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4)
- 2023(10116)
- 2022(8394)
- 2021(7509)
- 2020(5767)
- 2019(13026)
- 2018(12811)
- 2017(23801)
- 2016(12693)
- 2015(14122)
- 2014(14217)
- 2013(14380)
- 2012(14051)
- 2011(13174)
- 2010(13760)
- 2009(12889)
- 2008(12537)
- 2007(11274)
- 2006(10627)
- 2005(10091)
- 学科
- 济(79470)
- 经济(79416)
- 管理(37439)
- 业(30834)
- 地方(26434)
- 企(22950)
- 企业(22950)
- 中国(21971)
- 方法(20287)
- 环境(17935)
- 农(17820)
- 数学(17011)
- 数学方法(16890)
- 业经(16306)
- 地方经济(16166)
- 学(16153)
- 发(13179)
- 农业(12648)
- 融(11702)
- 金融(11702)
- 资源(11667)
- 和(11250)
- 制(10762)
- 划(10661)
- 银(10660)
- 银行(10648)
- 财(10578)
- 行(10492)
- 贸(9928)
- 贸易(9917)
- 机构
- 学院(196264)
- 大学(193426)
- 济(90403)
- 经济(88629)
- 研究(77789)
- 管理(69797)
- 中国(58679)
- 理学(58040)
- 理学院(57290)
- 管理学(56447)
- 管理学院(56078)
- 科学(46773)
- 京(43397)
- 所(40867)
- 财(38551)
- 研究所(36809)
- 江(36574)
- 中心(33912)
- 农(32470)
- 财经(29595)
- 范(28508)
- 师范(28232)
- 经济学(28195)
- 院(27890)
- 北京(27520)
- 经(26536)
- 业大(26394)
- 州(25970)
- 省(25148)
- 农业(24896)
- 基金
- 项目(121966)
- 科学(95631)
- 研究(90597)
- 基金(86065)
- 家(74885)
- 国家(74240)
- 科学基金(62812)
- 社会(59307)
- 社会科(56261)
- 社会科学(56245)
- 省(50023)
- 基金项目(45044)
- 划(40250)
- 教育(38950)
- 自然(38041)
- 自然科(36887)
- 自然科学(36876)
- 自然科学基金(36177)
- 编号(35845)
- 资助(35017)
- 发(33988)
- 成果(29187)
- 重点(28294)
- 发展(27773)
- 展(27313)
- 课题(26191)
- 部(26026)
- 创(24816)
- 国家社会(24615)
- 创新(23350)
- 期刊
- 济(118952)
- 经济(118952)
- 研究(65661)
- 中国(46804)
- 农(30393)
- 管理(29291)
- 学报(28888)
- 财(28054)
- 科学(27510)
- 大学(21225)
- 农业(20940)
- 融(20888)
- 金融(20888)
- 教育(20575)
- 学学(19785)
- 经济研究(19090)
- 业经(18703)
- 技术(17745)
- 财经(15488)
- 问题(14867)
- 经(13555)
- 资源(13098)
- 技术经济(11406)
- 业(11189)
- 图书(10954)
- 贸(10814)
- 世界(10739)
- 国际(9881)
- 商业(9775)
- 经济问题(9681)
共检索到326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刚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长江经济带建设对于促进全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准确认知长江经济带人与自然关系,揭示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空间差异,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关键所在。长江经济带地域范围广、流域内自然—经济发展差异大,人与自然矛盾突出,科学而准确地刻画其资源环境空间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以及二者耦合关系难度较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甜 杨金荣
现有研究更多地侧重了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布局、水系保护、沿江岸线以及渔业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的综合研究远远不够,难以适应生态大保护战略实施对于长江经济带人与自然关系认知的新要求。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贤金教授牵头完成的《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与绿色发展》研究著作,是国内首部系统分析和测算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著作。该书揭示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其资源环境的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军 王磊 邹辉 康珈瑜 颜蔚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具有全局性意义。“共抓大保护”战略提出以来,特别是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实施以来,各方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整治,促进绿色转型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系统梳理和调查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治理成效与绿色发展态势,剖析了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长江大保护战略深入推进和长江保护修复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伟 文杰 孙芳城
政府环境审计作为国家环境治理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尺度,多视角检验了政府环境审计的绿色效应和机制,研究显示:(1)政府环境审计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有着显著的直接效应,且政府环境审计广度的作用力略大于政府环境审计强度;(2)上下游流域的政府环境审计绿色效应优于中游流域,非重点环保城市的政府环境审计绿色治理效能高于重点环保城市,2009年加强政府环境审计工作之后阶段的服务表现好于之前阶段;(3)地方政府竞争、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政府环境审计间接促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三大机制,政府环境审计强度的间接推动作用高于政府环境审计广度,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发挥的绿色治理效应更高。
关键词:
政府环境审计 绿色发展 长江经济带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明 陈诗一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是我国经济的重心和活力所在。当前,长江经济带已经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要实现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定位与新目标,需要绿色金融全面、深度的赋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的问题一是长江经济带金融资源供给与金融需求不匹配。经济发达的长江下游地区生态治理的金融资源供给充足,生态治理的资金投入较多。而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治理资金供给不足,
[期刊] 改革
[作者]
任胜钢 袁宝龙
长江经济带产业发展方式要向质量效率型转型,发展模式要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转型,发展目标要向可持续发展转型。以转型升级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应从调整长江经济带能源供应结构、推动长江经济带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传统工业高端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现代服务业智能化发展五方面着手。以协调发展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应从着力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绿色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依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着力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着力构建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三方面着手。
[期刊] 求索
[作者]
杨顺顺
在梳理绿色发展理论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基础上,构建包含绿色增长度、绿色承载力和绿色保障力3项一级指标,结构优化、创新驱动、开放协调、水资源利用、水生态治理、绿色投入和绿色生活7项二级指标,36项具体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GRAP联合评价技术,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2011-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总指数由49.39逐步增长至56.35;长江经济带中部和西部区域未来分别应在绿色承载力和绿色增长度方面进行重点提升;创新驱动和绿色投入指数提升较慢是当前长江经济带各区域板块面临的共同问题;11省(市)按总指数可分为三个梯队,且各省(市)特色鲜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实际出发,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多次沿江视察调研,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定航、谋篇布局。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2022年12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李志萌研究员及其团队共同完成的《绿色长江经济带:流域协调与共建共享》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是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力作,也是李志萌研究员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绿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一体化与政策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法稳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从实际出发,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多次沿江视察调研,先后三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定航、谋篇布局。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2022年12月,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李志萌研究员及其团队共同完成的《绿色长江经济带:流域协调与共建共享》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是研究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力作,也是李志萌研究员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绿色长江经济带生态环保一体化与政策机制研究”的最终成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杰文 蒋正云 李凤
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文章基于熵权法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测算得到绿色GDP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模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稳定在0.826左右,上、中、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依次递增态势,且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强度在逐渐减弱,对外开放、城市化、能源强度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异,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市)之间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培 韩昊廷 李佳 王永强 王菲 吴宜进 金贵
水资源开发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协调程度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考虑二者的复合关系,运用DPSIR模型构建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诊断模型识别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2015—2019年的水资源开发保护水平整体偏低且波动变化,而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水资源开发保护水平与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布呈现 “东部高,中西部低”的非均衡性;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增长趋势,2019年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处在中级耦合阶段的有上海(0.714)、江苏(0.739)、浙江(0.693),其余省市处于初级耦合或勉强失调阶段,整体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态势;2019年的障碍因子出自水资源开发保护系统的占比75%,包括全年完成造林面积、城市节约用水量等。总体而言,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开发保护-绿色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受人类活动和资源禀赋影响较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超毅 李兰
文章以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绿色物流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的动态演进特征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绿色经济之间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实现了从勉强协调等级向初级协调等级的转变;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协调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且各地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和政府支持是影响两系统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且多数因子在与其他因子叠加后会产生双因子增强作用。由此,文章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物流与绿色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爽 周天凯 樊琳梓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10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SBM模型对各城市绿色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利用面板Tobit模型探索了绿色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较好,呈现"V"型变化趋势;各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差距显著,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绿色水平依次降低,其中武汉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的三大增长极;绿色发展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U"型关系,大部分城市位于"U"型曲线的上升一方,对外开放、科技投入、经济集聚和环境规制有助于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而产业结构则阻碍了城市绿色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肖金成 刘通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保护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红贵 赵路
以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为研究视角,从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7—2016年长江经带11省(市)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所得数据从空间尺度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在-0.4~0.37之间。其中,上海最优,四川最差,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从下游地区到中游地区再到上游地区呈逐渐递减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指数显著为正并呈现空间正相关特征。因此,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必须发挥下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下游地区和中、上游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绿色承接产业转型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