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52)
- 2023(14914)
- 2022(12862)
- 2021(11964)
- 2020(9751)
- 2019(22403)
- 2018(22486)
- 2017(42666)
- 2016(23106)
- 2015(26035)
- 2014(26278)
- 2013(26288)
- 2012(24624)
- 2011(22620)
- 2010(22905)
- 2009(21139)
- 2008(20432)
- 2007(18168)
- 2006(16390)
- 2005(14868)
- 学科
- 济(113969)
- 经济(113869)
- 管理(65437)
- 业(60733)
- 企(49352)
- 企业(49352)
- 方法(41922)
- 数学(35538)
- 数学方法(35194)
- 中国(30277)
- 地方(29575)
- 农(26847)
- 业经(24449)
- 学(23618)
- 财(20775)
- 农业(18584)
- 制(17745)
- 贸(17618)
- 贸易(17601)
- 和(17507)
- 地方经济(17249)
- 环境(17020)
- 易(16925)
- 理论(16747)
- 银(15879)
- 融(15856)
- 金融(15854)
- 银行(15837)
- 发(15481)
- 行(15294)
- 机构
- 大学(339489)
- 学院(337990)
- 济(141801)
- 经济(138755)
- 管理(132051)
- 研究(121222)
- 理学(112866)
- 理学院(111543)
- 管理学(109781)
- 管理学院(109170)
- 中国(90068)
- 科学(74433)
- 京(74224)
- 所(62163)
- 财(62094)
- 研究所(56354)
- 农(53882)
- 中心(53164)
- 江(50479)
- 财经(49105)
- 业大(48454)
- 北京(47994)
- 范(46774)
- 师范(46372)
- 经(44481)
- 院(43757)
- 经济学(42360)
- 农业(41703)
- 州(41420)
- 经济学院(37681)
- 基金
- 项目(223500)
- 科学(174888)
- 研究(165199)
- 基金(160128)
- 家(139095)
- 国家(137887)
- 科学基金(117618)
- 社会(103520)
- 社会科(98076)
- 社会科学(98050)
- 省(87417)
- 基金项目(84923)
- 自然(75230)
- 教育(74595)
- 自然科(73315)
- 自然科学(73301)
- 划(73243)
- 自然科学基金(71962)
- 编号(67798)
- 资助(66094)
- 成果(55628)
- 发(51861)
- 重点(49929)
- 部(48760)
- 课题(47152)
- 创(45675)
- 创新(42539)
- 国家社会(42144)
- 科研(41733)
- 教育部(41651)
- 期刊
- 济(168661)
- 经济(168661)
- 研究(106727)
- 中国(69581)
- 学报(52199)
- 管理(51283)
- 农(49649)
- 科学(48868)
- 财(44906)
- 教育(39651)
- 大学(38930)
- 学学(36216)
- 农业(34625)
- 融(30540)
- 金融(30540)
- 技术(30346)
- 业经(26754)
- 经济研究(26723)
- 财经(24449)
- 问题(21459)
- 经(21021)
- 图书(20363)
- 技术经济(18042)
- 业(17979)
- 理论(16627)
- 科技(16509)
- 资源(16462)
- 现代(15876)
- 商业(15447)
- 贸(15183)
共检索到520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义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永瑜
经济发展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文章在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和分类的基础上,认为现有研究方法要么体系科学,但可行性差,要么可行性较强,但研究结论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最后简要阐述了建立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证框架。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研究方法 述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喜峰 李富强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我国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产业安全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安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发展背后都有水资源的支撑,都有水资源的纽带关系,保障这些安全都要符合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要求。本文以东北地区作为典型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方法分析国家经济安全、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是突破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黑龙江、吉林、辽宁这三个省份制造业结构总体上都不利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增加。采掘业,电力热力、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建筑业、服务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将有利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增加。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都有利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是农业用水减少的最主要驱动力。对于制造业来说,节水型技术进步是主要的驱动因素。也就是说,通过节水型技术进步,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增加。能源投入的技术进步是次要的驱动因素。黑龙江、吉林、辽宁需要转变制造业的发展方式,调整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以及制造业朝着价值链更高端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殿茹 赵淑芹 李献士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选取了四个方面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了重点评价,分析了水资源对本区域经济发展压力态势,得出了相应结论。结果表明:本区域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是明显的,且呈动态趋势。为了解决本区域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应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以保证本区域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超 童绍玉 彭海英
[目的]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脱钩关系是实现地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方法]基于脱钩理论和方法,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出刻画系统间变化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的指标体系,对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脱钩程度、脱钩类型及脱钩的时序变化和空间格局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滇中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历了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脱钩指数呈现出"M"型波动变化趋势、剪刀差经历"V"型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超 王蕾娜 张东山 张亚雷
水资源承载力是影响缺水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小城镇地区水资源和经济社会耦合研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动态分析和预测水资源承载力约束下小城镇经济持续发展的规模、产业结构及人口数量。以我国内陆缺水小城镇——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为例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和情景分析表明: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太仆寺旗逐渐由工程型缺水转变为资源型缺水;协调发展模式是太仆寺旗在水资源承载力约束下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同时,论文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业生产结构和建立公民节水体系三方面提出了太仆寺旗构建节水型经济社会体系的对策,可以为小城镇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小城镇 系统动力学 仿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超 童绍玉 彭海英
[目的]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脱钩关系是实现地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方法]基于脱钩理论和方法,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出刻画系统间变化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的指标体系,对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脱钩程度、脱钩类型及脱钩的时序变化和空间格局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滇中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历了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脱钩指数呈现出"M"型波动变化趋势、剪刀差经历"V"型变化;(2)滇中城市群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脱钩程度及时序呈现波动变化,强脱钩状态占整个研究期的37.5%,且脱钩指数均在T6(2011~2012)或T7时期(2012~2013)达到最高值,脱钩程度及空间格局呈现一定的演变趋势,以昆明和楚雄最为剧烈,曲靖和玉溪次之,而楚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结论]研究结果与滇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相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永辉
生态承载力研究在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探讨了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发展过程,研究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针对生态承载力持续承载下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评价,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经济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雪萍 梁玉磊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否良好是以综合生态承载力作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综合生态承载力是以计算该地区的生态供容能力和生态足迹,以求得生态盈余或是赤字的方法来探究一个地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文章通过对湖北省综合承载力的测算,得出湖北省的生态状况不容乐观,经济发展已经不具有可持续性,论文最后提出要尽可能的采取低耗高能技术以降低生态足迹,同时努力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提高生态承载力,从而使湖北省的经济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下得以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忠海 袁虹
文章在介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徐州市1998—2004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徐州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趋势,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采用经济学的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解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鹏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力之一。文章通过分析和比较几种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方法,从中总结出供需比较的理念,并在此理念基础上,利用指标体系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均值化法对西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庆旭 何春阳 史培军 赵媛媛 杨洋
水资源是人与其他生命系统不可缺少的一种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条件。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和环境质量,水资源影响着城市的社会经济水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内,北京经历了快速的国民经济发展,但这也对水资源造成了更大的压力,使得北京成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由于未来的经济和人口发展规划对水资源供给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论文利用系统动力学(SD)的原理和方法,首先构建了气候干旱和经济发展双重压力下的北京水资源承载力模型,进而在中国北方干旱化大背景和北京城市规划目标的基础上,设计了规划发展情景、气候干旱情景和适应对策情景并进行了模拟分析。1990~2005年的模型检验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宁生,匡耀求
本文提出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计算了 1978— 1995年广东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 :①经济资源是广东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 ;② 1989年以后 ,广东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 ,进入相对富余状态 ;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广东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文
一个地区能够容纳多少人口,并不取决于当地的幅员大小,而是取决于当地的资源能够维持多少人的生存和发展。在现代社会,受自然环境所制约的人口承载力会随着经济发达程度、资本存量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而提高。从这一原理来看,正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中国西部地区环境容量的有限性,解决人口与环境间的恶性循环是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慧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分析了1978—2006年29年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土地资源是新疆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1990年以后,新疆实际承载人口数量又超过经济资源承载力;③自然资源利用不充分、实际人口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是新疆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新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