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5)
- 2023(10301)
- 2022(8751)
- 2021(7735)
- 2020(6219)
- 2019(14215)
- 2018(13958)
- 2017(26311)
- 2016(14171)
- 2015(15857)
- 2014(15904)
- 2013(15863)
- 2012(15246)
- 2011(14220)
- 2010(14623)
- 2009(13606)
- 2008(13064)
- 2007(11768)
- 2006(10981)
- 2005(10234)
- 学科
- 济(85995)
- 经济(85937)
- 管理(38514)
- 业(34619)
- 方法(26505)
- 企(25857)
- 企业(25857)
- 地方(25826)
- 数学(23197)
- 数学方法(22997)
- 中国(22820)
- 农(19278)
- 业经(17208)
- 环境(16567)
- 地方经济(16022)
- 学(15597)
- 农业(13566)
- 发(12981)
- 财(12319)
- 融(11660)
- 金融(11660)
- 制(11502)
- 贸(11258)
- 贸易(11246)
- 银(11157)
- 银行(11132)
- 行(10913)
- 易(10712)
- 划(10541)
- 和(10497)
- 机构
- 学院(214483)
- 大学(212390)
- 济(99390)
- 经济(97477)
- 研究(82712)
- 管理(77818)
- 理学(65491)
- 理学院(64660)
- 管理学(63709)
- 管理学院(63309)
- 中国(61858)
- 科学(49567)
- 京(46413)
- 所(42989)
- 财(41596)
- 研究所(38771)
- 农(37718)
- 中心(36188)
- 江(34163)
- 财经(32300)
- 业大(30970)
- 经济学(30951)
- 范(30121)
- 北京(30013)
- 师范(29844)
- 院(29478)
- 农业(29111)
- 经(29058)
- 经济学院(27476)
- 州(26888)
- 基金
- 项目(136293)
- 科学(106997)
- 研究(100297)
- 基金(96468)
- 家(84016)
- 国家(83293)
- 科学基金(70516)
- 社会(65771)
- 社会科(62477)
- 社会科学(62457)
- 省(55564)
- 基金项目(50735)
- 划(45552)
- 教育(44613)
- 自然(42631)
- 自然科(41526)
- 自然科学(41516)
- 自然科学基金(40749)
- 编号(39440)
- 资助(39302)
- 发(36539)
- 成果(32018)
- 重点(31308)
- 发展(29739)
- 部(29359)
- 展(29256)
- 课题(29019)
- 创(27867)
- 国家社会(27504)
- 创新(26194)
- 期刊
- 济(123512)
- 经济(123512)
- 研究(70284)
- 中国(49630)
- 农(34860)
- 学报(31859)
- 科学(30582)
- 财(30537)
- 管理(29900)
- 大学(24256)
- 农业(24112)
- 教育(23704)
- 学学(22823)
- 融(21430)
- 金融(21430)
- 经济研究(20554)
- 技术(20239)
- 业经(19249)
- 财经(16628)
- 问题(15644)
- 经(14567)
- 技术经济(12964)
- 业(12738)
- 统计(11864)
- 贸(11412)
- 世界(11314)
- 资源(11249)
- 策(10792)
- 商业(10763)
- 国际(10354)
共检索到346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景博
评价经济发展水平应重视环境要素改革新思维周景博提出评价经济发展水平应重视环境要素,是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的,更因为环境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证,这一点毋庸置疑。一国的环境容量决定了一国经济发展可能达到的水平.尤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军华 李心
文章结合区域经济的时代内涵,将评价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归为经济增长、经济结构、经济制度、经济协调4个方面的因素,根据动态数据分析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度。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评价要素 关联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万晓榆 罗焱卿
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数字融合三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5—201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引入技术进步作为两者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数字基础设施分指数、数字产业分指数、数字融合分指数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554、0.314、0.250、0.477,其中技术进步发挥的中介效应为31.32%。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高的边际贡献率,该优势集中体现在东部地区具有更加完善的数字基础设施;分维度来看,在区域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中,数字基础设施分指数的影响系数最大,数字融合分指数的影响系数最小,表明东部地区与非东部地区之间存在较明显的"数字接入鸿沟"。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应重视数字底层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缩小区域间"数字经济鸿沟",完善政府数字治理与服务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楚天舒 李晓红
本文从总部经济的概念出发,在构建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基础上,对成都2007~2010年的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将成都与北京等四大城市历年总部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最后提出促进成都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成都 总部经济 发展水平评价 发展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睿 张军涛
本文基于熵值法对2008-2017年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环境治理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运用协调度模型着重探讨了二者的协调性。结果显示:(1)十年间,城市环境治理水平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基本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其中江苏省城市环境治理水平最高;(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稳步上升状态,区域内部出现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形成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率先迈向高质量发展格局;(3)城市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总体上实现了稳步上升,但绝对数值偏小,地区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发展差距,呈现东部地区领先的空间格局;(4)目前,大多数地区处于轻度失调与勉强协调阶段,只有江苏达到比较协调阶段,西藏仍处于严重失调阶段。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施祖辉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施祖辉(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200433)The.MethodsofComprehensiveComnientsontheLevelsofSocialEconomicDevelopmcnt.ShiZhuhuiThispa...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晔
加快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或提高生活质量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战略。本文对国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测度方法 ,尤其是美国和联合国的测度方法 ,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指标 综合评价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范珺东 李波
省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经济问题,但是单一的评价方法很难有效地对省域经济这样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给出科学评价。本文首先运用层次分析、灰色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灰色综合评价"的组合评价方法,选取1992年、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5个年度31个省(区、市)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三种方法的综合排名结果。其次,利用组合评价方法得到的各地区综合排名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得出我国省域经济发展呈现"东部平稳、中部发展、西部落后"格局的结论。最后,就促进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提出决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跃 郭秋艳 武奔
文章从碳排放、能源消耗、经济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构建出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15个世界主要经济国家作为评价对象,定量分析评价了各个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甄江红,赵明,周瑞平,成舜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范畴,文章从经济规模、经济效益、经济结构和生活质量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内蒙古101个旗县市区及12个盟市两个层面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判,分析其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及成因,初步划分区域经济类型。
关键词:
内蒙古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评价 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余薇 毕芳
为了提高西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大环境中,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并借助SPSS20.0对西北五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实证结果表明,西北五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笔者基于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以期促进西北开放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丙参 魏艳华 张贝贝
文章构建了函数型全局拉开档次评价法,根据全局拉开档次准则确定指标权重,将多元评价函数转化为综合评价函数(CEF),通过CEF积分值进行短期、长期评价;进一步对CEF进行FPCA,利用PCS的加权欧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并以主成分综合得分(PCCS)进行长期评价。选择5个经济指标,运用上述方法对我国各省份进行聚类与排序,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只有约11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平均水平,且发达地区差异大于发展较差地区差异;发达地区与欠发展地区排名都比较稳定且规模较小,发展中地区很多;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呈缩小趋势;东北三省、河北、新疆经济发展水平排名下降较多,煤炭资源丰富的山西的经济发展水平排名起伏较大,稳定性较差,安徽、陕西等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排名进步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艳华 马立平 王丙参
针对稀疏多元函数型数据,文章采用线性插值法拟合函数,根据全局拉开档次方法确定权重,将多元函数转化为一元综合评价函数,依据曲线之间的欧氏距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综合评价函数及其导数的积分值进行排序,并通过积分值构造新的地区差异测度指标CVX。运用提出的新的聚类与综合评价方法对京津冀地区进行经济分区与评价,研究发现:各地区按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变化较小,而按发展速度排名变化较大;无论是就发展水平还是发展速度而言,地区差异均显著存在,发展速度差异呈扩大趋势,发展水平差异呈缩小趋势,表明京津冀各地区按照国家规划奋力向前,呈现追赶态势;CVX与CV变化趋势一致,表明用CVX度量地区差异是可行、有效的,且CVX适用范围更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魏艳华 王丙参 马立平
文章构造加权主成分评价法(WPCEM),并根据切片逆回归理论构造监督PCEM(SPCEM),从而在综合得分中融合辅助信息,基于新评价法对2015—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有增大趋势,东、中、西部地区差异也明显上升,总体差异主要取决于三大地区间的差异,且数字经济呈现空间集聚现象,地理位置对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显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排名较稳定,北京、上海稳居第1、第2,处于第一梯队,浙江、广东、江苏、天津稳居第二梯队,贵州进步较大;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状态稳定,跨级状态转换几乎不会发生,较低水平状态为贫困陷阱,陷于其中的地区需借助外力才能提升自身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维柏 赵杰
随着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我国快速发展,如何客观、准确地综合评价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就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综合评价指标的方法选用、指标权重的确定、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及评价结果分析等方面,对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区域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评价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