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96)
2023(13420)
2022(11694)
2021(11293)
2020(9335)
2019(21712)
2018(21638)
2017(41779)
2016(22894)
2015(26089)
2014(26076)
2013(25152)
2012(22558)
2011(20039)
2010(20290)
2009(18112)
2008(16997)
2007(14541)
2006(12461)
2005(10695)
作者
(62494)
(51409)
(51374)
(48952)
(32814)
(24786)
(23298)
(20278)
(19618)
(18435)
(17595)
(17165)
(16196)
(16138)
(15939)
(15771)
(15552)
(15428)
(14562)
(14560)
(12828)
(12675)
(12466)
(11771)
(11661)
(11476)
(11475)
(11350)
(10336)
(10199)
学科
(83804)
经济(83713)
管理(63382)
(56768)
(48167)
企业(48167)
方法(41999)
数学(36848)
数学方法(36146)
(25814)
中国(23041)
(22407)
业经(18620)
(18442)
理论(17681)
地方(17418)
(14967)
(14531)
(14511)
贸易(14503)
农业(14500)
技术(14268)
(14069)
教育(13441)
环境(13199)
(12578)
财务(12499)
财务管理(12472)
财政(11734)
企业财务(11674)
机构
学院(310056)
大学(303422)
管理(121972)
(113778)
经济(111080)
理学(106586)
理学院(105429)
管理学(103146)
管理学院(102629)
研究(96079)
中国(69780)
(64130)
科学(62043)
(55234)
(47524)
业大(45885)
(45768)
(44253)
中心(43638)
研究所(43386)
财经(42544)
(41325)
师范(40960)
北京(40269)
技术(39131)
(38629)
(36660)
农业(35854)
(35249)
经济学(33330)
基金
项目(215103)
科学(168358)
研究(160301)
基金(152567)
(131832)
国家(130714)
科学基金(112832)
社会(96918)
社会科(91656)
社会科学(91632)
(87095)
基金项目(80693)
教育(77084)
自然(74181)
自然科(72492)
自然科学(72475)
(72453)
自然科学基金(71111)
编号(68721)
资助(64012)
成果(54781)
重点(48239)
课题(47859)
(46320)
(45196)
(45031)
项目编号(41941)
创新(41770)
科研(41148)
大学(40408)
期刊
(121372)
经济(121372)
研究(87578)
中国(59277)
学报(47148)
教育(45592)
管理(44111)
科学(42969)
(42500)
(41122)
大学(35885)
学学(33620)
技术(31723)
农业(29329)
(21161)
金融(21161)
业经(21051)
经济研究(20280)
财经(19666)
图书(17053)
(16690)
职业(16118)
(15187)
问题(15006)
科技(14969)
理论(14420)
技术经济(14362)
统计(13733)
(13723)
商业(13485)
共检索到437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魏娜  
诊改作为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证工作的利器,推动高职院校教学工作逐步迈入质量自我保证新时代,也为高职院校创新大思政育人模式构建提供了范式基础。在教学诊改视阈下,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要求,设计出同心圆外循环大思政育人模型及质量体系运行模型,即以思政课程为内圆、课程思政为中圆、质量管控为外圆的三重同心圆,推进三全育人大思政教育。并提出实施同心圆外循环大思政育人的策略,通过延长同心圆的自我半径、强化同心圆的总体布局、扩大同心圆的信息覆盖、减少同心圆的负面因素等实现同心圆外循环大思政育人体制机制更加流畅、优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尹冬梅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迫切需要尊重把握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规律。在国内,思想政治教育一直站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学习观念转变、融通第一第二课堂的前沿。现代社会科学与中国古代智慧都在提示我们,思政教育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应重在过程、落在个体、入在人心。立德树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和目标。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必须从尊重和把握学生的教育规律、成长规律入手,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雪梅  王国忠  
高职院校师生共育的大思政育人模式是指,在新形势下通过构建"一主二辅三育人"的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和"一主二辅三推进"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形成教职工和学生有机互动的高职院校大思政育人格局,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惠朝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工作育人格局为导向,将培育一批课程思政"金课",培养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与团队,形成一套"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考评标准,凝练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典型经验与成果作为"大思政"课程育人行动目标;丰富高等职业教育"大思政"课程育人的建设内容,通过建设两大平台、实施三大工程、打造三大品牌、实现四大融通,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耦合育人效应,切实实现全课程、全体教师、全教学过程的协同育人;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任务,协同推进大思政专项督导检查,健全典范宣传机制,形成"大思政"课程育人的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彦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育人效果。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谷献晖  涂凯迪  
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力量分散、形式单一、部门分立等状况,应立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实施“线场思政”改革,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通过“一格局、三体系、三结合”,构建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以思政专员为引领的思政队伍体系、以实践教学为抓手的思政课程体系、以校企协同为导向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思政课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学校思政教育与企业思政教育相结合;构建“一会议三平台三创新”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将培养德技双强的新时代高职生落在实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洪芳  
文章阐述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概念,分析了高职思政课教育价值理性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如教育形式单一,没有"因势而新";教育内容陈旧,不能"因时而进";考核评价方式传统,没有"因事而化"。进而从实施"体系转化、问题导向、生态优化"的高职思政课教育机制,整体优化"引领学校文化、参与项目任务、分段点面结合"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以"凸显主体、注重过程"为理念,实施过程性考核评价方案三方面构建了价值理性视域下高职思政课立体育人模式。最后阐明了价值理性视域下高职思政课立体育人模式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丽华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成了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合力,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载体。时代需求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前提,理论依据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基础,原则规定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关键,路径设计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核心,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内在理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梅纪萍  储德发  
“大思政课”视阈下,校园文化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有着职教的鲜明个性,建设具有时代特征、职教特质、地方特色、专业特点的校园文化,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育人各环节中一以贯之地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增进文化认同,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助于从实践上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彬  
透视教育大数据,缺乏对数据的系统性观照、过程性采集和应用性挖掘,是对当下教育生态系统的实然反思。实现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育大数据治理,不仅仅是学校自身的一种调整,更是一种基于数据的高职教育生态的应然表征。从教学诊改工作开展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出发,依托教育大数据的赋能,可以实现对高职院校教育生态的重塑建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睿  
课程思政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应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并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上不断优化。高职院校要结合金融专业特点和金融行业的实际需求,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协同育人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协同,通过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家庭和企业等各方面的协同来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彦超  
近年来由于学生受教育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接受学习教育的途径越来越多,学生的学历也在大幅度提升,培养了更多的高职学生,然而学生的升学率得到提高的同时,就业率却未能呈正比例增长,依旧有很多高职学生存在着就业难的现象,其实这与高职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息息相关,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在思政教育的背景下,学生能否树立长远的职业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对国家而言,也影响着国家经济的有效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旭伟  
<正>“大思政”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的扩大化,包括课程载体扩大化、教育队伍扩大化、育人过程扩大化三个方面。其中,课程载体扩大化是指将高校通识课、专业课、双创课、实践课等各种课程作为“思政拓展媒介”,赋予其思政教育职能与价值。教育队伍扩大化是指除了思政理论课程师资外,将专业教师、高校政工、党员干部、学生父母及网络领袖等纳入到教育主体的范畴,以此汇集全员化育人合力。育人过程扩大化是指打破思政理论课体系约束及学校教育藩篱,将思政教育引入到社会场域场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实践场景、实践方式加速思政元素价值的内化。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必须脱离“课时主义”的桎梏,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学以致用的要求展开新一轮探索。
关键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琼鸽  
从标准化评估到个性化诊改的质量管理手段转换,从学校具体工作到制度建设的质量管理内容转变,均体现了政府对高职院校赋权增能的理想初衷。实践中政府以规训方式指导学校诊改,学校在迷茫中被动完成诊改任务。赋权增能的异化导致诊改政策的贯彻实施困难重重,其根源在于相关诊改主体之间沟通行动的扭曲。赋权增能的回归需要政府和学校借助沟通理性缓解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冲突,营造包容支持的政策环境,形成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搭建自由平等的协商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美娥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涉外酒店管理专业形成了"四融"、"双主体"育人模式,实现了学生、企业、学院的共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