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16)
2023(14014)
2022(11517)
2021(10567)
2020(8683)
2019(19583)
2018(19408)
2017(38094)
2016(20627)
2015(23101)
2014(23412)
2013(23448)
2012(22075)
2011(19887)
2010(20673)
2009(19918)
2008(20147)
2007(18652)
2006(17099)
2005(16301)
作者
(60060)
(49749)
(49448)
(46939)
(31930)
(23471)
(22578)
(19055)
(18878)
(18035)
(17119)
(16634)
(16176)
(16029)
(15618)
(15156)
(14622)
(14508)
(14267)
(14216)
(12672)
(12205)
(12008)
(11461)
(11334)
(11295)
(11219)
(11075)
(9984)
(9653)
学科
(98205)
经济(98053)
(87298)
管理(77777)
(77767)
企业(77767)
方法(35918)
(32125)
业经(31443)
(30896)
中国(29249)
数学(27344)
数学方法(27198)
(26453)
(22064)
财务(22035)
财务管理(21997)
地方(21635)
农业(21242)
企业财务(20880)
(19776)
银行(19757)
(19139)
技术(19079)
(18689)
金融(18687)
(18295)
(17954)
贸易(17933)
(17385)
机构
学院(310208)
大学(305796)
(138092)
经济(135321)
管理(121845)
研究(103487)
理学(101943)
理学院(100939)
管理学(99887)
管理学院(99288)
中国(86903)
(71587)
(65451)
科学(55511)
财经(54532)
(51785)
(50085)
(49171)
中心(47675)
(47503)
研究所(45125)
北京(42416)
经济学(42086)
财经大学(39980)
(39870)
业大(38468)
经济学院(37765)
(37743)
师范(37448)
(36850)
基金
项目(183237)
科学(146417)
研究(141669)
基金(133149)
(112294)
国家(111196)
科学基金(97169)
社会(92562)
社会科(87860)
社会科学(87840)
(71955)
基金项目(69592)
教育(63982)
(58870)
自然(58724)
编号(57893)
自然科(57316)
自然科学(57302)
自然科学基金(56348)
资助(54244)
成果(48328)
(43931)
(41845)
(40951)
(40563)
重点(40465)
课题(40389)
(38578)
国家社会(37954)
创新(37516)
期刊
(170358)
经济(170358)
研究(103258)
中国(67993)
(58682)
管理(52940)
(46405)
(41798)
金融(41798)
科学(38121)
学报(36718)
教育(31923)
农业(31140)
大学(30007)
业经(29747)
财经(28668)
学学(28173)
技术(28139)
经济研究(26131)
(24646)
问题(22505)
(18913)
(17854)
技术经济(17558)
国际(16758)
商业(16272)
现代(16242)
世界(16160)
理论(15760)
经济管理(15337)
共检索到5054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涛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用危机激发了社会对"信用评级悖论"的关注。声誉溢价模型与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历史说明了声誉机制对破解"信用评级悖论"、促进信用评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由于竞争过度、评级方法不透明、声誉信号传递不通畅和付费方式的影响,我国评级市场声誉机制难以发挥其作用。因此,应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体系,增强信用评级业的有序竞争,提高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的金融监管,改进信用评级机构的管理框架,促进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彭宇松  
近期欧债危机表明,信用评级已成为影响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可是当前却被控制在少数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手中。因此,构建可持续发展而有公信力的信用评级业是中国维护切身利益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信誉机制理论框架剖析了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认为自发需求不足和信息化水平低对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和公信力构成巨大挑战,而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则强化了监管的必要性,迫切需要提高监管方式的有效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小金  
前几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阴影犹在,信用评级机构面临严重的"声誉危机"。本文通过借鉴声誉溢价模型,分析不同收费模式下声誉如何影响评级机构行为,认为现有的收费模式并不是导致"声誉失效"的原因,而是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应建立起声誉机制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游  
没有人可准确估量美国次级债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伤害,但至少可以从中得到启示。信用评级公司的失误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根源之一,美国次贷危机给评级行业又一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游  
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级债危机中的表现指责在美国房地产市场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爆发后,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主要评级机构成为最直接的受批评对象。由于美国抵押证券等的复杂设计,最终的投资者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数据和资料来评估所购买证券的内在价值和风险,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就成为了购买者投资的主要依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良波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是导致次贷危机中市场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受到广泛的批评。总结国际评级机构运行及其监管的教训,对于规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谢清河  
信用评级是促进公平竞争和提高市场运作效率的有力保证。借鉴国际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经验,探索加快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业,提升我国评级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强化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信用评级外部效应的基础上,考察了美国、欧盟等地方信用评级业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教训,探讨了我国信用评级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强  张宝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信用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金融危机使得评级机构面临着"声誉危机",这也显示出声誉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激励约束作用。本文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通过声誉溢价模型考察了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并结合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缺失动因,提出了重塑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机制,提高评级质量的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颜凌  朱合洪  屈筱茜  
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主要分为银行内部评级和外部评级。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有:外部信用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公信力有待建立,相关立法必须明确。为推动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应从制度上引导内外部评级相结合,建立健全外部信用评级市场的制度规范,加强对信用评级人员的培训。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侯茂章  曾路  
本文结合中美信用评级市场发展脉络,从评级机构、收费模式、监管模式等方面分析两国信用评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特征,认为美国信用评级市场健康发展的原因在于评级机构重视市场声誉以及监管机构注重加强引导与监管。借鉴美国经验,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应该注重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治理,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国内外影响力;同时加强外部环境建设和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统一的外部评级机构管理制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黄鹂  安瑞萍  
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后,在运行机制、评级方式等方面均有较大进展,但中小评级机构发展仍较为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研究美国中小型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和监管方式的基础上,完善我国评级监管体系对促进我国评级机构规范运作、评级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雪梅  
由于评级机构对次级债众多新产品的信用状况和特点认识不足,对次级债产品的评级模型缺乏历史数据的检验,加之评级机构经营模式中的利益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险控制效果等,一场涉及美国众多金融机构的次级债危机正在全球蔓延,并逐步演变为一场全球信用危机。对此,应重新审视美国信用评级机构运营机制的固有缺陷,并引以为鉴,采取相应措施规范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一是大力发展评级业,提高信息的透明度;二是加强对评级对象信用风险的研究;三是不断完善评级机构内容风险控制机制;四是加强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文  王腾飞  
在回顾国际评级机构监管改革与演变的基础上,对比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主要措施与改革思路及存在的不足,分析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历程和监管现状。提出为促进我国评级行业持续发展,应明确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并重的监管思路,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优化监管框架,建立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规则,建立全国性的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强化公司的内部治理,限制利益冲突、加强信息披露,建立评级机构问责机制及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期刊] 征信  [作者] 戈志武  
当前,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发展势头良好,信用服务需求日益旺盛,但在发展中还存在信用评级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信用环境有待改善、信用评级机构市场化和公信力不足、金融机构应用评级结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需要从完善法规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扶持评级机构发展、丰富评级监管手段、加强违约率系统考核、引导中小金融机构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培育和规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郝雨时  周格旭  
2020年末,AAA评级的华晨集团和永煤集团相继出现违约,导致债券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下降,大量债券被迫取消发行,引发市场对信用评级机构评级结果的广泛质疑。为了稳定信用债市场运营,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人民银行等监管部门接连出台了多项制度文件,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但是信用评级结果有效性不足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分析研究信用评级市场现状及半年来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对评级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