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65)
2023(5331)
2022(4358)
2021(3793)
2020(2965)
2019(6411)
2018(6190)
2017(11760)
2016(6028)
2015(6798)
2014(6982)
2013(7075)
2012(6954)
2011(6657)
2010(7044)
2009(6803)
2008(6671)
2007(6029)
2006(5676)
2005(5447)
作者
(18740)
(15837)
(15737)
(15274)
(10301)
(7406)
(7084)
(6158)
(6027)
(5681)
(5673)
(5211)
(5140)
(5115)
(4941)
(4934)
(4659)
(4579)
(4467)
(4226)
(4088)
(3904)
(3784)
(3745)
(3675)
(3625)
(3352)
(3281)
(3084)
(3084)
学科
(55974)
经济(55942)
管理(18510)
方法(15956)
地方(14723)
数学(13232)
(13100)
数学方法(13099)
地方经济(11650)
(11546)
企业(11546)
中国(10179)
(9987)
业经(9738)
理论(7112)
经济学(7068)
(6668)
(6471)
环境(6180)
(6161)
(6135)
金融(6135)
(5745)
(5659)
产业(5520)
(5381)
(5160)
(5045)
银行(5042)
(4913)
机构
大学(107151)
学院(105471)
(56792)
经济(55818)
研究(39196)
管理(37344)
理学(31541)
理学院(31167)
管理学(30701)
管理学院(30492)
中国(29011)
(24407)
(21924)
科学(20590)
经济学(19684)
(19421)
财经(19372)
(17431)
经济学院(17246)
研究所(17244)
中心(16163)
(15581)
(14312)
北京(14264)
师范(14247)
财经大学(14135)
(13570)
(12216)
社会(11950)
科学院(11783)
基金
项目(59745)
科学(47616)
研究(45413)
基金(44335)
(37267)
国家(36983)
社会(32235)
科学基金(31894)
社会科(30607)
社会科学(30601)
基金项目(22357)
(21870)
教育(20180)
资助(18324)
(17818)
自然(17668)
自然科(17224)
自然科学(17220)
编号(17011)
自然科学基金(16911)
成果(14675)
(14221)
国家社会(13990)
(13690)
重点(13512)
(13361)
经济(13242)
教育部(12387)
发展(12380)
(12221)
期刊
(72997)
经济(72997)
研究(39811)
(18938)
中国(18747)
管理(17261)
经济研究(12850)
学报(12680)
科学(12520)
财经(11550)
大学(10373)
(10251)
(10032)
学学(9838)
技术(9572)
(9483)
金融(9483)
问题(9130)
教育(9115)
业经(8392)
技术经济(7488)
(6694)
统计(6623)
农业(6508)
世界(6388)
经济学(6067)
国际(5918)
经济问题(5837)
(5622)
经济管理(5395)
共检索到1704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中意  
推动共同富裕,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也要重视发挥国家调节的作用。市场调节有诸多固有的缺陷,需要国家调节进行“纠偏”,才可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一些领域,特别是在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市场调节不愿或不宜进入,此时就需要国家调节进行“补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进入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刻,需要国家调节引导经济的转型发展。国家调节是否充分以及国家调节的质量如何,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质量以及推动共同富裕的进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连专  
经济法是国家规范经济主体与政府组织行为的制度与规则。本文以经济法的内在精神为切入点,对经济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政治及法哲学基础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燕  
新经济的兴起和发展,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的生存和思维方式,进而对会计基础理论产生了广泛而全面的影响,具体而言,对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原则等理论产生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蕊  
改革开放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相关理论的创新,相继进人一个高峰期。学术界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同时,注重其在"中国化"过程中的新动态。理解的目的是服务于学习,学习的目的是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为其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由此引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一,所谓"机遇"表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从区域性扩散为全球性,人们重新将目光聚拢到这一基础理论上,从中寻求答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由此彰显出强大的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岩   王为农  
经济法作为一种调整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对其基础理论的研究,仍然是个薄弱环节。我们认为,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不能割断历史发展,更不能脱离经济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找到经济法的本质特征。本文试图从经济活动的深层领域,并结合经济法产生的历史来考察经济法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以期对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仕兵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法律制度均产生各种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经济法的发展必将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法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法律文化的影响,从而使得我国经济法的发展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晓伟  
史文清教授主编的《新编经济法教程》最近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我有幸在该书付梓时通读了这本新著。读后深深地觉得这是一本颇有特色和新意的经济法专著兼教材。《新编经济法教程》不落俗套,打破了经济法专著和教材惯有的以法为本的撰写体例,开拓思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游文丽  
2006年我国推出一套全新的会计准则,税收及相关法律制度也有一些新内容,除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等正在制定中外,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法律制度已经出台了许多新的规定,还有就是在会计法中对信息披露制度的新规定,应注意学习掌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金海年  
在当前的国内国际财税政策剧变的特殊形势下,《大国税改》一书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书既包括了对美国减税等热点问题的深入剖析,更有长远深入的系统性思考。作者站在大国崛起的视角分析了美国进步时代以来120多年的制度改革、税制演化的历史过程,不仅关注税收制度的改革,而且分析了整个大国兴衰的历史规律,美国正是在这一百多年中从原来的追赶型国家变成了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晏智杰  
20 0 0年 5月 2 8日上午 ,来自首都经济界、学术界和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 1 0 0多位专家、学者和官员相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以畅谈 2 1世纪经济学在中国发展的方式庆祝经济学院成立十五周年。与会者既有享有盛誉的老一辈经济学家 ,又有在理论建设中卓有建树的中青年经济学者。大家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中共同关注的理论热点和实践焦点 ,对 2 1世纪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这一重大命题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现将理论研讨会部分发言选登如下。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懿  
福利经济学是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它以主观价值论为基础,研究经济活动或政策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从而为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论题是研究生产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的最适度条件,以此来判断经济活动是否符合社会效益。它有别于其他学派的主要特征是把实证研究的分析方法与伦理评价结合起来,成为一种规范经济学。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亚军  
中国人口老化正以较快的速度发展,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会使各代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将给国家财政带来什么影响?本文将对代与代之间的经济交往关系进行剖析,并以这些剖析中得到的主要结论为基点来回答上述问题。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高产  
集聚经济有很多潜在的源泉,其中一些已被马歇尔所提出,包括知识外溢、劳动力市场蓄水池和投入品共享等。后来的一些经济学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国内市场效应、消费经济性和寻租相继进入了经济学家的视野。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全面揭示了城市集聚经济产生的原因和趋势,并在最后的结论中进行了评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知博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保障,而以社会利益为本位、追求社会实质公平正义恰是经济法的本质和永恒的价值追求,两者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和同质性。基于此,文章就如何发挥经济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了建立对弱势群体的倾斜性保护制度;强化强势市场主体的社会性责任制度;推行公益诉讼三个方面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