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32)
- 2023(7592)
- 2022(6653)
- 2021(6380)
- 2020(5409)
- 2019(12767)
- 2018(12795)
- 2017(23274)
- 2016(14130)
- 2015(16338)
- 2014(16853)
- 2013(16103)
- 2012(15349)
- 2011(13913)
- 2010(14320)
- 2009(12950)
- 2008(13033)
- 2007(12185)
- 2006(10558)
- 2005(9668)
- 学科
- 济(50219)
- 经济(50172)
- 业(30199)
- 管理(28964)
- 方法(25123)
- 企(22420)
- 企业(22420)
- 数学(21603)
- 数学方法(21376)
- 教育(20860)
- 中国(18682)
- 农(17271)
- 学(14818)
- 财(12724)
- 理论(11848)
- 农业(11492)
- 地方(10588)
- 业经(10055)
- 贸(9160)
- 贸易(9158)
- 易(8853)
- 制(8606)
- 和(8567)
- 教学(7342)
- 发(7311)
- 务(7291)
- 财务(7276)
- 财务管理(7254)
- 技术(7179)
- 银(6878)
- 机构
- 大学(200835)
- 学院(195576)
- 研究(72714)
- 济(70452)
- 经济(68605)
- 管理(65655)
- 理学(56228)
- 理学院(55395)
- 管理学(54137)
- 管理学院(53730)
- 中国(47901)
- 科学(46150)
- 京(43958)
- 所(38305)
- 范(37331)
- 师范(37006)
- 农(36999)
- 研究所(35182)
- 教育(33650)
- 财(32578)
- 中心(32420)
- 江(32355)
- 业大(30432)
- 师范大学(30303)
- 农业(29250)
- 北京(28428)
- 财经(25907)
- 院(25772)
- 技术(24994)
- 州(24903)
- 基金
- 项目(126101)
- 科学(98583)
- 研究(96589)
- 基金(86700)
- 家(75799)
- 国家(75026)
- 科学基金(61577)
- 社会(56907)
- 社会科(53435)
- 社会科学(53417)
- 教育(51914)
- 省(51106)
- 基金项目(45723)
- 划(45412)
- 编号(42774)
- 自然(38812)
- 成果(37995)
- 自然科(37821)
- 自然科学(37806)
- 自然科学基金(37136)
- 资助(35303)
- 课题(32247)
- 重点(30636)
- 部(29623)
- 发(28843)
- 年(26493)
- 创(25772)
- 性(25577)
- 教育部(25200)
- 项目编号(25013)
共检索到297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晓
论文以《奉天教育》杂志和《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一)》为基本材料,通过对殖民者文本与被殖本者文本的解读,透析东北沦陷时期伪满教育方针的殖民文化特征。具体概括为:以排斥中华民国教育为提出伪满教育方针的基本前提;以天皇体制的"王道"之治为确立伪满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以"日满一体"为实现伪满教育方针的终极目的。力求揭示历史上日本侵略者对东北三省学校德育的严重文化伤害,反驳日本右冀对东北殖民地教育史的美化,以促使日本能够正确认识文化殖民的非法性与不合理性。
关键词:
东北沦陷时期 伪满教育方针 殖民文化特征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牟岱 徐明君
伪满时期,日本侵略者为了掩盖其侵略中国的行径,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利用各种文化手段,歪曲事实,不断美化其对中国的殖民侵略,麻痹被占领地区中国人民,实现其对中国占领地区的殖民统治和奴化驯服。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侵略者通过伪满政府利用文化软实力,捏造历史文化史实构建日本侵略的合法性,以艺术手段转嫁矛盾构建日本侵略的合理性,以文艺美化殖民统治构建日本侵略的合情性。日本利用民间文学、戏剧、电影等文化艺术手段美化其在东北沦陷期间进行的文化侵略,其本质是通过文艺手段实现日本的文化殖民和文化侵略。
关键词:
伪满洲国 文化侵略 文艺美化 殖民同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若茜,李英武,朱卫新
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化,是东北亚区域文化中的特殊的历史文化,它既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文化,又不同于东北亚周边国家的文化。它涉及的国家之多、影响之深、存在的分歧之多,在东北亚区域文化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研究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化,是对东北亚文化的一种发掘和再认识,以求达到新的共识。宗教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式和社会上层建筑,对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从人类史前时代起,宗教文化就已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前,国际间的各种交流发展迅猛,要全面了解、准确把握国际上民族矛盾、国家间冲突等国际事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必要对宗教文化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以便深层次地把握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性。东北沦陷时期的宗教研究是东北亚文化研究的热点之一,以下几篇研究文章,对东北沦陷时期的宗教进行了一番探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英武
东北沦陷时期的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的产生、兴衰与当时东北的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息息相关。在社会斗争、民族矛盾激烈复杂的形势下,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在政治倾向上出现明显的分化,有的成为社会进步力量,有的保持民间群众团体的属性,有的投靠日伪反动势力。大部分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受到当时日伪政权的排斥和打击,逐渐走向衰落。
关键词:
东北沦陷时期 民间宗教 秘密结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若茜
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宗教,特别是现代朝鲜族宗教,它与东北地区朝鲜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民族处于某种社会变动时期,宗教形态及社会作用都会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并探讨东北地区的朝鲜宗教,特别是处于东北沦陷时期的现代朝鲜族宗教,深入发掘,整理这一时期的宗教变化、宗教作用,以填补这一空白,是大有益处的。
关键词:
朝鲜族宗教 日伪政权 东北地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保星
文章结合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社会环境 ,从创办动机、教育职能、管理模式、课程设置、经费筹措等方面 ,对殖民地时期美国学院进行了考察。文章认为欧洲大陆大学的影响与殖民地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及人文意识的交互作用 ,最终促使殖民地时期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表现出“出世”与“入世”并有的两大特征 ,为此后美国高等教育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提供了源泉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出世 入世 特征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彬 吴一敏 张明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统揽实现强军兴军战略全局、军队建设总体布局和军队院校建设发展大局,科学地回答和深刻阐明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党的军事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新时代军队院校办学、治校、育人的“魂”和“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新时代 军事教育方针 军队院校 时代特色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苏崇民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州和附属地仍然处于日本政府直接管辖之下,在日本的经济侵略中起着核心作用。回答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地经济政策从酝酿、策划到制定的全过程是弄清日本侵略的本质、动机和目的所必需。日本在伪满州国推行的经济统制是贯彻日本的国家目的,日本的需要高于一切。日伪的经济统制首先服务于军事需要。统制经济实质上是日本国家资本和日本金融资本的垄断。农村已被罩入伪满政权和垄断资本编织的大网之下
关键词:
东北沦陷区,殖民地,经济统制,垄断资本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苏崇民
关于东北沦陷史研究上的几个问题苏崇民东北沦陷史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的进展,综合性著作已有《伪满洲国史》、《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史》、《现代东北史》和《东北沦陷十四年史纲要》等多部。论及某个侧面、部分或地区的著作也有《东北经济史》、《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汪敬虞
本文以华北沦陷区为对象,在探明华北沦陷区工业资本、就业与生产实绩的前提下,试图进一步探讨日本侵略者在华北的所谓"开发"和"建设"的计划,例如工业区位的规划、生产专业化的提高以及生产设备的充分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这些"开发计划",总的看来,是侵略的继续。受限于资料,本文讨论的时点,主要是1939—1942年。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华北沦陷区 工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左海军
作为华北重要的金融中心与商业中心,近代天津的资金调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传统金融机构——银号,但是这一状况在抗战爆发后发生了明显转变。本文以沦陷时期天津银号为研究对象,从日伪政府统制金融政策视域探讨沦陷区商品市场以及贸易秩序的变迁,以便厘测中国传统金融发展路径的变动情况;通过分析1939年初以后日伪政府不断加大统制金融的力度,天津银号在传统民间金融被监督的情况下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组织形式、维持生存环境等系列活动,以期探析沦陷时期天津银号的发展与更生,为评估沦陷时期乃至近代中国传统金融发展路径提供阶段性的实证依
关键词:
沦陷时期 金融统制 天津银号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齐春风
抗战时期,大后方与沦陷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包括物资战和货币战这两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层面,并且随着时局的变化,其表现形式也随之变化。在太平洋战争前,中日货币战占主导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物资战成了经济战的重心。日本在这场经济战中达到了一定的战略目标,国民政府则处于下风,但日本促使中国大后方经济崩溃的目的并未达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左海军
作为华北重要的金融中心与商业中心,近代天津的资金调剂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传统金融机构——银号,但是这一状况在抗战爆发后发生了明显转变。本文以沦陷时期天津银号为研究对象,从日伪政府统制金融政策视域探讨沦陷区商品市场以及贸易秩序的变迁,以便厘测中国传统金融发展路径的变动情况;通过分析1939年初以后日伪政府不断加大统制金融的力度,天津银号在传统民间金融被监督的情况下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组织形式、维持生存环境等系列活动,以期探析沦陷时期天津银号的发展与更生,为评估沦陷时期乃至近代中国传统金融发展路径提供阶段性的实证依据。
关键词:
沦陷时期 金融统制 天津银号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以“满蒙开拓团”的形式,将30万左右日本农民强行移入中国东北。日本移民的大规模侵入,使日伪“国有”土地迅速膨胀,土地关系全面殖民地化。与此同时,日本移民的大量涌入,使东北水田开发有了显著的发展,使东北农业也打上了殖民地的烙印。
关键词:
日本移民,伪满洲国,农业,殖民地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