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305)
- 2022(1060)
- 2021(1023)
- 2019(1946)
- 2018(2015)
- 2017(3639)
- 2016(2172)
- 2015(2503)
- 2014(2574)
- 2013(2697)
- 2012(2544)
- 2011(2607)
- 2010(2790)
- 2009(2843)
- 2008(3009)
- 2007(2905)
- 2006(2776)
- 2005(2557)
- 2004(2522)
- 2003(2590)
- 学科
- 济(9886)
- 经济(9875)
- 管理(9329)
- 业(6246)
- 企(5605)
- 企业(5605)
- 资源(4356)
- 学(3763)
- 和(3634)
- 理论(3367)
- 中国(3199)
- 方法(2969)
- 教育(2500)
- 业经(2429)
- 制(2420)
- 人事(2387)
- 人事管理(2387)
- 环境(2386)
- 农(2361)
- 发(2337)
- 地方(2075)
- 财(2053)
- 策(1815)
- 图书(1751)
- 数学(1704)
- 农业(1700)
- 组织(1698)
- 法(1697)
- 书馆(1672)
- 图书馆(1672)
- 机构
- 大学(42771)
- 学院(40806)
- 研究(14213)
- 济(14173)
- 经济(13773)
- 管理(13752)
- 理学(10899)
- 中国(10889)
- 理学院(10750)
- 管理学(10564)
- 管理学院(10474)
- 京(9839)
- 科学(9654)
- 所(8110)
- 财(7988)
- 范(7891)
- 师范(7871)
- 研究所(7253)
- 江(7158)
- 北京(6489)
- 师范大学(6319)
- 财经(6228)
- 州(6147)
- 中心(5895)
- 经(5476)
- 农(5335)
- 系(5269)
- 科学院(4745)
- 省(4730)
- 业大(4470)
共检索到687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秦绪才
诉讼资源不仅仅是指物质性的诉讼资源 ,还包括文化性的诉讼资源 ,且文化性的诉讼资源对物质性的诉讼资源的有效利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诉讼资源的理性配置应在合理配置的基础之上 ,充分考虑和尊重诉讼当事人的处分权 ,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资源当然包括诉讼资源配置的自由性 (即适当性 )。只有将诉讼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适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使诉讼资源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邵艳
森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环境要素,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种自然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森林资源破坏问题越来越突出,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现行森林资源保护制度尚有不尽完善之处。文章在分析现有困境的基础上试图寻求新的保护机制,从公益诉讼构建角度来探讨实现国家森林资源安全的战略目标。森林资源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是从司法层面来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在分析了该制度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资源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基本框架的设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福玲
在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我国传统的私益诉讼制度实际上已经为环境诉讼提供了相对丰富的立法保障。为环境公益而诉,在传统私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问题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制度瓶颈。司法实践中原告资格在传统私益诉讼中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扩张,早已突破了"直接利害关系原则",通过传统私益诉讼来达到维护环境公益的目的,适格的原告并不匮乏。司法系统在痛下决心后对环境诉讼给予的有力保障,在现有法律框架下,除了原告资格的有效扩张以外,还有许多亟待发掘利用的司法制度宝藏。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申
风险导向审计能够揭示出重大错报从而防范会计报表风险,却不足以有效化解审计风险。文章采用演绎方法,分析基于重大错报的审计模式的缺陷,提出建立以诉讼风险为起点的新审计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将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予以尽可能地揭示,从而有效化解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
关键词:
审计风险 报表风险 经营风险 诉讼风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伟达 陈燕文
税收代位权实体权利的经济法功能和价值决定了与之相配套的权利救济制度也应具有经济法诉讼的属性。因此,对税收代位权诉讼的经济法诉讼属性的评析和揭示,其理论价值在于,指导我们获得完善制度的路径选择。从经济法诉讼的视野出发,以现有公益诉讼理论成果和立法成果为基础,无疑是我们选择完善税收代位权制度的正确方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汤尧
教育公益诉讼是检察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作为公益共同体的形式当事人,对教育领域内违反教育法律法规、侵犯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提起的新型诉讼。提起教育公益诉讼应当具备三个条件:案件属于教育公益诉讼的范围;诉讼请求中具有明确的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存在一个能够代表公共利益的诉讼主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宋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的规定,受害者可以提起环境污染侵权民事诉讼。由于单个受害者的经济实力以及诉讼能力远不及污染企业,为了弥补受害者个体诉讼能力的不足,我国可以参照西方国家的环境公益民事诉讼制度,赋予环境公益组织有限的诉权,给予他们适格原告的身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充分保护广大民众的环境公共利益。
关键词:
环境污染 公益诉讼 适格原告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施立栋
无论是在行政公益诉讼的试点期间还是正式入法后,起诉期限问题均未能引起制度设计者的关注。判例和学说上认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不受起诉期限约束的观点,既缺乏规范依据与理论支撑,也不利于公益的及时救济与恢复,是值得商榷的。与此同时,既有的行政诉讼起诉期限规则与行政公益诉讼的性质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匹配问题,难以直接加以适用。为此,应在考量前置程序影响、规则简明性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起诉期限规则。建议以检察建议回复日或回复期满日为起算点,允许检察机关在6个月内起诉,这一规则能较好平衡公益保护与法秩序安定性之间的关系。起诉期限规则具有承接前置程序与诉讼程序的重要作用,应在未来完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时作出明文规定。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凤英
在《WTO反倾销协议》(ADA)框架下,会计不仅具有传统的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而且还具有诉讼职能。会计的诉讼职能是由包括ADA在内的各国反倾销法直接赋予的。
关键词:
会计 诉讼职能 生成原因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湖勇
《民事诉讼法》修改未涉及劳动诉讼问题,鉴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需要考虑劳动诉讼在民事诉讼中的定位问题。为此,既要从我国的劳动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进行考量,又要借鉴和考量域外及其他地区劳动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及劳动诉讼制度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从立法形式而言,劳动诉讼立法要逐步与民事诉讼分离,以适应劳动诉讼司法实践的需要;从内涵而言,劳动诉讼要走新路,即走低廉、简易、便捷之路,不可以传统民事诉讼作为样板。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劳动诉讼 立法模式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湖勇
《民事诉讼法》修改未涉及劳动诉讼问题,鉴于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需要考虑劳动诉讼在民事诉讼中的定位问题。为此,既要从我国的劳动立法和司法实践以及劳动争议案件的特点进行考量,又要借鉴和考量域外及其他地区劳动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及劳动诉讼制度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从立法形式而言,劳动诉讼立法要逐步与民事诉讼分离,以适应劳动诉讼司法实践的需要;从内涵而言,劳动诉讼要走新路,即走低廉、简易、便捷之路,不可以传统民事诉讼作为样板。
关键词:
民事诉讼 劳动诉讼 立法模式
[期刊] 征信
[作者]
吴志伟
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道德准则,同时也是现代法治环境下的基本法律援助。诚实信用原则原属于道德规范,为了满足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诚实信用原则被引入法律领域,而且成为了现代民法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诉讼诚信论: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之理论及制度构建》一书是针对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及其制度构建进行研究的书籍,全书围绕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及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与分析。全书涉及多门学科理论,但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内容,都并未被学科的划分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秦绪才
从法律经济学的观点分析 ,民事诉讼活动也存在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即诉讼成本和诉讼效益问题。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最有效地利用社会已有的诉讼资源 ,降低诉讼成本 ,获得诉讼效益。在这一问题上 ,我国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存在较大的缺陷与不足。只有对其进行改革和完善 ,才能使我国民事诉讼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实现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之一——效益价值
关键词:
诉讼资源 诉讼成本 诉讼效益 诉讼价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学德
司法实践中行政机关已经提起不少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但不论是从行政机关的视角还是法院抑或污染企业的视角来分析,赋予行政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都具有诸多弊端。文章认为,将来的环境公益诉讼应将原告资格赋予公民和民间非政府组织而不应赋予行政机关。
关键词:
行政机关 环境公益诉讼 弊端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肖平容
消费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能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有利于维护消费领域的公共利益。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原告一元化和民事判决拘束力的相对性,容易导致消费公益诉讼案件的审判盲区。我们应从立法上完善传统的民事诉讼制度,建立原告主体资格多元化的机制,健全消费公益诉讼的物质保障,合理分配举证责任,适当扩张消费公益诉讼既判力的范围,为消费公益诉讼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关键词:
公益诉讼 消费 原告多元化 既判力扩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