品市场经济向未来经济分娩的痛苦的过渡阶段。二是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市场商品经济,它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加速商品经济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志强  高丹桂  
现行农地制度混同了农村社区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使国家的基层代理人——社区组织替代集体经济组织行使土地所有权,残损了农民应有的土地权利,而且在正义和效率两方面都造成了负面影响。重构农地集体所有制,关键就是要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使之成为独立于社区组织的实体,真正行使农地所有权。"新的制度安排"将能使多数农民得利而少数既得利益者受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国鲁来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农村集体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国鲁来我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迄今已近20年,在这年20年的时间里,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集体所有制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中所占份额的变化、集体所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文勇  孟庆国  张悦  
排他性权利是产权的基础。本文基于排他性产权的视角,对农地的私人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发现,集体所有制中,排他性权利实施的边际成本曲线斜率陡增;与私人所有制相比,农地集体所有制下的租值消散是明显的。此外,还分析了农地集体所有制中政府的多重角色。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静  张福墀  
改革开放以来,大中城市城郊的乡镇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乡镇企业初具规模,资本的原始积累已基本完成,不少企业正逐步向规模化、集团化、区域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进程中,体现基本生产资料公有特征的集体所有制同地缘资源的有效配置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一、城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具有克服土地私有制国家在农地使用上存在的种种弊病,提高农地使用效率的制度优势。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守英  程果  
本文回顾了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来源和实践演进。集体所有制理论含义由经典意义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演变为斯大林模式部分社会成员占有生产资料。经典意义集体所有制依循改造小农和农业社会化大生产主线,通过合作社道路将小农组织到农业社会化大生产中。依循国家特定目标主线的集体所有制,采取强制的激进集体化方式以及高度集中的生产经营分配体制,在达成国家工业化目标的同时,造成了集体所有制理论含义和制度实践的混乱。应当打破国家特定目标主线下集体所有制的理论束缚和制度框定,依循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关系变革实际情况,推动要素组合升级,克服小农弊端,实现农业社会化大生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雪峰  
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为中国顺利实现工业化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分田到户,土地所有权属于集体,农户拥有承包经营权,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较好地发展了农业生产力。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集体土地的承包者与经营者发生分离,并因此造成农业的效率损失。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充分利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制度优势,对农地产权进行重新设计。正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使得中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长才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在两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由基本上单一的公有制发展成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另一方面,在农村展开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一系列改革,农村集体所有制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城市进一步扩大了企业自主权,明确了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所订权和经营权可以适当分开,推动了全民所有制内部结构的改革。然而,与其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