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88)
- 2023(18492)
- 2022(15233)
- 2021(13972)
- 2020(11670)
- 2019(26111)
- 2018(26301)
- 2017(50010)
- 2016(27472)
- 2015(31289)
- 2014(31672)
- 2013(30633)
- 2012(28024)
- 2011(25347)
- 2010(26258)
- 2009(24946)
- 2008(24715)
- 2007(22984)
- 2006(20745)
- 2005(19280)
- 学科
- 济(129420)
- 经济(129237)
- 业(101835)
- 管理(91140)
- 企(83810)
- 企业(83810)
- 农(48763)
- 方法(47063)
- 数学(37508)
- 业经(37021)
- 数学方法(36892)
- 财(35059)
- 中国(33252)
- 农业(32449)
- 制(28634)
- 地方(26991)
- 务(23170)
- 财务(23099)
- 财务管理(23049)
- 学(23004)
- 理论(22662)
- 体(21895)
- 企业财务(21773)
- 技术(20500)
- 策(20084)
- 银(19994)
- 银行(19963)
- 和(19625)
- 行(19165)
- 融(19130)
- 机构
- 学院(401912)
- 大学(394301)
- 济(171671)
- 经济(168091)
- 管理(153573)
- 研究(132949)
- 理学(130195)
- 理学院(128863)
- 管理学(126544)
- 管理学院(125819)
- 中国(106826)
- 京(83470)
- 财(82206)
- 科学(77342)
- 农(72683)
- 所(67125)
- 江(65435)
- 财经(63221)
- 中心(61898)
- 研究所(59628)
- 业大(58069)
- 经(56879)
- 农业(55583)
- 北京(52466)
- 经济学(52079)
- 州(51181)
- 范(50712)
- 师范(50234)
- 院(47168)
- 经济学院(46482)
- 基金
- 项目(250613)
- 科学(198225)
- 研究(189129)
- 基金(180441)
- 家(154927)
- 国家(153469)
- 科学基金(133009)
- 社会(121627)
- 社会科(114896)
- 社会科学(114868)
- 省(100619)
- 基金项目(94211)
- 教育(87143)
- 自然(82708)
- 划(81761)
- 自然科(80791)
- 自然科学(80774)
- 自然科学基金(79343)
- 编号(78912)
- 资助(73627)
- 成果(64776)
- 重点(56094)
- 部(55139)
- 发(54894)
- 课题(54882)
- 创(53499)
- 制(50262)
- 国家社会(50049)
- 创新(49432)
- 性(48529)
- 期刊
- 济(211413)
- 经济(211413)
- 研究(123107)
- 中国(88495)
- 农(72076)
- 财(67951)
- 管理(62582)
- 学报(56642)
- 科学(54383)
- 农业(47923)
- 教育(45608)
- 大学(45140)
- 融(43094)
- 金融(43094)
- 学学(42630)
- 技术(39403)
- 业经(37270)
- 财经(32554)
- 经济研究(32255)
- 经(28195)
- 问题(27158)
- 业(25623)
- 技术经济(22476)
- 世界(20579)
- 统计(20052)
- 版(19715)
- 现代(19198)
- 贸(18995)
- 商业(18861)
- 策(18522)
共检索到632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育良
本文以江苏农垦国营农场推行种养加一体化实践为背景。揭示和分析市场主导资源流转的机理,指出国营农场应立足自身的优势与特色,合理构建大农业。并以深化体制改革和加强宏观调控为关键措施,以狠抓科技与推行系统化服务为内在动力,努力追求整体和规模效益,应是形成立体化规模经济格局的重要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开涛 宋育良
东辛农场构建现代化大农业的实践与探索李开涛,宋育良东辛农场是江苏省拥有2万公顷土地、1.5万名职工的国有农业企业。近10年来,通过对自身优势的科学分析和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逐步形成了我国农垦企业构建现代化大农业所特有的目标模式,下面笔者围绕该场的社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宋育良 吴登成
东辛农场是江苏省拥有2万公顷土地,1.5万名职工的国有农业企业。据统计,该场1994年实现社会总产值5.8亿元,利税总额超过5000万元,较1993年净增2000万元。出口创汇5500万元,比上年增长500%以上。职工收入超过6000元。 近十年来,该场通过对自身优势的科学分析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逐步形成了我国农垦构建现代化大农业所特有的目标与模式,不仅为农垦系统而且为广大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引起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的关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靖 冯小
农户家庭经营仍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导形式,通过农业服务的规模化来创造适度规模经营形式,是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提高规模经营程度的可行路径。国有农场在20世纪80年代也进行了"统分结合"的改革,但保留了较强的农场统筹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农场的统筹经营功能为农业服务的规模化提供了落实机制,农场组织在职工家庭分散经营条件下"办不好和不好办"的公共生产环节发挥作用,通过对职工家庭生产服务需求的统筹,促进了职工家庭经营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对接,分散的职工家庭经营也因此满足了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强化统筹经营能力,实现"统"与"分"的有机结合,为当前农业服务规模化在农村的推行提供了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伟新 殷徐康 王晨光
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破局我国“大国小农”难题的关键。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路径。本文基于2012—2021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TOPSIS熵权法测算分析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数(CARMI),并借助高维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和多期DID模型,深入分析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2—2021年中国的CARMI整体上不断提升,且各地区差距逐渐缩小。数字经济可有效助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尤其在东部地区、南方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农村资本深化和提高市场化程度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此外,农业劳动力转移进一步显著增强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建议立足中国国情,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有序推动农业劳动力非农就业,提高农民市场参与程度和农村资本深化水平。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纪志耿 唐华琼
马克思“合理农业”思想是其地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坚持科学的辩证法,一方面,承认资本主义大农业的历史进步性,使农业社会中单凭经验和刻板沿袭下来的经营方法转化为农艺学的自觉的科学应用;另一方面,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大农业在对土地所有权的分离和垄断、对土地的粗放利用和土地肥力的破坏、对小块土地所有制的剥夺和排斥、对价格体系和价值体系的扭曲等方面的限制与界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应吸收马克思“合理农业”中关于废除土地所有权的垄断、进行集约化耕作、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发挥“小农的手”的重要作用、依靠有计划的联合体进行调节等重要思想,深入推进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从粗放经营走向集约经营,守住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实现与小农户有机衔接,维护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关键词:
马克思 合理农业 现代化大农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计晗 许佳伟 聂凤英
西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方案并不适用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乡土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本土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基础性、长期性问题。以宏观制度变迁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线索,梳理了自清末至今4个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历程,分析了各个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征、成就和代价。基于实践经验的启示在于:政府赋能与农民组织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言不可或缺,而这恰好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计晗 许佳伟 聂凤英
西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方案并不适用于小农经济条件下的乡土中国,如何走出一条符合本土国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是一个基础性、长期性问题。以宏观制度变迁与乡土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线索,梳理了自清末至今4个阶段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历程,分析了各个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征、成就和代价。基于实践经验的启示在于:政府赋能与农民组织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而言不可或缺,而这恰好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宋育良 刘秀印
本文从国有农场现代化概念与内涵的界定入手,通过对农场现代化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揭示,重点探讨农场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置原则和方法。进而以实例论述指标体系的应用范围与操作技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锦洪 蒲实
以土地私有和农场规模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美国现代农业,一方面其农业的真实产值呈水平分布,表现出基础性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农业的真实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日益降低,农业的发展不能增加个人收入。农场经营净剩余的实际值逐年降低,90%以上的农场不能获得美国家庭收入平均水平,需要政府对其进行补贴。土地私有制和农业规模经营不能增加农民收入,不能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应该实施农业支持政策。
关键词:
基础地位收入效应 规模经营 政府补贴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乔博
尽管当代小农制国家国情不同,农业现代化道路各异,但都是在政府大力支持和较完善的法律制度背景下出现了农业结构多样化、土地适度规模化、生产信息化和产品高质化生态化等共同特点。研究和借鉴其经验,探索和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对解决"三农"问题,稳定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劳动密集 土地永佃制 预备年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万芹 蔡山彤
在政策与市场的推动下,以改造传统农业为目标的企业式家庭农场应运而生。企业型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如下特征:高资本技术要素、大规模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管理及企业化的市场销售和风险规避方式,这完全符合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期许,因而常常被树为典型。但是,因为在发展中要求较高的环境、面临较大的风险,企业式家庭农场只能是少数精英农户的选择,大多数小农无法走通此路。因此政府不应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完全寄托于企业式家庭农场身上,大量存在的小农、中农等多元经营方式作为现代农业基础,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国梁 余建坤 沈钦霖
本文论述了从国内外市场考察看当今农业发展趋势:产品市场化、农业企业化、品种优质化、生产规模化、技术高新化,分析了今后农业发展如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特别是“复关”后如何与功际市场接轨;指出发展特色规模经济,走立体农业与优高农业相结合的路子,是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农村经济向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阐明了特色规模经济的发展途径及关键措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茂岚
以色列现代化农业对加快我国农村经济进入市场的几点启示山西省农牧厅李茂岚以色列建国四十多年来,面对60%以上的沙漠和不毛之地,在农业立地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全国上下通过开发和应用尖端科学技术,已使农业全面实现了现代化,有些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雄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要求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