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37)
- 2023(14164)
- 2022(11732)
- 2021(10819)
- 2020(9039)
- 2019(20982)
- 2018(20778)
- 2017(39281)
- 2016(21640)
- 2015(24865)
- 2014(25137)
- 2013(24778)
- 2012(23180)
- 2011(21002)
- 2010(21011)
- 2009(20004)
- 2008(20000)
- 2007(17915)
- 2006(15811)
- 2005(14659)
- 学科
- 济(94840)
- 经济(94725)
- 管理(62664)
- 业(57787)
- 企(45679)
- 企业(45679)
- 方法(39215)
- 数学(34635)
- 数学方法(34340)
- 中国(30664)
- 农(26396)
- 财(24802)
- 制(22232)
- 业经(20327)
- 贸(18900)
- 贸易(18890)
- 学(18439)
- 易(18411)
- 地方(18108)
- 农业(17058)
- 银(15914)
- 银行(15880)
- 体(15384)
- 行(15197)
- 融(14953)
- 金融(14949)
- 环境(14322)
- 务(14316)
- 财务(14275)
- 财务管理(14233)
- 机构
- 大学(321366)
- 学院(316774)
- 济(138542)
- 经济(135720)
- 管理(116938)
- 研究(115936)
- 理学(99769)
- 理学院(98538)
- 管理学(96969)
- 管理学院(96358)
- 中国(88685)
- 京(69327)
- 科学(68349)
- 财(64894)
- 所(59040)
- 农(53882)
- 研究所(53360)
- 中心(52009)
- 财经(50996)
- 江(47860)
- 经(46395)
- 业大(45317)
- 经济学(44494)
- 北京(44259)
- 农业(42311)
- 范(41937)
- 院(41616)
- 师范(41542)
- 经济学院(40085)
- 财经大学(37774)
- 基金
- 项目(206972)
- 科学(163387)
- 基金(152583)
- 研究(150801)
- 家(133520)
- 国家(132471)
- 科学基金(112397)
- 社会(98916)
- 社会科(93746)
- 社会科学(93721)
- 基金项目(80159)
- 省(77480)
- 自然(70388)
- 教育(68777)
- 自然科(68772)
- 自然科学(68752)
- 自然科学基金(67527)
- 划(66721)
- 资助(61974)
- 编号(59467)
- 成果(49857)
- 部(47479)
- 重点(47287)
- 发(45038)
- 国家社会(42385)
- 创(42032)
- 课题(41840)
- 制(41151)
- 教育部(40736)
- 创新(39648)
- 期刊
- 济(155014)
- 经济(155014)
- 研究(100290)
- 中国(65651)
- 财(51059)
- 学报(50246)
- 农(50019)
- 科学(46985)
- 管理(42930)
- 大学(38205)
- 学学(35835)
- 农业(33311)
- 教育(31455)
- 融(30856)
- 金融(30856)
- 财经(26232)
- 技术(25797)
- 经济研究(25539)
- 业经(22921)
- 经(22676)
- 问题(22411)
- 贸(18934)
- 业(18595)
- 世界(16712)
- 国际(16567)
- 版(15647)
- 技术经济(15571)
- 现代(14526)
- 理论(14337)
- 统计(14245)
共检索到4852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安顺
从中国历史主要朝代都市变迁角度,分析各主要朝代关键制度因素在城市化中的特殊作用,以期得到中国当今社会在现实经济环境下城市化制度选择的有益启示,从而达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目的。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观点,通过对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中国历史主要朝代关键行政管理思想制度介绍以及都市的变迁和城市化状况的概括,梳理出影响各朝代人口城市化的十二项制度因素,并由此总结出了对我国当前城市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
朝代 制度 城市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岳军
中国大历史中的"治水"实践证明,公共产品政府供给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大国治水涵盖的不仅是历史的事件描述,更主要的是包含了由治水引致的"大工程、大历史、大一统"现象,形成了以治水为特征的"大国模式"。政府"治水"或由政府提供公共水利工程,这样一种制度选择无疑是为了满足公共安全的要求,选择的约束条件是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显然,如果没有适当的制度安排,可能造成社会福利的大大降低,也可能造成社会危机——社会将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治水的收益体现为国家安全。今天,"治水"在"治国"中的地位仍然十分突出和非常显著,治水的"大国模式"在经济社会生态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公共产品 政府供给 大历史 治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薛亚玲
作者在收集考古及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论述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铜矿、锡矿分布及其变迁状况 ,指出历代铜矿生产的地理分布以南方为主。唐代以前北方虽然出现过大型铜矿 ,但宋代以后随着南方铜矿的进一步开发和随之而来的矿业经济崛起 ,南方铜矿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直至今天。历代锡矿的地理分布 ,则以南方占压倒优势 ,无论是青铜时代 ,还是汉唐盛世 ,抑或宋元明清 ,直到今天均产在南方、尤其以西南地区为盛。从而作者认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也应该包括铜矿矿业经济的变迁内容在内。
关键词:
铜矿 锡矿 地域分布 中国历史时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俞宪忠
当代中国转型发展的一个重大内容,就是农民市民化的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化发展模式构成中国未来的重大路径选择,并能有效医治因城乡二元结构陷阱所原生的种种发展困惑。城市化的主导人群是农民工阶层,核心问题是通过发展理念重建和城乡制度再构,高度尊重并有效保护中国农民的自由选择权益,由此方能实现城乡和谐共赢。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质性内容就是还权于民和还利于民(民主、民权和民生),农民市民化首先有助于实现国民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中国也将因此而获得无法估量的"人口红利"和"制度红利"。
关键词:
中国城市化 转型发展 自由选择 制度变迁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诚颖 章涛
城市聚集效应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城市要素市场和城市设施的供给和配置决定了城市的聚集经济效果,进而影响了城市化的制度变迁。资本市场不仅优化了城市要素的空间配置,而且通过对城市设施投资活动的直接介入,导致了投资渠道和模式的创新,使城市的厂商和居民在从城市设施的外部性获益的同时,也通过市场化的途径补偿了城市设施的生产和维护,促进了资本市场和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城市化 聚集效应 资本市场
[期刊] 改革
[作者]
郝团虎 姚慧琴
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有规律,如城市化滞后、农村工业化、农民工现象、城中村现象、强关系主导的就业模式等。现有的城市化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些特点,诱致性制度变迁能够消除强制性制度障碍对城市化进程的限制,形成中国特色的城市化进程,但容易造成路径依赖和路径锁定,不利于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诱致性制度创新包括"隐性补贴"、"购物交换"、"城市村"等。
关键词:
城市化 制度变迁 人口迁徙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济沧
宫崎市定"宋朝近世论"是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理论,部分学者以其为基础探讨宋代的问题。与此同时,思想史学者批判这一理论是欧洲近代化言说的亚洲版。那么,该理论与欧洲近代之间究竟有何关联?本文从宫崎的时代区分论入手,探讨其理论框架的特点以及"宋朝近世论"提出的意义为何。迄今为止的历史理论,都是预设一个"他者",然后将其相对化,借此强调自身言说的正当性,但这种思路正是欧洲中心观的反映。宫崎的中国史论基于世界史的立场,重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与其他地域的文化交流,而诞生于宋代的中国近世文化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在这里没有相对化的"他者",有的是覆盖地域间文化距离的文化传播和相互影响。在这种重视地域平等和交流的史观之下,中国历史的逻辑把握也就有了新的可能。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济沧
宫崎市定"宋朝近世论"是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理论,部分学者以其为基础探讨宋代的问题。与此同时,思想史学者批判这一理论是欧洲近代化言说的亚洲版。那么,该理论与欧洲近代之间究竟有何关联?本文从宫崎的时代区分论入手,探讨其理论框架的特点以及"宋朝近世论"提出的意义为何。迄今为止的历史理论,都是预设一个"他者",然后将其相对化,借此强调自身言说的正当性,但这种思路正是欧洲中心观的反映。宫崎的中国史论基于世界史的立场,重视各个历史时期中国与其他地域的文化交流,而诞生于宋代的中国近世文化就是这种文化交流的结晶。在这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溪苹 孙虎
近年来,游客满意度是旅游业的热点研究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市为例,运用IPA(Importance-PerformanceAnalysis)分析法,从游客的角度对韩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韩城市旅游市场满意度的评价一般。在此基础上,将28项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因子定位到IPA分析图的4个象限,分析出韩城市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劣势,针对每个象限提出4种发展策略:保持发展、重点发展、低优先发展和顺其自然发展。而当务之急,韩城市旅游业应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第Ⅱ象限的13项因子上,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高韩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达到游客满意,进而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邦和
中国古代历史周期变化,其性质为土地文明运行,形成"人口—土地"生态链。古代调节手段已经失效,出路是转换生态链,从旧有的"人口—土地"链接转换为"人口—市场"链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方爱明 魏晓洁 王德海
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安排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化快速进展中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为了推进这一问题的解决,本文对朝阳区5种不同的集体经济产权变迁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比较其异同,剖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几条对策建议,以资借鉴。
关键词:
城市化 集体经济 产权制度变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丹桂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本文梳理了农村土地产权的历史演进过程;提出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必须坚持集体所有的既定前提、用益物权排他性强度的不断增强的必然变迁方向、所有权与用益物权的分割、量化无法可依的关键障碍;以重庆为例深化分析了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用益物权的量化、分割,明确提出了其尚待深化的问题。
关键词:
产权制度 所有权 用益物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云 欧阳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登艳 汤斌
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产权制度体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呈现出制度上的缺陷,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即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将土地的农民个人最终所有和社会占有相结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