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5)
- 2023(18395)
- 2022(15431)
- 2021(14285)
- 2020(12030)
- 2019(27861)
- 2018(27784)
- 2017(53150)
- 2016(29260)
- 2015(32926)
- 2014(33253)
- 2013(32387)
- 2012(29417)
- 2011(26479)
- 2010(26857)
- 2009(24974)
- 2008(24469)
- 2007(21773)
- 2006(19526)
- 2005(17555)
- 学科
- 济(116291)
- 经济(116139)
- 管理(84986)
- 业(77653)
- 企(65217)
- 企业(65217)
- 方法(50277)
- 数学(42709)
- 数学方法(41930)
- 中国(33143)
- 农(31328)
- 财(29433)
- 业经(26999)
- 学(26543)
- 制(25324)
- 地方(24721)
- 理论(22071)
- 农业(20583)
- 贸(18550)
- 贸易(18538)
- 体(18406)
- 银(18398)
- 银行(18348)
- 务(18063)
- 财务(17967)
- 财务管理(17929)
- 易(17926)
- 环境(17908)
- 和(17907)
- 融(17518)
- 机构
- 大学(414411)
- 学院(412766)
- 管理(159301)
- 济(157622)
- 经济(153872)
- 研究(139330)
- 理学(136928)
- 理学院(135321)
- 管理学(132476)
- 管理学院(131736)
- 中国(103792)
- 京(90354)
- 科学(87875)
- 财(76120)
- 所(70188)
- 农(66545)
- 江(66301)
- 研究所(63737)
- 中心(62633)
- 业大(61370)
- 财经(59855)
- 范(57089)
- 北京(56714)
- 师范(56489)
- 经(54135)
- 农业(51938)
- 院(51260)
- 州(50767)
- 经济学(47031)
- 师范大学(45586)
- 基金
- 项目(278510)
- 科学(218746)
- 研究(202937)
- 基金(200575)
- 家(174930)
- 国家(173500)
- 科学基金(149144)
- 社会(126841)
- 社会科(120040)
- 社会科学(120009)
- 省(110091)
- 基金项目(105676)
- 自然(97484)
- 自然科(95194)
- 自然科学(95172)
- 教育(94286)
- 自然科学基金(93403)
- 划(92063)
- 资助(83396)
- 编号(83148)
- 成果(68509)
- 重点(62570)
- 部(60527)
- 发(58752)
- 课题(58721)
- 创(57014)
- 创新(53246)
- 科研(52713)
- 教育部(51756)
- 国家社会(51552)
- 期刊
- 济(178165)
- 经济(178165)
- 研究(123184)
- 中国(84321)
- 学报(66633)
- 科学(60825)
- 农(60757)
- 管理(60519)
- 财(58834)
- 教育(51813)
- 大学(50714)
- 学学(47383)
- 农业(41309)
- 技术(36819)
- 融(35521)
- 金融(35521)
- 业经(29493)
- 财经(29146)
- 经济研究(27687)
- 经(24918)
- 问题(24260)
- 图书(21802)
- 业(21380)
- 版(19794)
- 科技(19729)
- 理论(18903)
- 技术经济(18901)
- 统计(18699)
- 现代(18525)
- 资源(17869)
共检索到616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慧君 张卫良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载体,以大都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成为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开始主导国家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有利于解决行政区划分割造成的区域经济联系松散、产业分工配置不合理、综合治理缺乏整体性等问题。李琳教授撰写的《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模式选择与机制研究——基于市场、产业、空间三维视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3月出版)一书,以中国新经济横轴的中部支撑——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以市场基础、产业支撑、空间载体三重维度为分析逻辑,探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模式选择、发展机制及实现策略,视角独到,论证严谨,方法创新。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琳 谈肸 徐洁
从市场一体化的支撑因素和表征因素两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城市群市场一体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综合指标和复合指标,运用投影寻踪聚类评价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1999-2013年间的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估与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15年间市场一体化水平得到了加速提升,但发展的协调性不足,还处于以城市间联系度为单一支撑的较低级发展阶段;三大分城市群市场一体化水平呈现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的梯级分布格局;武汉城市圈市场一体化呈现出"四要素协同驱动"特征,环长株潭城市群呈现出以城市间联系度为主导推动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单要素驱动"特征,环鄱阳湖城市群则呈现出以城市间联系...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市场一体化 评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雪松 孙博文
实现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区域一体化,既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也能够向西部传递发展势能,缩小西部与中东部的差距。参照了世界银行从密度、距离与分割3个维度对区域一体化的界定,构建了区域一体化评价体系;采用2000~2010年数据,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内部区域一体化进行测度与比较分析。研究显示:(1)长株潭城市圈区域一体化水平最高,武汉城市圈次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最低,但三大城市群一体化水平都呈现逐渐增长趋势;(2)三大城市群在市场一体化、行政一体化及社会一体化变化水平差异明显但总体差距逐渐缩小;(3)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推动下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水平进程最快...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耀彬 喻群 李汝资
本文从市场一体化、产业分工、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与保障六方面构建了城市群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演进格局进行了测度,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方法进一步对各城市群产业融入份额及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总体上还处于初中级发展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分维度过程不仅体现在整个城市群发展的水平上,而且体现在各个子城市群的空间分异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群经济总量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三次产业内部竞争不仅体现在竞争份额不同上,而且体现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耀彬 喻群 李汝资
本文从市场一体化、产业分工、城乡统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与保障六方面构建了城市群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演进格局进行了测度,运用动态偏离-份额方法进一步对各城市群产业融入份额及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总体上还处于初中级发展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程度的分维度过程不仅体现在整个城市群发展的水平上,而且体现在各个子城市群的空间分异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群经济总量差距呈现出扩大趋势;长江中游城市群三次产业内部竞争不仅体现在竞争份额不同上,而且体现在发展潜力上也存在较大差距上。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成立跨区域协调管理机构、建立跨区域合作共享机制、拓展城市群产业链融通机制、推进产业一体化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卢新海 陈丹玲 匡兵
研究目的:揭示并分析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间的耦合交互关系,从空间效应视角探寻两者协调发展路径。研究方法:SVR算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效率间存在彼此影响、相互约束的耦合协调关系;(2)2003—2015年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局部差异显著;(3)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耦合效应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逐步显化,这种相关性主要表现为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研究结论:根据产业一体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耦合特征,制定差异化的产业发展策略和城市土地利用管控策略,推动产业与土地要素的高效融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葛堃 邹珊 张东祥 卢新海 陈丹玲
架构产业一体化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逻辑框架的基础上,运用SVR算法、SBM-DEA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PVAR模型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对GTFP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2004—2017年,产业一体化与GTFP均表现波动上升趋势且呈中度协调状态,但产业一体化整体滞后于绿色经济发展;长期来看,产业一体化对GTFP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其逆向过程并不明显;短期来看,产业一体化对GTFP的驱动作用由强转弱,GTFP对产业一体化的冲击效应却始终微弱,说明产业一体化是GTFP的直接驱动变量,相反则不成立。
关键词:
产业一体化 GTFP 影响 PVAR模型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魏后凯 朱焕焕
采用经济联系强度和经济隶属度方法 ,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范围和腹地层次进行界定和划分,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是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三圈(群)组成的多中心城市集群,其空间范围分为核心区、紧密腹地和竞争腹地三个层次。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将经历圈内一体化、三圈融合和高度一体化三个阶段。当前应把圈内一体化与三圈(群)融合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步推进,着力强化城市群竞合意识,改革现行政绩考核制度,搭建三圈融合的支撑平台,建立长效的统筹协调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龚胜生 张涛 丁明磊 梅琳 吴清 葛履龙 储环
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必须构建完善的区域合作机制。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间的合作以政府间的合作较多,而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间的合作较少;其合作以交通、旅游、文化、商务等为重点,以联席会议为主要形式。当前合作主要存在国家层面支持力度不够,非政府组织作用未充分发挥,区域利益共同体尚未形成,区域城镇化水平不高,区域一体化程度不够,合作保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完善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机制,要抓紧编制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设置协调建设的专门机构,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主体作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完善法律制度保障。
关键词:
长江中游 城市群 合作机制 非政府组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丹玲 卢新海 张超正
从理论层面揭示区域一体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ULUE)的内在机理,构建区域一体化背景下"规模+结构+集聚"的ULUE测度体系,并综合利用小波神经网络、空间分异模型和空间回归分析探索2003-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的空间关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从2003的0.561 4增长至2015年的0.811 1,且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②ULUE并非随机分布,而是具有空间上的关联特征和集群趋势。且由于不同集聚区内扩散效应在空间上渗透不均衡,其关联性主要表现为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③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江中游城市群ULUE在空间关联上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和"门当户对"的特征,地理位置的空间相邻、投资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似是其空间关联的主要成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大均
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的旅游大数据为旅游流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数据来源。基于网络游记攻略文本数据的挖掘,运用GIS空间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的空间格局及其发展模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逐渐形成了以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为重要支撑的"品"字型格局,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强的行政藩篱效应;旅游流空间差异明显,长沙市→湘潭市、上饶市→景德镇市、长沙市→岳阳市、武汉市→宜昌市等是主要流动方向;旅游流网络整体结构比较松散,且不均衡性强,主要由少数节点控制,系统内部存在较强的凝聚性;武汉市、长沙市是核心节点,南昌市是次核心节点,九江市、上饶市、宜昌市、岳阳市等是重要节点;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处于延伸扩展模式发展阶段,在城市群旅游流内部存在多个子嵌套系统。最后,就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流空间的优化,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玉姣 蒋惠园
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统演化机制,包括共生单元之间的竞争协同机制,以及共生单元与共生环境之间的正负反馈机制。长江中游城市群物流共生系统的共生演化,应增强物流供给主体、需求主体、支持主体等共生单元的共生能力;提升共生系统的共生界面,如优化长江中游城市群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制定物流服务标准体系等;优化共生系统的共生环境,如政治环境、市场环境、科技环境、人文环境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美喆 刘寒波
文章基于2007-2016年长江中游城市群40个城市的数据,根据不同污染物的外溢性程度将其分类用以反映环境质量,通过构建动态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省以下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通过空间溢出和财政竞争机制扭曲了地方政府行为,降低了环境质量。对于外溢性较强的二氧化硫,财政分权的空间溢出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且通过压缩环境治理支出这一渠道增加了其排放量;对于外溢性较弱的工业废水,财政分权的财政竞争效应表现得更为明显,且通过压缩环境治理支出和调整产业结构两大渠道增加了其排放量。"十二五"前后,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趋于减弱,正面促进作用不断增强。据此,从健全城市群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环境污染治理的专项转移支付体系、实行多样化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城市群环境质量的提高与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中国式财政分权 环境质量 长江中游城市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勇 刘军
通过对产业生态化、生态效率内涵关系的梳理,以生态效率作为测度产业生态化程度的指标,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首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1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4个城市各相关指标进行了处理,然后将新的投入产出数据代入DEA模型当中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结论显示:1使用PCA-DEA方法评价得出的产业生态化效率结果较直接使用DEA方法更为科学;22010—2012年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先上升后下降,但是纯技术效率一直处于改进状态;3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产业生态化效率的无效性主要来源于规模效率低下,尤其是产业规模不在最优状态。最后,提出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生态化效率改进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产业生态化 生态效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邵璇璇 姚永玲
在"流空间"视角下,基于引力模型,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NA"方法计算了当前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的整体密度、中心性指标,并划分凝聚子群,进行稳健性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网络初步形成,但核心性弱、联系松散、派系分割、行政边界阻滞明显,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偏离,空间结构亟待优化;地理邻近性对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的影响依然深刻,但城市间的交通可达性、劳动市场规模、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投资、产业结构等差异关系的影响日渐显著。认为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结构的优化,应突破客观地理因素的限制,使长江中游城市群成长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