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8)
2023(12194)
2022(10760)
2021(10260)
2020(8484)
2019(19318)
2018(19288)
2017(37364)
2016(20183)
2015(22475)
2014(21933)
2013(21434)
2012(19344)
2011(17237)
2010(16944)
2009(15598)
2008(14555)
2007(12320)
2006(10550)
2005(8817)
作者
(55489)
(45886)
(45722)
(43345)
(29134)
(22040)
(20722)
(18077)
(17402)
(16233)
(15732)
(15247)
(14332)
(14140)
(14020)
(13850)
(13842)
(13622)
(13066)
(12869)
(11389)
(11022)
(10933)
(10451)
(10227)
(10181)
(10138)
(9960)
(9187)
(9113)
学科
(74326)
经济(74238)
管理(57132)
(53431)
(45104)
企业(45104)
方法(35515)
数学(30393)
数学方法(30043)
(20430)
中国(19466)
(19220)
业经(17401)
(17062)
地方(15115)
理论(13800)
(13705)
贸易(13697)
农业(13685)
(13290)
(12681)
(12647)
(12487)
财务(12423)
财务管理(12400)
技术(12100)
环境(12023)
企业财务(11709)
教育(11044)
(10829)
机构
大学(273221)
学院(272889)
管理(110896)
(103567)
经济(101267)
理学(97252)
理学院(96206)
管理学(94506)
管理学院(94026)
研究(87078)
中国(62686)
(57035)
科学(55662)
(46630)
(42561)
(42524)
业大(41721)
中心(39563)
研究所(39142)
财经(38263)
(37942)
(36894)
师范(36576)
北京(35349)
(34864)
农业(33389)
(31976)
(31269)
经济学(30445)
师范大学(29586)
基金
项目(195341)
科学(153645)
研究(144289)
基金(141282)
(122677)
国家(121641)
科学基金(104950)
社会(89761)
社会科(84941)
社会科学(84922)
(76926)
基金项目(75821)
自然(68794)
自然科(67195)
自然科学(67181)
教育(66508)
自然科学基金(65924)
(64620)
编号(59984)
资助(57253)
成果(47660)
重点(43449)
(42625)
(41245)
(41163)
课题(40404)
创新(38214)
科研(37522)
项目编号(37303)
教育部(36813)
期刊
(109605)
经济(109605)
研究(77593)
中国(46837)
学报(43487)
科学(40048)
管理(39203)
(38622)
(34472)
大学(32724)
教育(32659)
学学(30693)
农业(27346)
技术(22932)
业经(19628)
(19358)
金融(19358)
财经(17644)
经济研究(17621)
图书(15761)
(15011)
问题(14079)
科技(13774)
(13606)
理论(13500)
实践(12605)
(12605)
(12589)
技术经济(12464)
现代(12142)
共检索到379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樊孟轲  
文章基于识解理论的聚焦、突显性、视角和详略度4个维度,以李清照《声声慢》的5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比较译文间的差异。研究表明:译者在识解方式上的差异影响译文的表达,其中,详略度最为重要;情景的详细可以是突显/隐藏的结果,可以是聚焦/模糊的结果,也可以是第一视角/视角转换的结果。识解理论为解读译本提供了重要认知理据。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琦  
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经译者葛浩文译成英文后,得以在海外出版推广,并屡获奖项。该英译本表现了译者的个性化翻译。从改写理论视角来看,译者是在意识形态和诗学观的影响下,对原作进行改写。这一改写体现了翻译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作品重现了原作的艺术特色,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渠天花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社会学核心概念之一,反映了翻译学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思路。文章以《边城》戴乃迭英译本为例,从戴乃迭的文化资本视角出发,分析了译者主体性对文本选择、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等方面的影响,阐释译者的文化资本和其翻译活动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尹丕安  梅钰鑫  
生态翻译学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生态视角,来对翻译进行整体性纵观和审视。它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翻译学说,是一种自足的、独立的理论体系。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活动视为一个由译境、译本和译者构成的翻译生态共同体,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一个活的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文学作品的英译研究对于进一步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及写作风格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对中国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发扬也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任东升  郎希萌  
巴金的小说《家》沙博理英译本是目前唯一英译本,已出版近60年,然而近年才出现对该译本的研究。目前已有的四个视角的研究均有其优点和不足。结合《家》沙博理英译本出版的时代和沙博理的"制度化译者"身份,可采用译本研究与译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创新性、深入性、综合性的研究。沙博理对《家》的英译及其研究,是巴金作品对外传播研究的一部分,也是巴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鄢婧莉  王红  
针对英国汉学家格雷厄姆(A.C.Graham)提出的汉籍英译只能由母语为英语的译者"译入",而不能由母语为汉语的译者"译出"这一观点,我们给予了实证性的反驳。我们选取了理雅各,辜鸿铭,威利,赖波和夏玉和翻译的《论语》的4个译本,在词汇和句子层面上分析了这4个译者的文体特征和翻译策略和并对其进行了对比解读。最后得出结论:中外译者翻译风格虽然各不相同,但都丰富了对汉语典籍的阐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潘依婷  黄娜  杨嘉珈  
中国古诗文历久弥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文章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英译中蕴含深厚政治、文化内涵的古诗文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翻译学的“尚生、摄生、转生和化生”四生论,探索文本、译者、翻译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精准传递习近平总书记时代性政治思想,融通中外话语构建。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许豪  
接受美学的读者中心论给翻译研究的启示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要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然而要实现译文文本的意义,译者对译语读者期待视野的重构也同样重要,这在典籍英译中尤为突出。重构读者的期待视野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对文本进行信息补充,产生的信息即为副文本。文章在接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从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两个角度出发,结合副文本理论和深度翻译,探索典籍英译文本意义实现的模式,并结合黄继忠《论语》英译本,验证接受美学与副文本理论、深度翻译方法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怡清  
许渊冲在耄耋之年英译《论语》,充分展示其翻译风格:仿佛"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尽显译者的精神追求,传神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出仕与退隐或入世与出世之间的人生选择和通权达变的精神气度。试以《论语》书名和开篇第一章译文选析":Thus Spoke the Master"创新《论语》英译名,为英译本"正名";"君子"译作intelligentleman,展示孔子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智"的推崇;运用"省译法"翻译"学而时习之",巧妙化解理解差异,传神表达"知行合一";intelligentleman(君子)表现君子的儒雅,careless(不在意)描绘君子的狂放不羁,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士"的精神,这是许渊冲推崇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睿智的知识分子形象;译文known or unknown对仗工整呈现"音美"。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晨晨  郭书法  
葛浩文夫妇翻译的《玉米》在充分尊重原作的基础上适度移情,反映出译者在作者、原文读者及译文读者之间的调解作用。文章以移情在语言学中的概念为基础,分析语言移情与翻译的关系,试图采用以认知识解为基础的文本细读及双语对比方法对毕飞宇《玉米》及其英译本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不同移情识解方式对译文表情力产生的影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屈妮妮  
诗歌的翻译问题一直困扰着国内外学者,对于同一原作的各种译本也褒贬不一。通过对《关雎》的两个译本,即,James Legge的译本和Arthur Waley的译本从词义理解和内涵文化理解两方面做了对比与分析,以展示二者之间的异同。James Legge注重诗句表面意思的理解,在翻译过程中主要采用直译法,虽然忠实于原文,但是语言的弹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Arthur Waley主要采用意译法,他的译本对诗句词义和内涵文化的理解相对比较到位,在翻译的过程中也注意了韵脚,但还不是非常的抑扬顿挫,尚不能原汁原味地再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蔷  吴雅丽  吴慧  
陌生化理论对于文学典籍翻译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典籍翻译过程中,翻译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和杂合性能够保留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并将此差异与平行文本的诗学特征杂合,通过延长审美接受者的关注时间来创造新奇的审美感受,产生陌生化效果。《道德经》是近代西方翻译界传播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古代典籍之一,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价值理念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圣贤通透的思想智慧与超前的世界观。对于西方学者来说,该翻译选目与其语言文化本身具有"陌生感"。以亚瑟·威利的《道德经》英译本为例,分别从翻译选材、翻译修辞两大层面探讨了译者在英译过程中使用的陌生化翻译策略,并指出陌生化翻译不仅能够给读者带来新奇的审美享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作品的文学性,这对中国文化思想的海外传播无疑是有利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蔷  吴雅丽  吴慧  
陌生化理论对于文学典籍翻译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典籍翻译过程中,翻译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和杂合性能够保留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并将此差异与平行文本的诗学特征杂合,通过延长审美接受者的关注时间来创造新奇的审美感受,产生陌生化效果。《道德经》是近代西方翻译界传播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中国古代典籍之一,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价值理念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圣贤通透的思想智慧与超前的世界观。对于西方学者来说,该翻译选目与其语言文化本身具有"陌生感"。以亚瑟·威利的《道德经》英译本为例,分别从翻译选材、翻译修辞两大层面探讨了译者在英译过程中使用的陌生化翻译策略,并指出陌生化翻译不仅能够给读者带来新奇的审美享受,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作品的文学性,这对中国文化思想的海外传播无疑是有利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琼  
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其英译本对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从典籍文化翻译的视角,重点考察美国译者Francis ross carpenter的《茶经》英译本中关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效果,并对译者英译过程中准确再现原语负载的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得与失进行综合评价,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卢超  章成志  
认为随着Web2.0的发展,社会化标注系统也开始影响图书馆传统的信息组织方式。以中英译本的图书为研究对象,从豆瓣、Amazon、Librarything获取社会化标签,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获取MARC记录中的主题词,探究每本书的标签和主题词在长度、个数和相似度三方面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语种的标签或主题词在长度、个数和相似度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类目的图书的社会化标签在这三方面也存在差异;单本书的社会化标签与主题词之间同样存在差异。该研究能够帮助图书馆了解社会化标签并借此提升用户服务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