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0)
- 2023(13611)
- 2022(11831)
- 2021(11134)
- 2020(9203)
- 2019(21385)
- 2018(20823)
- 2017(39786)
- 2016(21350)
- 2015(24269)
- 2014(24183)
- 2013(24207)
- 2012(22525)
- 2011(20631)
- 2010(20564)
- 2009(19084)
- 2008(18440)
- 2007(15902)
- 2006(14133)
- 2005(12631)
- 学科
- 济(107544)
- 经济(107441)
- 管理(61047)
- 业(55377)
- 企(46075)
- 企业(46075)
- 方法(45568)
- 数学(40019)
- 数学方法(39671)
- 中国(24826)
- 地方(23382)
- 学(23309)
- 农(22304)
- 财(21878)
- 业经(20275)
- 贸(15963)
- 贸易(15954)
- 制(15507)
- 理论(15382)
- 易(15354)
- 农业(15180)
- 和(14880)
- 环境(14536)
- 地方经济(14531)
- 融(14214)
- 金融(14213)
- 银(13313)
- 务(13293)
- 银行(13274)
- 财务(13233)
- 机构
- 大学(315880)
- 学院(310601)
- 济(133320)
- 经济(130662)
- 管理(123279)
- 研究(107630)
- 理学(107015)
- 理学院(105827)
- 管理学(104106)
- 管理学院(103545)
- 中国(79074)
- 京(66593)
- 科学(64564)
- 财(59387)
- 所(53568)
- 研究所(48695)
- 财经(48094)
- 中心(47895)
- 农(45785)
- 江(44016)
- 经(43824)
- 业大(43753)
- 北京(42398)
- 范(42112)
- 师范(41776)
- 经济学(41452)
- 院(38848)
- 经济学院(37164)
- 财经大学(35883)
- 州(35781)
- 基金
- 项目(210921)
- 科学(166249)
- 研究(154861)
- 基金(154510)
- 家(133769)
- 国家(132696)
- 科学基金(114197)
- 社会(99328)
- 社会科(94142)
- 社会科学(94117)
- 基金项目(81798)
- 省(80350)
- 自然(73387)
- 自然科(71643)
- 自然科学(71630)
- 教育(70916)
- 自然科学基金(70365)
- 划(68039)
- 资助(64371)
- 编号(62148)
- 成果(50807)
- 部(47313)
- 重点(47011)
- 发(44969)
- 创(43075)
- 课题(42529)
- 教育部(41170)
- 国家社会(41053)
- 创新(40207)
- 人文(40129)
- 期刊
- 济(147854)
- 经济(147854)
- 研究(98431)
- 中国(56185)
- 学报(48495)
- 管理(46078)
- 科学(44578)
- 财(44012)
- 农(40532)
- 大学(36678)
- 学学(34334)
- 教育(33845)
- 农业(28378)
- 融(26894)
- 金融(26894)
- 技术(26578)
- 财经(24728)
- 经济研究(24664)
- 业经(21164)
- 经(21131)
- 问题(18811)
- 图书(17118)
- 技术经济(16534)
- 理论(16459)
- 实践(14760)
- 践(14760)
- 贸(14704)
- 业(14518)
- 科技(14272)
- 统计(14049)
共检索到462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程恩富 方兴起
萨金特以经济人预期的极限点(理性预期)作为假设条件,对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但是,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最终取决于经济政策在多大程度上缓和或激化了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而不是经济人的理性预期。因此,萨金特的"因果论"不能解释和解决欧美政府在当前所面临的严重经济问题,而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已经较透彻地分析了当下经济危机因果关系和相关理论与现实问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晶 丁志国 徐德财
托马斯·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凭借其在"宏观经济的因果实证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被授予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金特提出了利用历史数据分析经济政策的系统性变化如何影响经济的方法,关注的是宏观经济变量的系统性影响问题;而西姆斯则是区分了经济变量的变动属性,具体刻画了它们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关注的是宏观经济冲击的识别问题。萨金特和西姆斯共同解释了当前经济状况形成的原因,并提供了预测经济变动和政策实施影响路径的科学方法,分析了经济系统的因果关系,回答了实证宏观经济学领域"什么引致了什么"的基本命题。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光辉 吴建航 杨咸月
萨金特和西姆斯因重塑和发展了现代实证宏观经济学而获得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从1970年代开始,基于凯恩斯宏观经济大型模型的传统实证方法不再稳定,在评价以预期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动态模型时无法识别和分析外在冲击。而萨金特和西姆斯分别提出的现代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和向量自回归(VAR),改变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方向,构成宏观经济实证研究的核心内容,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机构方法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华新 刘海莺
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金特和西蒙斯将理性预期、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分析引入宏观经济计量分析,研究经济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其开创性的研究为宏观经济实证分析提供了核心方法,被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广泛采用。此外,萨金特与其他学者创立的鲁棒控制理论已成为现代控制论的主要方法,西蒙斯提出的理性疏忽理论也对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关键词:
萨金特 西蒙斯 宏观经济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路 刘霞辉
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萨金特和西姆斯,以表彰他们在动态计量经济学和货币政策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偏重于总结获奖者在方法论、计量思想方面的研究,并延伸到应用评述,同时,总结获奖成就对中国经济学研究以及经济决策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祖强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托马斯·萨金特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西姆斯因对"宏观经济的因果实证研究"方面所作出的理论贡献,被授予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萨金特从理性预期角度出发,认为政府政策是无效的。因为公众对于政策的预期将会影响政策制定,而现实政策反过来也会影响预期,即政府的政策和人们的预期常常互相作用,因此预期可能降低政策的实际效果。萨金特构建了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持久影响并对基于预期因素的宏观经济关系进行了长期调整。西姆斯则以向量自回归为基础,将所有的内生变量并列处理,来分析经济如何受到经济政策和其他因素临时性调整的影响。西姆斯的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本质上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是一样的,但...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宝良 郭其友
本文首先概略地介绍了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金特(Thomas J.Sargent)和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的学术思想发展轨迹以及他们的重要学术论著,然后对他们有关理性预期约束下宏观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贡献——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行比较全面的述评,最后探讨了他们的宏观经济理论及计量方法贡献对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丁任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何光辉 杨咸月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尔普斯的研究对宏观经济学和经济政策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他第一个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和均衡失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通货膨胀与失业关系的看法,也为货币(财政)需求管理政策制订提供了全新思路。他还对代际间最优资本积累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开创性地提出人力资本对技术和产出的作用,对后来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他对劳动经济学和公共融资的研究也有较大的贡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宋德勇
卢卡斯是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研究领域主要是宏观经济学,其突出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倡导和发展了理性预期理论,一是对经济周期理论的独到性研究。 卢卡斯首先将约翰·弗雷泽·穆斯的理性预期假说同货币主义模型结合起来分析,宣传和发展了理性预期在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运用,成为理性预期学派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卢卡斯认为,经济人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只能在极短时期影响实际产量和就业,经济人能够利用一切可能得到的信息包括政府政策本身形成其预期,并据此提前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当政府实行旨在减少失业的膨胀性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人们会正确地认识到价格的上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唐珺 朱启贵
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以表彰其关于宏观经济政策中跨期权衡的研究,他对宏观经济学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其学术成果从根本上影响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费尔普斯无论在通胀和失业方面的研究还是在资本积累等方面的研究,都贯串了对于宏观经济政策权衡中动态不一致的关注,这一思路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很多重大问题,有着重要启示。
关键词:
跨期权衡 通胀 失业 资本积累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祖强
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因在宏观经济跨期决策权衡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就而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化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黄金律”,从而正式确立了经济增长理论。他构建的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从根本上改变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对立的关系,对于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手段的需求管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公共财政方面,他探讨了最优工资所得税问题,并对最优通货膨胀税进行了重新审视。费尔普斯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对我国经济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秋慧
自1969年首次评选和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的40年间,全世界共有64位经济学家获此殊荣。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不断拓展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创建了许多全新的经济学分支或学科;努力探索、创新和发展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分析工具,充实了经济学研究的"工具箱";以挑战的方式,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展开独立思考和深入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发展和完善了现代经济学的范畴体系。回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理论创新和学术贡献,研究他们成功的宝贵经验,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研究的现代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宏观经济政策的跨期权衡分析——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费尔普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述评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罗斯与沙普利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J.奥曼学术思想述评
埃德蒙·费尔普斯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系列
9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述评
当代西方开放型宏观经济理论的创新——评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芒德尔的经济思想
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与诺贝尔经济学奖——从2000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谈起
经济危机与经济学的危机——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评析
200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的宏观经济理论述评
从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看计量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