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25)
2023(14320)
2022(12453)
2021(11592)
2020(9674)
2019(21997)
2018(21938)
2017(42203)
2016(22801)
2015(25508)
2014(25610)
2013(25495)
2012(23579)
2011(21530)
2010(21565)
2009(19888)
2008(19130)
2007(16809)
2006(14839)
2005(13240)
作者
(66984)
(55630)
(55148)
(52721)
(35435)
(26683)
(25156)
(21913)
(21167)
(19904)
(18940)
(18719)
(17740)
(17679)
(17190)
(17146)
(16408)
(16302)
(15907)
(15773)
(13769)
(13727)
(13383)
(12679)
(12528)
(12266)
(12255)
(11996)
(11228)
(10847)
学科
(108268)
经济(108162)
管理(63284)
(58163)
(48640)
企业(48640)
方法(43808)
数学(37891)
数学方法(37506)
中国(25148)
地方(24147)
(23088)
(23002)
(21638)
业经(21382)
(17077)
贸易(17068)
(16676)
(16483)
理论(15784)
(15530)
农业(15438)
地方经济(15011)
(14941)
金融(14940)
环境(14588)
(14454)
银行(14408)
(13798)
技术(13503)
机构
大学(332482)
学院(327967)
(138753)
经济(135877)
管理(127758)
研究(116565)
理学(110616)
理学院(109344)
管理学(107502)
管理学院(106897)
中国(84640)
科学(70940)
(70903)
(60742)
(59420)
研究所(54175)
(51463)
中心(50872)
财经(49101)
业大(47920)
(46825)
北京(45270)
(44651)
(44339)
师范(43970)
经济学(42496)
(41951)
农业(40468)
(38002)
经济学院(37942)
基金
项目(222102)
科学(174406)
基金(161810)
研究(161589)
(141181)
国家(140058)
科学基金(119478)
社会(102624)
社会科(97323)
社会科学(97297)
基金项目(85683)
(85338)
自然(77341)
自然科(75525)
自然科学(75509)
自然科学基金(74153)
教育(73571)
(72415)
资助(67013)
编号(64699)
成果(53464)
重点(49659)
(49265)
(47693)
(45608)
课题(44732)
创新(42643)
教育部(42317)
科研(42236)
国家社会(42221)
期刊
(155252)
经济(155252)
研究(102778)
中国(61541)
学报(52525)
管理(48542)
科学(48135)
(46716)
(44442)
大学(39601)
学学(37074)
教育(35697)
农业(32673)
(28341)
金融(28341)
技术(27424)
经济研究(25964)
财经(24644)
业经(22622)
(21210)
问题(19787)
图书(17258)
(17042)
技术经济(16881)
理论(16330)
科技(15636)
(15173)
世界(15011)
现代(14842)
实践(14648)
共检索到488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陈继勇  彭斯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福  
近50年来美国经济周期出现了稳定化的趋势,其中二战之后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比二战之前有明显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比80年代之前亦有显著下降。引起这种经济周期稳定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美国宏观经济学界对这一现象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对该领域的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了比较,并从美国的争论中得出了对中国有借鉴意义的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华  
利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GDP增长率反映海峡两岸的经济周期波动,针对二者的相关分析表明,1990年以来,海峡两岸经济周期已经呈现一定程度的协动性特征,并且这种协动性具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在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传导机制方面,直观判断,两岸贸易往来与台商对大陆投资是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传导渠道,但世界市场经济景气波动的冲击影响也不容忽视。由于受两岸经济规模和结构的差异、两岸经贸交流的不对称性、大陆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以及经济运行规律之外政治干扰和政策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还未完全呈现其应有规模。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开忠  欧阳一漪  王宇光  
通过研究1979—2017年我国31个省(区市)经济周期的波动特征和协动性水平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省域经济周期波动呈现平滑化、微波化特征,1995年后协动性水平明显增强,密度、距离、分割、异质性(即"4D")对省域经济周期协动性均具有显著影响。在"4D"影响中,地理毗邻与周期协动性负相关,反映出我国相邻各省域间分割严重,行政和贸易壁垒问题较强;人均GDP差距与周期协动性正相关,反映出我国省域经济周期协动性水平整体虽然提高,但人均收入扩大的趋势尚未改善。在分区域"4D"影响分析中发现,东部地区受外商直接投资度、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最大,中部地区受对外开放度、人均GDP差距影响最大,西部地区受对外开放度、产业结构差异影响最大。地理毗邻变量在东、中、西部三地的回归结果均不显著,说明三地内部省域分割仍然比较严重,区域一体化程度有待提高。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曹永福  
次债危机之前关于美国经济周期"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的讨论曾经是宏观经济学界的一个热点,本文在危机过后对"大缓和"涉及的各种假说进行跟踪研究。研究发现,在美国新一轮经济周期中冲击的传导机制大大增强了,过去受到肯定的因素如产业结构演化、库存管理改善等对弱化宏观经济波动仍然发挥了一定作用,次债危机使得各界对金融创新的"双刃剑"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沈悦  申建文  
2000-2009年的季度数据说明美国股票市场、信贷市场波动对中国经济影响明显。同时,重点阐述了次贷危机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这三个金融子市场向中国传导的机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星  陈乐一  
文章在充分考虑中美两国贸易结构与贸易条件等实际因素的基础上,对美国经济周期波动通过货物贸易途径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美国不仅可以通过其与我国密切的货物贸易往来对我国经济周期产生影响,还可以通过其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力对我国经济周期产生影响。其中,美国进口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大于美国出口波动所产生的影响,而两国贸易条件与贸易结构变动产生的影响则不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继勇  彭斯达  
美国是知识经济兴起最早、发展最快、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美国经济资源的转换、增长机制的变革、投资效率的提高、生产与市场的协调,从而使美国经济运行具有了内在的稳定性,适度增长期延长,波动幅度减小,爆发危机的可能性下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国富,崔斌  
“九五”期间我国经济周期的变动趋势与预测吴国富崔斌ABSTRACT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ofperiodicalfluctuationexistintheeconomicrun-ninginourcountry,thech...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陆晓明  
美国就业和经济周期的关系在过去20年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就业随GDP复苏增长,发展到无就业复苏,在近几年又进一步发展成低就业增长。成因主要是企业在总需求不足时,更有可能通过降低劳动投入增加利润。从微观和静态地看,这种方法可为企业增加利润,但从宏观和动态地看,它会产生成本节约悖论:企业节约成本意在增加利润,但系统性成本节约的结果却是企业利润和GDP减少。这一现象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普遍存在,它不易解决,然有缓解之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小莉  
文章基于1996—2015年中美季度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微观角度考察在SITC标准下1级分类的10类贸易商品与中美经济协动关系。结果显示:SITC0、SITC1、SITC2、SITC3、SITC7、SITC9贸易规模与中美经济协动性表现出正相关,具有顺协动性;SITC4、SITC5、SITC6、SITC8贸易规模与中美经济协动表现出负相关,是逆协动性的;稳健性检验表明各类贸易与中美经济协动关系比较稳定,但总体上顺协动性商品在中美贸易中的比重逐渐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