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9)
- 2023(12999)
- 2022(10742)
- 2021(9910)
- 2020(7967)
- 2019(17638)
- 2018(17350)
- 2017(30734)
- 2016(17581)
- 2015(19735)
- 2014(19438)
- 2013(18293)
- 2012(17286)
- 2011(16216)
- 2010(16773)
- 2009(15176)
- 2008(14627)
- 2007(13278)
- 2006(12058)
- 2005(11231)
- 学科
- 济(69586)
- 经济(69527)
- 管理(42027)
- 业(40064)
- 企(30194)
- 企业(30194)
- 中国(27146)
- 地方(22727)
- 教育(21443)
- 农(20783)
- 方法(20197)
- 学(19501)
- 技术(17420)
- 业经(16526)
- 数学(16481)
- 数学方法(16221)
- 理论(14678)
- 农业(14585)
- 发(13858)
- 地方经济(13211)
- 贸(12211)
- 贸易(12200)
- 环境(12194)
- 融(12081)
- 金融(12079)
- 财(11878)
- 易(11698)
- 银(11602)
- 银行(11572)
- 行(11367)
- 机构
- 学院(243542)
- 大学(242900)
- 研究(94128)
- 济(90513)
- 经济(88235)
- 管理(81005)
- 理学(68024)
- 理学院(66970)
- 管理学(65472)
- 管理学院(64981)
- 中国(64880)
- 科学(59001)
- 京(54977)
- 所(49032)
- 范(45633)
- 师范(45266)
- 研究所(44523)
- 农(40974)
- 江(40862)
- 中心(40735)
- 财(40118)
- 教育(37795)
- 师范大学(36698)
- 北京(35721)
- 业大(33964)
- 院(33946)
- 技术(33277)
- 州(32580)
- 农业(31931)
- 财经(30947)
- 基金
- 项目(156260)
- 科学(123556)
- 研究(122425)
- 基金(106613)
- 家(93069)
- 国家(92114)
- 科学基金(76965)
- 社会(74225)
- 社会科(70003)
- 社会科学(69991)
- 省(65132)
- 教育(62342)
- 划(56076)
- 基金项目(54972)
- 编号(53102)
- 自然(46378)
- 成果(45637)
- 自然科(45257)
- 自然科学(45244)
- 自然科学基金(44382)
- 资助(42020)
- 发(40978)
- 课题(40817)
- 重点(37763)
- 部(34331)
- 年(34099)
- 创(33616)
- 发展(33022)
- 展(32423)
- 规划(31617)
- 期刊
- 济(111716)
- 经济(111716)
- 研究(82050)
- 中国(64024)
- 教育(62190)
- 农(38954)
- 学报(37705)
- 科学(35640)
- 管理(30934)
- 财(28800)
- 大学(28727)
- 技术(27693)
- 农业(27523)
- 学学(25248)
- 融(21438)
- 金融(21438)
- 业经(19676)
- 职业(17494)
- 经济研究(17451)
- 图书(15635)
- 坛(14982)
- 论坛(14982)
- 财经(14914)
- 业(14467)
- 问题(13488)
- 经(13053)
- 科技(12532)
- 发(12244)
- 技术经济(12003)
- 技术教育(11693)
共检索到393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军
本研究试图基于对技术本质的识读,从技术哲学视域“窥探”职业教育发展,认为其面临技术现代性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遮蔽、“体系延展”与“职普融通”的无所依从、现代技术的加速进化对岗位新需求持续催生、技术创新支撑能力式微、技术工具理性遮蔽技术伦理教育等问题。新阶段职业教育要加强应对“技术现代性”、推进基于“技术知识能力框架”的职普融通体系构建、提升“高质量技术人才”供给能力、重塑技术创新的支撑功能、完善“整体性技术”内容结构,以期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提供思路选择。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术哲学 技术本质 境遇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宏伟 庞学光
技术哲学具有"技术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性。基于技术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职业教育可以发现,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育评价方面的"技术性"与"人文性"未能均衡发展。技术哲学对技术全面而深刻的反思为职业教育以上问题提供了思路,同时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确立了应然指向,即培养目标应指向"技术性"与"人文性"兼备的人才,课程内容应该确立技术知识的核心地位并引入技术伦理教育内容,教育评价应该实现技术能力评价与技术伦理评价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
技术 人文 技术哲学 职业教育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建华 陈建华
职业教育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广义来理解,其指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变迁,从狭义来理解,其指职业教育内部结构各因素走向合理性、科学化、制度化的发展过程。当前,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制度化理论为指导,提高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认识,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文静 薛栋
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来临,如何深刻理解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从而形成中国职业教育的现代"范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需要,也是现实质量内涵解读的要求。技术发展史表明:经验与职业教育的实践逻辑在技术史的演变中历经蜕变,经验始终是职业教育学习的价值原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思潮对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及技术活动的实现问题的探讨,从理论上反思了"经验"学习的价值意蕴对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培养自由而负责任的现代职业人,孕育与传播绿色工业文化,以及探索实践逻辑对接技术伦理的职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
技术哲学 经验转向 职业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高尚荣
现代技术哲学是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从技术哲学关于技术理念、技术实体与技术伦理的视域看来,职业院校应当加强职业理念、职业社会化与职业道德诸领域的职业素质教育,从而使青年学生尽快从"学校人"转变为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职业人"。
关键词:
技术哲学 职业素养 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林伟
我国发展高职本科教育面临着"技术是科学的应用"等级观念的羁绊、技术的市场本性与政府管理的冲突以及实施技术教育的条件约束。我国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多元发展道路;以技术联盟为平台,提升综合技术能力;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依托,提高专业建设水平;以"双师"为基本标准,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以及以"技"载"道",培育具有人文精神的"技术人"等。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高职本科教育 技术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丛 燕艳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在探索之中,国内外可资借鉴的经验并不多。只有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以创新求发展,才能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
关键词:
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 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军
本文从"共同体"视域中审视我国的职业教育,可发现其处于工具世界与认同世界分离、职业世界与学生需求世界分离、技术世界与人文世界分离以及学校主体与经济世界分离的境遇中。据此,要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就应积极推进公众对职业教育的集体认同,构建"职业教育共同体",实现市场"供方需求"与学生"需方选择"的有机结合,加强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
关键词:
共同体 职业教育 境遇 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丰 赵昕 赵哲
职业本科教育既拥有职业教育的“基因”,又处于本科教育的层次,是一种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本科教育学制。职业本科教育质量可以从结构论、价值论和方法论的系统哲学逻辑做出解读。其中,结构论促进质量要素的结构重塑,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质量本质;价值论释放质量价值的应用属性,诠释了“为谁培养人”的质量功能;方法论化解质量议题的矛盾现象,明确了“如何培养人”的质量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健
《走向澄明之境——技术教育的哲学视域》是一本技术向着哲学跨界,哲学与技术教育的联姻创新力作。全书亮点耀目,哲思满卷,意理丰盈,手笔老到,语言纯青,理论深湛,启迪良多。它是"对技术‘回到根底’的反思",是"提着技术教育之纲,挈着技术教育之领"的哲学凝视和高端思辨,也是提升技术教育进入理论之域和澄明之境的一种追问和叩探。
关键词:
澄明之境 技术教育 技术哲学 哲学视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鄢彩玲
近年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为全面推进我国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目前亟需解决其定位、内涵问题,并提出相关发展策略。根据技术哲学观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面向生产、依据职业需要整合技术、重视物化技术对人的塑造与培养的职业性教育。对照科学理论到技术实践的过渡过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侧重设计方案和作业规则制定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基于职业本科试点学校的不同特点,相应培养需兼顾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具体的发展策略包括根据技术应用的集成性设置职业本科专业,根据技术应用的综合性构建职业本科课程体系,根据技术应用的实践性开展职业本科教学。
关键词:
定位 内涵 职业教育 本科 技术哲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白金香 史成明
教育理论对师生关系的观点经历了"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双主体说",这些观点都没有很好的诠释师生之间的关系,相反让研究者们陷入了混淆的境地。机体哲学视角下的"师生机体"突破了以上观点的缺陷,在指导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师生关系 师生机体 哲学 实践教学构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晶
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以培养专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教育类型,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专门性人才,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巨大的作用。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并在2005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以此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但是,理性审视现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虽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贺书霞 冀涛
以校企合作为代表的多主体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突破传统单一主体格局向开放和多元发展。多主体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传统高等职业教育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其功能实现和属性发展因多元化导致功能转向及属性发展,典型表现为育人、融合、传承等功能随产教融合而逐步强化。多主体高等职业教育应当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功能和属性的基本理念,通过健全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多主体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方式方法,解除影响多主体参与的不当限制,强化教育行政的服务管理和监督,进而实现功能强化,推动其属性持续和正向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范继业 张栋科
实现职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是促进职业教育和职业世界有效衔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的关键环节。立足技术知识论视角,职业教育课程作为技术知识的组织形式,是技术知识流动重要载体,而职业技能标准是面向具体职业岗位的技术知识体系,因此,技术知识流动是实现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和职业技能标准有效对接的底层逻辑。从技术知识体系的组成结构和技术知识流动的实现路径两个方面,分别建构了包含理论性课程、分解性课程、整合性课程和伦理性课程的多类型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体系,包含岗位通识课程、职业特定课程、行业通用课程和核心素养课程的进阶式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系统搭建了对接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架构。
关键词:
技术知识流动 职业技能标准 职业教育课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