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2)
- 2023(2688)
- 2022(2289)
- 2021(2169)
- 2020(1790)
- 2019(4441)
- 2018(4134)
- 2017(7562)
- 2016(4263)
- 2015(4687)
- 2014(4759)
- 2013(4824)
- 2012(4411)
- 2011(3892)
- 2010(3895)
- 2009(3679)
- 2008(3765)
- 2007(3356)
- 2006(2950)
- 2005(2516)
- 学科
- 济(19100)
- 经济(19092)
- 业(13693)
- 管理(12427)
- 企(9975)
- 企业(9975)
- 方法(9770)
- 数学(8685)
- 数学方法(8546)
- 农(6442)
- 农业(4804)
- 业经(4566)
- 地方(4533)
- 中国(4144)
- 财(3926)
- 环境(3589)
- 学(3500)
- 贸(3157)
- 贸易(3152)
- 易(3055)
- 和(3051)
- 划(3026)
- 技术(2828)
- 理论(2639)
- 制(2528)
- 务(2477)
- 发(2476)
- 财务(2465)
- 财务管理(2457)
- 资源(2435)
- 机构
- 学院(61089)
- 大学(60756)
- 济(25817)
- 管理(25505)
- 经济(25306)
- 理学(21940)
- 研究(21721)
- 理学院(21717)
- 管理学(21386)
- 管理学院(21292)
- 中国(16122)
- 科学(14084)
- 京(13040)
- 农(12814)
- 所(11388)
- 财(10936)
- 业大(10774)
- 研究所(10368)
- 农业(10075)
- 中心(9839)
- 江(9323)
- 财经(8528)
- 北京(8127)
- 院(8055)
- 范(7988)
- 师范(7918)
- 经(7764)
- 经济管理(7708)
- 省(7411)
- 经济学(7400)
- 基金
- 项目(43598)
- 科学(34055)
- 研究(31221)
- 基金(30536)
- 家(27385)
- 国家(27179)
- 科学基金(22878)
- 社会(19613)
- 社会科(18707)
- 社会科学(18701)
- 省(18119)
- 基金项目(15872)
- 划(14847)
- 自然(14766)
- 自然科(14422)
- 自然科学(14418)
- 自然科学基金(14124)
- 教育(13923)
- 资助(12847)
- 编号(12345)
- 重点(10179)
- 发(9775)
- 部(9507)
- 成果(9270)
- 课题(8976)
- 创(8823)
- 创新(8339)
- 计划(8314)
- 科研(8281)
- 国家社会(8196)
共检索到90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黎明
《社会科学报》发表署名文章,认为在评价生产力标准时,切忌四点:一不能只考察个別技术经济指标,而应考虑几个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至少要进行人、财、物的综合考察;二是不能只考察局部利益,要把局部效益置于全局范围进行评价。只有在二者效益一致的情况下,才值得提倡;三是不能只看生产力作用的结果,还要考察生产力本身。看一个地区或部门的发展,是留有后劲,还是竭泽而渔?四是考察生产力标准不能囿于国内标准,还应与国际生产力标准进行比较,以避免夜郎自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田家治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围绕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把人们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把全国人民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发展社会生产力上来,创造使社会得以向前发展的雄厚的物质基础,就成了我国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主要内容。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鲁尔
《广州研究》第二期刊登苏绍智、廖晓义文章认为,生产力标准的主体内容和主体尺度主要有如下界定:一、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衡量改革的理论、措施等,不仅要看创造了多少财富,还须看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否得到尽可能的实现和发展,否则,就丢掉了生产力标准的主体根据。二、劳动者的文化教养和科学技术水平及多方面才能的发展。而以人的能力的发展为目的时,“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三、劳动者获得自由时间的方式与程度。自由时间的多寡是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撇开自由时间的多寡来理解生产力标准,很难作出全面和客观的评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文俭 曲建英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卫兴华
判断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先进或落后,对社会主义以前的社会制度来说,主要用生产力标准进行判断是可以的,而如果对新中国60多年来的发展和30多年来的改革所经历的得失成败和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应当把生产力标准与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统一起来。这需要决策者的自觉把握。我国经历了四种情况:一是将两个标准统一起来,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顺利发展;二是表面上重视生产力的发展,但违反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搞"大跃进";表面上重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取向,但违反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刮"共产风",造成生产力的损失和人民的灾祸;三是忽视生产力的发展,片面强调社会主义道路,"割资本主义尾巴",结果是普遍贫穷的社会主义,既偏离了生产力标准...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仁德
一直以来,比较经济学把经济绩效作为经济体制的最终评价标准。然而,正如建立怎样的制度和体制不是目的一样,发展生产力本身也不是最终目的,归根结底,发展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生活、实现人民幸福的最重要手段。因此,文章提出,对经济体制的评价标准应采用生产力和幸福度"双标准",并且有两种思路一是两项标准分类设置;二是两项标准混合设置。文章认为,通过采用这种"双标准",可以对经济体制进行评价,从而借鉴和吸收优越的体制,改革和完善自己的体制。
关键词:
经济体制 评价标准 生产力 幸福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侯为民
针对汪海波研究员对社会经济制度的价值评价标准的质疑,本文区分了社会经济制度的决定与对社会经济制度的评价这两个不同层面的理论问题;结合历史和现实,指出对社会经济制度的评价不仅需要坚持生产力标准,也需要坚持价值标准;在价值标准的基础上,阐述了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于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卫兴华
我们进行改革,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是,改革也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好,是以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的。而且改革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改革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呢?总的目的就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因此,不必耽心强调生产力标准会离开社会主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叔莲
国有企业改革与生产力标准○周叔莲文章认为,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中,尤其要涉及到评价改革是非成败的根本标准问题,即坚持生产力标准还是生产关系标准。文章针对一些人表现出来的后一种倾向,深刻地阐明了生产力是衡量改革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把生产力标准作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栋辅
如何把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农村金融工作的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杠杆作用,为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作出较大的贡献,是农村金融战线需要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本文谈谈个人的一些见解: (一) 在发展农村生产力中,农村金融有着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伟
本文认为评价社会制度先进或落后的标准,可以千差万别,但生产力是唯一标准。各种评价标准都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原理。
关键词:
社会经济制度 评价标准 生产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施九青
近来,胡钧教授与卫兴华教授针对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先进落后的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问题,进行学术争论,内容涉及对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若干基本理论的不同理解,分歧可以归结为历史观上的差异: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还是人道主义历史观。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卫兴华
评断和评价社会主义制度的标准,应是生产力标准和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的统一。生产力标准论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不能等同。生产力决定论不能解读为机械生产力决定论,更不能错解为唯生产力论;生产力标准论不能错解为唯生产力标准论;唯生产力论是马恩列斯批判过的庸俗生产力论,邓小平也否定唯生产力论即庸俗生产力论。汪海波先生大力宣扬这类观点,并把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归结为唯生产力论是极其不当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