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9)
- 2023(9601)
- 2022(8205)
- 2021(7845)
- 2020(6823)
- 2019(15677)
- 2018(15179)
- 2017(29856)
- 2016(15925)
- 2015(17840)
- 2014(17493)
- 2013(17007)
- 2012(15443)
- 2011(13345)
- 2010(13068)
- 2009(11788)
- 2008(11354)
- 2007(9576)
- 2006(8072)
- 2005(7073)
- 学科
- 济(60587)
- 经济(60513)
- 业(46221)
- 管理(45395)
- 企(36731)
- 企业(36731)
- 方法(33278)
- 数学(30194)
- 数学方法(29729)
- 财(20261)
- 中国(17703)
- 贸(16628)
- 贸易(16622)
- 易(16368)
- 农(16178)
- 制(13007)
- 务(12749)
- 财务(12704)
- 财务管理(12668)
- 业经(12342)
- 出(12125)
- 企业财务(11982)
- 银(11904)
- 银行(11894)
- 行(11172)
- 险(11016)
- 保险(10924)
- 农业(10411)
- 学(10386)
- 融(10319)
- 机构
- 大学(212051)
- 学院(211113)
- 济(89412)
- 经济(87780)
- 管理(85935)
- 理学(74246)
- 理学院(73558)
- 管理学(72113)
- 管理学院(71729)
- 研究(63040)
- 中国(53755)
- 财(45080)
- 京(42296)
- 科学(37209)
- 财经(35954)
- 经(32851)
- 农(32283)
- 中心(32269)
- 江(30755)
- 业大(30264)
- 所(29559)
- 经济学(28798)
- 财经大学(27101)
- 研究所(26539)
- 经济学院(26301)
- 北京(25785)
- 农业(25262)
- 范(24415)
- 师范(24121)
- 州(24085)
- 基金
- 项目(147448)
- 科学(118049)
- 基金(111061)
- 研究(106407)
- 家(95822)
- 国家(95071)
- 科学基金(83867)
- 社会(69633)
- 社会科(66202)
- 社会科学(66186)
- 基金项目(58599)
- 省(56688)
- 自然(55225)
- 自然科(54044)
- 自然科学(54033)
- 自然科学基金(53068)
- 教育(49674)
- 划(47636)
- 资助(46026)
- 编号(41597)
- 部(33513)
- 重点(32652)
- 成果(32380)
- 创(31160)
- 发(30009)
- 国家社会(29755)
- 科研(29582)
- 教育部(29544)
- 创新(29218)
- 人文(28819)
共检索到307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邓博夫 董雅浩 吉利
本文从诉讼风险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转出法定代表人身份的内在动因及其经济后果,从而将我国所独有的法定代表人制度融入到现有的公司治理理论框架。研究发现,当企业的法律诉讼风险更高时,实际控制人更有可能通过转出法定代表人身份,以规避自身的连带责任。进一步检验得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越高、实际控制人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越多、企业所在地区法治水平越高,实际控制人面临诉讼风险时越可能转出法定代表人身份。此外,本文还发现实际控制人转出法定代表人身份会将风险衍伸至股票市场,提高企业股价崩盘风险。以上经验证据表明,企业实际控制人转出其法定代表人身份的行为动机更符合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假说,一方面拓展了法与金融对第二类代理问题的研究范畴,另一方面直面我国独有的法定代表人制度,为法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经验价值。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董雅浩 牟佳琪 刘佳伟 邓博夫
基于中国特色的法定代表人制度,以2006—2021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民营企业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身份转出是否引发审计师的风险应对行为。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转出法定代表人身份的企业,审计师会收取更高的费用。机制检验发现,实际控制人转出法定代表人身份后,公司的关联交易和大股东资金占用显著增多,使得审计师提高审计收费以应对企业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内部控制质量、非控股大股东、审计委员会独立性以及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长负向调节法定代表人身份转出与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本研究对资本市场投资者识别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身份变动产生的风险变化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素娴
出版企业法定代表人,不仅包括出版社社长,还包括图书印刷厂厂长、图书发行书店经理,以及印刷物资公司经理等。出版企业财务管理是对出版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即对资金的占用和来源,资金的耗费和收回,以及资金的循环和周转等的财务活动进行组织、指挥、监管、调节。它是对出版企业的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透过价值形态管理达到对实物管理。所以,出版企业财务管理是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开展的,而在资金管理中,出版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资金耗费,即生产经营成本管理,又是出版企业的关键。这就使出版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的职责与财务管理有不结之缘
关键词:
出版,法人,财务管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郑少荣
公司担保的相关制度要求必须有助于资本的融通以及商品流通,同时也要为债权责任的管理提供安全保障。担保会存在风险,如果被担保人在约定范围内无法对债务进行偿还,那么担保企业就很难承受相应责任,这样会导致其陷入较大的债务中,对相关利益造成损害。所以,为了考虑相关安全问题,一般各地区的公司由于制度和对外担保行为的影响,都会开展限制或禁止问题。在我国公司法中规定了担保相关责任,同时对外担保行为也逐渐保持开放态度,将公司作为担保人问题融入到公司管理中,这也能够有效满足当代经济环境下的发展规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甘伦知
总体参数假设检验中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受到检验水平、参数真值和样本容量等因素的影响。花费过多的成本(样本容量很大)去检验总体参数与待检值是否还存在细小的差距往往是不必的,因而,在给定"辨别差距"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选择样本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实际实现对两类错误的控制。
关键词:
假设检验 第二类错误 控制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徐文进 姚竞燕
案情简介顾某原系C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总经理、股东,后由于股东之间的纠纷,2013年1月8日起,顾某不再担任C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14年5月16日,顾某不再担任C公司法定代表人。自2013年1月1日起,C公司未向顾某支付工资,但为顾某缴纳社会保险费至2014年11月。2014年11月26日,C公司为顾某开具退工证明。期间,自2013年8月起C公司的办公场所搬迁至新址后,顾某未再至新址上班。顾某提起劳动仲裁,要求C公司支付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1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剑霞,卓龙华
对企业法定代表人产生程序的思考王剑霞,卓龙华法定代表人关键在"法定",换句话说,企业"头头"的走马上任,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章程规定的条件,并履行登记注册手续。因工作性质和责任的原因,绝非任何自然人都能成为或胜任企业法定代表人之职,从《民法通则》、《...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玉杰
法定唯一代表制度确立的初衷是使当事人明晰谁有权代表公司,使法律效果和责任确定化,从而维护交易的安全。但由于推致极端,又缺乏灵活的变通,使得实际上恰恰走向了初衷的反面。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哲君
法定代表人“一人治理”是我国转轨时期公司治理中最具有自身特色的一项制度安排。作为一种高度集权的治理模式 ,法定代表人为国企的民营化和治理改革带来了某些深刻的影响。法定代表人成为民营化改革的最大直接获益人之一 ,并导致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失效、党和政府对公司人事控制的加强
关键词:
法定代表人 国企改革 民营化 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荃 李瑶菲
票据使用已越来越普遍,但因基本概念不清和实践新问题突出导致对表见代理情形下票据责任的司法认定存在不足。面对票据金融形势的变化,票据追索权纠纷中涉及表见代理的构成,必须厘清票据表见代理与普通商事表见代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本人授权代理人的权利外观与保护善意相对人之信赖利益之间的逻辑关联性为基础,准确认定非法定代表人构成票据表见代理的代理权外观与实质。同时结合本人过错与票据权利时效等因素考察相对人之善意是否构成及程度,以判断非法定代表人构成表见代理情形下票据责任是否成立。
关键词:
票据责任 表见代理 权利外观 信赖保护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世飞
本文为理解公司股权集中及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前因后果提供了较完整的视角,分别对集中型股权结构的普遍性及成因、第二类代理问题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提炼出关于其实证影响的两类模型。本文发现,股权集中及第二类代理问题处于一个同时以控制权收益为起点和终点的因果循环系统中。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对系统外生影响因素的更广泛考察、对资本市场自动监督与约束机制的引入以及对内生性问题的妥善处理可能是将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于长富 史继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左晶晶 唐跃军 眭悦
文章基于终极控制权理论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被第二类代理问题左右的控股股东缺乏进行持续高水平公司创新投资的动力;(2)提高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更多地进行研发和创新投资;(3)民营上市公司其他大股东制衡有助于提高研发与创新投资,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其他大股东则未能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与制衡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晓晖 姜彦福
本文在公司治理参与者治理效率评价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现状所导致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结合独立董事制度和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独立董事特征和机构投资者的治理动力和能力,提出了独立董事和机构投资者在解决第二类代理问题中,分别在内外治理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双核心观点。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独立董事 治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两权偏离——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视角的研究综述
中国特色证券特别代表人诉讼的溢出效应——基于康美药业的事件研究
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第二类代理成本与审计质量——基于股东异质性研究视角
定向增发资产注入与利益侵占问题研究——基于第二类代理理论的解释框架
第二类委托代理问题、大股东勤勉度与大股东激励——基于掏空行为的视角
控股股东卷入、两权偏离与营销战略风格——基于第二类代理问题和终极控制权理论的视角
商业伦理与民营上市公司第二类代理问题:公司治理的伦理维度
民事责任能威慑证券市场违法行为吗——基于证券代表人诉讼判决的准自然实验
我国食品出口中有关检验标准违规的风险问题
基于美德经验的极端风险溢出效应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