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0)
2023(4355)
2022(3655)
2021(3181)
2020(2483)
2019(5261)
2018(5069)
2017(9465)
2016(4916)
2015(5497)
2014(5643)
2013(5754)
2012(5763)
2011(5562)
2010(5809)
2009(5553)
2008(5233)
2007(4765)
2006(4554)
2005(4334)
作者
(15568)
(13067)
(13035)
(12651)
(8496)
(6104)
(5932)
(5057)
(5053)
(4723)
(4648)
(4368)
(4355)
(4183)
(4174)
(4032)
(3808)
(3784)
(3762)
(3647)
(3421)
(3137)
(3127)
(3118)
(3011)
(3007)
(2751)
(2714)
(2541)
(2536)
学科
(48521)
经济(48499)
地方(14025)
管理(13195)
方法(12121)
地方经济(11373)
(10791)
数学(10652)
数学方法(10595)
(9003)
中国(8266)
(7298)
企业(7298)
业经(7240)
经济学(6297)
环境(5486)
(5191)
(5050)
(4941)
金融(4941)
(4788)
(4757)
理论(4693)
产业(4638)
(4574)
(4544)
资源(4211)
总论(4041)
(3942)
信息(3936)
机构
大学(86328)
学院(84676)
(46790)
经济(46039)
研究(33833)
管理(28463)
中国(24226)
理学(23734)
理学院(23412)
管理学(23062)
管理学院(22884)
(19055)
科学(18283)
(17445)
(17240)
经济学(16394)
研究所(15419)
财经(15216)
经济学院(14365)
中心(13840)
(13705)
(12846)
(12365)
师范(12294)
(11458)
北京(11365)
财经大学(11054)
科学院(10460)
(10086)
师范大学(10081)
基金
项目(47537)
科学(37504)
研究(35537)
基金(34942)
(29703)
国家(29494)
社会(25137)
科学基金(24911)
社会科(23883)
社会科学(23878)
(17504)
基金项目(17499)
教育(15758)
资助(14617)
(14339)
自然(13817)
自然科(13468)
自然科学(13463)
自然科学基金(13230)
编号(13053)
(11821)
(11796)
经济(11695)
成果(11473)
国家社会(11001)
重点(10927)
(10826)
发展(10226)
(10102)
教育部(9698)
期刊
(61457)
经济(61457)
研究(33199)
中国(14953)
(14570)
管理(13515)
学报(11405)
经济研究(11111)
科学(10397)
财经(9108)
(9073)
大学(8718)
学学(8146)
(8124)
(7692)
金融(7692)
问题(7535)
技术(7511)
教育(7224)
业经(6810)
技术经济(6147)
农业(6097)
统计(5762)
世界(5681)
(5510)
经济学(5038)
国际(4987)
经济问题(4913)
(4694)
经济管理(4539)
共检索到140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阮震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经济转型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经济体制研究中独树一帜 :它完全建立在不对称信息理论基础上 ;它产生于新经济和知识经济迅猛成长的背景中 ;采取了经济理论批判的方法 ,先破后立 ;把经济转型同全球经济与金融安全问题连结起来 ,使经济转型理论颇具时效性。斯氏经济转型理论就其理论观点而言是一个更详细、更正规的政府模型。它强调了政府对转型的主导作用的合理性在于不完全信息的市场经济不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它所包括的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的政策建议是 :明晰产权关系 ;形成激励和竞争机制 ;解决信息问题。这些建议已经或者正在受到有关国家的高度重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鸿业  
一本推翻萨缪尔森理论体系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评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本书是一本入门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其中译本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的作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是美国较年轻的第一流经济学者。他毕业于美国...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戴敏华  
多年来世界各国都在不同程度上实施权力下放,它们逐步地把政治、财政和行政权力赋予地方政府。最近,在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的指导下成立了一个课题组,专门研究这一问题。它考察了发展中国家权力下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康立  封永平  
在西方理论界对经济转型模式的大讨论中,斯蒂格利茨运用信息经济学范式对传统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有力的批驳。他认为必须破除关于市场作用的神话;主张建立体制转型与经济稳定增长统一的目标模式;强调政府对转型的主导作用及信息的重要性。他所倡导的政策建议包括:明晰产权关系;形成激励和竞争机制;注重转型顺序和速度的安排;解决信息和激励问题等。这些建议已经或正在进入转型国家的改革实践中。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赵春玲  倪志良  
本文首先阐述了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关于政府经济职能的理论,进而分析了近几年我国国债投资的方向。从资源配置角度考察,近几年的国债投资明显倾向于公共产品,但我们只注重对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农林水利等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对教育、基础科研、法制建设和社会保障等软件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足;从分配职能角度考察,政策的设计虽然考虑到政府的分配职能,但效果并不理想;从稳定和发展的角度考察,国债投资还应该寻找更好的政策组合。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毛增余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意料之中的事——“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他将来很可能获诺贝尔奖,也许同伯克利从事类似研究的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分享。”①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也曾这样为斯蒂格利茨写推荐信:“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比我聪明。”②斯蒂格利茨在宏观经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志远  贾瑞霞  
斯蒂格利茨越说越生气200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斯蒂格利茨(Joe Stiglitz),他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解释了市场失效的原因。他的获奖似乎预示着21世纪的经济学将与20世纪的经济学风格迥异。20世纪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当属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和萨缪尔森一样,斯蒂格利茨几乎在经济学的所有重要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但是,和萨缪尔森不同的是,斯蒂格利茨不满足于书斋中的平静生活,曾长期在美国政府和重要的国际组织中担任要职。斯蒂格利茨曾经是克林顿时期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兵  
斯蒂格利茨乃美国经济学家,现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专家。不知是什么原因,中国大地上刮起了一阵斯蒂格利茨旋风,兴起了一股斯蒂格利茨热(以下简称斯氏)。比如,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推出了斯氏《经济学》一书的中译本(据说卖得很火),1998年吉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怀国  
瑞典皇家科学院于2001年10月10日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迈克尔·斯彭斯(A.Michael spence)、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以表彰他们对不对称信息市场理论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本刊曾于2000年第9期拟定出一批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名单,并据此开设了“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系列专栏。今年的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均被本刊列入拟定的“潜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名单,其中,《乔治·阿克洛夫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评介》一文已于本刊2001年第3期发表,现将原为该系列所撰写的《约瑟夫...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世行副行长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是美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主张以离经叛道著称,最近他在接受法国《世界日报》记者采访时,就亚洲金融危机及世界经济发展问题,发表了他的高见。1997年7月发生在亚洲并蔓延至全球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令人痛苦的,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戴敏华  
在人们迈入21世纪的新经济时代,贫穷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如何扶贫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由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担任指导并由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等诸多专家参与讨论并提供建议的课题组,研究了如何帮助穷人管理风险的问题。现将其观点以第一人称扼要介绍如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怀国  
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是当前经济理论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它们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则得益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简称D-S模型)的启发,该模型是由迪克西特(A.K.Dixit,)和斯蒂格利茨在1977年所发表的《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论文中提出来的。本文先简要介绍D-S模型的核心内容,然后重点分析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如何能够以D-S模型为基础建立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