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1)
- 2023(10772)
- 2022(9095)
- 2021(8826)
- 2020(7438)
- 2019(17497)
- 2018(17350)
- 2017(31663)
- 2016(18267)
- 2015(20983)
- 2014(21288)
- 2013(20723)
- 2012(19619)
- 2011(18039)
- 2010(18158)
- 2009(16546)
- 2008(16709)
- 2007(14966)
- 2006(12869)
- 2005(11929)
- 学科
- 济(72050)
- 经济(71988)
- 管理(42448)
- 业(41220)
- 方法(35262)
- 数学(31744)
- 企(31735)
- 企业(31735)
- 数学方法(31464)
- 中国(26623)
- 教育(20694)
- 农(19019)
- 财(17979)
- 学(17501)
- 贸(15972)
- 贸易(15967)
- 易(15630)
- 制(13609)
- 理论(13127)
- 业经(12905)
- 农业(12225)
- 银(11763)
- 银行(11740)
- 地方(11365)
- 行(11274)
- 融(11237)
- 金融(11235)
- 技术(10584)
- 务(10545)
- 财务(10522)
- 机构
- 大学(266594)
- 学院(258637)
- 济(108758)
- 经济(106558)
- 研究(98013)
- 管理(90133)
- 理学(77645)
- 理学院(76594)
- 管理学(75226)
- 管理学院(74700)
- 中国(69093)
- 京(58286)
- 科学(57969)
- 所(50357)
- 财(48889)
- 研究所(46080)
- 农(43757)
- 中心(42973)
- 范(42911)
- 师范(42594)
- 财经(39482)
- 江(38174)
- 北京(38086)
- 业大(36777)
- 经(36157)
- 经济学(35571)
- 教育(35283)
- 师范大学(35071)
- 农业(34707)
- 院(34460)
- 基金
- 项目(167863)
- 科学(133181)
- 研究(126550)
- 基金(121628)
- 家(106608)
- 国家(105692)
- 科学基金(88278)
- 社会(79628)
- 社会科(75289)
- 社会科学(75269)
- 教育(65142)
- 省(63001)
- 基金项目(62867)
- 划(56558)
- 自然(55020)
- 自然科(53770)
- 自然科学(53751)
- 自然科学基金(52862)
- 编号(51545)
- 资助(50635)
- 成果(45189)
- 部(40782)
- 重点(39778)
- 课题(38519)
- 发(37169)
- 教育部(35400)
- 性(34640)
- 创(34593)
- 国家社会(33272)
- 大学(32887)
共检索到391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澜
道德不仅关系到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的维系和调节 ,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人如何处世、行事和立身的“为人”之事。上述三方面构成一个有着内在相关性的结构体系。在此框架内 ,针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 ,当前道德教育内容的基本构成是 :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以“热爱生命 ,追求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云生
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是由教育制度中居于基础位置,能够起到制约、派生或影响其他制度的原生性行为规则构建起来的体系。当代中国建立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要求,是教育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是现代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必然,是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内生需求。这个制度体系包括系统化育人制度、多样化办学制度、法治化管理制度和立体化保障制度,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全面的服务特性、深刻的合规定性、多元的价值统一性、系统的力量整合性、积极的现实干预性。建立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可按照统筹设计、改革推进、实践博弈、立法固化
关键词:
教育基础性制度体系 教育体制 教育机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本文比较了中西教育传统的深刻差异,考察了西方近代文化教育的引进与消化过程,指出:西方近代文化教育特别是现当代文化教育确实内藏有许多真知灼见,需要我们结合中国教育改革实践进行创造性学术融通,以期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必要的精神资源。
关键词:
传统差异 中西融通 基础教育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勇鸿
高校道德教育内容的重新构建与整合需从整体上把握好主导性与多样性、先进性与广泛性、时代性与继承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以上四方面关系;道德教育内容创新的基本思路是加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把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纳入高校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坚持把大学生作为法制教育重点,强化大学生法治观念。
关键词:
高校 道德教育内容 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硕豪
大学本科教育具有基础属性。劳动分工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消极影响和现代社会岗位职业的变更性是本科教育凸显基础性的社会基础;现代科学技术综合性和变化性发展趋势是本科教育凸显基础性的知识基础;高等教育内部结构的演变是本科教育凸显基础性的教育基础。新的人才观是本科教育凸显基础性的思想基础。本科生就业市场的变化是本科教育凸显基础性的市场动力。
关键词:
本科教育 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周宽
中国当代文艺学以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崭新人学理论为深层根基。深刻了解马克思在人学理论上所实现的范式革命,对于深化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文艺学价值指向和学科动力学等方面,这种新的人学理论深刻规定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显示了新型人学理论对于文艺学的基础性指导意义;这种新的人学理论对文艺学同样具有普遍意义。深入研究人学理论,是深化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基本任务。
关键词:
人学 范式革命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桂林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概况袁桂林六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普遍面临战后最严峻的社会问题。五十年代末受苏联“卫星事件”震动出现了科技教育、天才教育热潮,同时社会道德问题也日益突出。加强道德教育在西方各国震耳欲聋般响了起来。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其它社会有识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春玲
文章基于对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以职业、收入、消费和主观认同4个指标,估计了目前中产阶层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并考查了其构成特征。数据分析显示,以单项指标估计的职业中产、收入中产、消费中产和主观认同中产在人口中已占有相当比例,但若以综合指标定义的中产阶层则人数极少,而且他们主要集中于大中城市的某些部门和行业中。文章的结论是,就其规模和综合特征而言,中国还未形成确定的现代中产阶层,但在大都市中,少数的中产阶层分子引领着文化、消费和社会价值的潮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彦民 李明雨
本文采用1978~2007年的教育统计和财政性教育支出数据,估算了我国的教育基尼系数,并在此基础上对财政分配在教育公平进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对改善教育公平程度有显著的正效应;在财政性教育分类支出中,中等教育支出、高等教育支出不利于教育公平程度的改善,基础教育支出则对其有利,这跟我国较低的教育发展水平及长期以来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有关。增加财政支出中教育支出份额,对财政性教育支出结构进行合理调整能有效促进我国教育整体水平和公平程度的提升,从而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蒋一之
威尔逊是当代英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 ,也是从哲学入手探讨道德教育理论问题的杰出代表。本文从哲学思维方式、方法论、伦理学来源三个维度分析了威尔逊理论的哲学基础 ,以期更深刻地理解其道德教育哲学的基本思想与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占魁
不论是将道德的核心建基于"利益平等"抑或"公平",都始终是在群体伦理规范的意义上谈论个体道德价值,这只能将个体内在道德尺度引向道德之外的"利益比较"的物质层面,而不能有效逼近人们心中的价值核心——爱或美善。个体的道德实践不是对群体伦理规范本身的刻意满足,也不是为了寻求个体之间的"利益平等"抑或"公平",而是出于保持自身行为美善的精神需求。爱或美善是一切道德实践得以可能和一切道德规范得以生成的价值前提,道德实践是一种建立在道德自足(自爱)基础上的价值选择。道德教育的价值使命在于使人养成对其内在固有的美善法则的价值选择。
关键词:
公平 美善 道德教育 价值选择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维武
在当代价值多元社会中,学校德育面临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相对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两个基础观念之上:一是伦理学上的相对主义观念和从这种相对主义推论出来的价值中立观念;二是自主个体自由选择的观念。然而,这两个基本观念不能成为道德教育的坚实基础。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反对道德专制主义,另一方面要克服道德虚无主义,追寻、尊重和维护人类珍视的普遍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更好地彼此理解,和平相处,共享人类文明。
关键词:
相对主义 道德教育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春刚 刘洋
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是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范畴,影响着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等问题的确定和选择。从构成要素和基本特点两个纬度探讨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过程是由一系列要素组成的,主要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目标、教育中介和教育环体,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教育性与引导性、统一性与多样性、连续性与阶段性、反复性与漫长性等特点。通过对两个纬度的探讨,以期解决困扰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相关理论难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