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29)
- 2023(3687)
- 2022(3182)
- 2021(2920)
- 2020(2327)
- 2019(4954)
- 2018(4923)
- 2017(9672)
- 2016(5250)
- 2015(5729)
- 2014(5668)
- 2013(5791)
- 2012(5402)
- 2011(4912)
- 2010(5062)
- 2009(5058)
- 2008(5112)
- 2007(5024)
- 2006(4536)
- 2005(4073)
- 学科
- 济(23672)
- 经济(23531)
- 业(16335)
- 管理(15848)
- 企(14555)
- 企业(14555)
- 方法(10752)
- 中国(8346)
- 理论(8149)
- 农(7555)
- 业经(7090)
- 数学(6579)
- 数学方法(6515)
- 和(6374)
- 财(6325)
- 学(6214)
- 劳(5511)
- 劳动(5493)
- 教育(5239)
- 农业(4960)
- 制(4745)
- 经济理论(4429)
- 社会(4097)
- 务(4081)
- 企业经济(4073)
- 财务(4070)
- 财务管理(4067)
- 企业财务(3894)
- 贸(3435)
- 贸易(3433)
- 机构
- 大学(84437)
- 学院(81372)
- 济(32930)
- 经济(32299)
- 管理(29373)
- 研究(25627)
- 理学(25025)
- 理学院(24722)
- 管理学(24314)
- 管理学院(24138)
- 中国(18924)
- 财(17408)
- 京(17250)
- 科学(14195)
- 财经(13995)
- 范(13893)
- 师范(13851)
- 所(12695)
- 经(12598)
- 江(12584)
- 师范大学(11307)
- 研究所(11197)
- 中心(10993)
- 北京(10904)
- 经济学(10839)
- 财经大学(10239)
- 州(9959)
- 经济学院(9601)
- 社会(8932)
- 农(8924)
- 基金
- 项目(46598)
- 科学(37574)
- 研究(37146)
- 基金(34739)
- 家(28873)
- 国家(28554)
- 社会(26853)
- 科学基金(24871)
- 社会科(24116)
- 社会科学(24104)
- 教育(17945)
- 基金项目(17809)
- 省(16928)
- 编号(15519)
- 划(14655)
- 成果(14412)
- 自然(14105)
- 资助(13853)
- 自然科(13795)
- 自然科学(13794)
- 自然科学基金(13571)
- 部(11378)
- 国家社会(10554)
- 教育部(10459)
- 课题(10440)
- 重点(10293)
- 人文(10218)
- 性(10051)
- 项目编号(9848)
- 大学(9293)
共检索到129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继明
本文回顾了钱伯海教授"社会劳动价值论"两大命题以及学术界围绕这两大命题展开的热烈讨论,分析了这两大命题的学术价值和政策意义,同时也讨论了价值理论中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并介绍了广义价值论研究在这方面的尝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奚兆永
作者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资料,坚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撇开供求关系分析价值决定,商品二重性论,社会必要劳动Ⅱ不仅仅与生产价格论相联系,价值与生产价格不能混同,均衡价格论是庸俗经济学大杂烩的观点,在价值论与价格论的关系,供求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使用价值在商品中的地位,社会必要劳动Ⅱ与生产价格论的关系,均衡价格论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与晏智杰同志《价格决定与劳动价值论》一文展开论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泓远 康静萍
钱伯海教授提出“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归根到底是活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是本期活劳动”,并强调“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商品二重性就不能成立”,“谁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但是,马克思劳动二重性是一个科学体系,有如一个同心圆体系,同心圆的核心内容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物化劳动只是劳动二重性这个同心圆的外部层次。用物化劳动取代抽象劳动是不对的。劳动者本身的劳动有三种形态,即潜在劳动形态、流动劳动形态和物化劳动形态,只有当流动形态劳动结束时凝结为一个劳动结果,并表现为一种有形体的物质形式或物化劳动,这时才是价值表现,钱教授把劳动表现形式就当作劳动创造价...
关键词:
劳动 劳动二重性 劳动创造价值 价值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唐国增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奚兆永
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前提并不只是原始的物物交换,它涵盖极其近代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也不是无偿的,而是支付代价的;创造价值的劳动必须化为简单劳动,这本身就意味着也包括复杂劳动在内。劳动价值论的逻辑也并不如晏智杰教授所说是“三步分析逻辑”,所谓“三步分析逻辑”充其量只是马克思对价值实体的分析,而整个劳动价值论的内容要丰富得多,而有关劳动价值论的分析又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这个社会有机体所作的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的逻辑是一个由抽象上升为具体的过程,决不是什么“三步分析逻辑”所能概括的。劳动价值论就是劳动价值论,并无狭义广义之分,把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称为所谓“狭义劳动价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有伦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长期以来,争论不休。这个问题不解决,政治经济学的教学研究水平就很难提高。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运用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揭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效用价值论 继承创新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沈时伯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本意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深化对必要劳动的认识,必须遵循坚持与发展原则,从价值创造角度及从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的相互联系中深化研究和认识马克思所讲的必要劳动。
关键词:
劳动价值论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陶生 胡爽平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在价值源泉问题上两种性质不同的理论。无论从理论来源、两者的关系和根本目的看,都不可能把这两种理论统一起来,形成新的商品价值理论,达到理论创新的境界,最终只能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否定,导致庸俗的多元价值论的重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振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陶生
商品的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 ,不是由物化劳动创造的 ,这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 ,也是区别劳动价值论与要素价值论的标志。那种认为“否定物化劳动创造价值 ,科技生产力、第一生产力就不能成立 ;相对剩余价值无从得来 ;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不能成立 ;按资分配失去理论根据”的说法 ,不仅没有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而是与劳动价值论相对立的错误观点。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广平
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历史形态原理将商品区分为简单商品和作为资本产品的商品两种形态,这种划分不仅科学揭示了劳动价值论的社会历史性质,还为准确解释劳动价值论功能、适用范围及价值转形、市场价格、供求规律、稀缺法则等价格理论基本问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左大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劳动才创造用于交换的商品中所包含的价值。自《资本论》出版以来,经济学界围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直在进行着激烈的论争。根据这100多年来经济学研究的全部成果,今天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说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地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周新城
加深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首先要弄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原意。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 ,但这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新问题 ,得出新的结论 ,而不能抛弃其基本原理。其次 ,要把劳动价值论中的一些相关概念 ,如价值生产与使用价值生产、价值构成、价值分配等区分开来 ,搞清楚这些概念的不同含义 ,不要混淆在一起使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晏智杰
劳动价值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项伟大成果 ,在革命中曾经发挥过巨大的动员和教育作用 ;但是在经济建设时期 ,该理论的历史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 :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要求相脱节 ,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即市场价格的决定和变动缺乏解说力 ,甚至还会导致对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模式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路线的抵触和否定。应当重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条件的经济学价值学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