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
2023(1354)
2022(1151)
2021(1117)
2020(806)
2019(1579)
2018(1415)
2017(2602)
2016(1478)
2015(1677)
2014(1820)
2013(1734)
2012(1743)
2011(1420)
2010(1360)
2009(1330)
2008(1354)
2007(1249)
2006(968)
2005(945)
作者
(3864)
(3048)
(2997)
(2945)
(2030)
(1540)
(1497)
(1226)
(1173)
(1165)
(1068)
(1050)
(982)
(949)
(945)
(909)
(906)
(887)
(845)
(845)
(796)
(770)
(752)
(749)
(737)
(701)
(691)
(650)
(640)
(608)
学科
(4727)
经济(4723)
文化(3685)
(3424)
企业(3424)
管理(3190)
理论(3091)
(2584)
教育(2474)
方法(2427)
业经(2166)
产业(2001)
(2001)
中国(1973)
市场(1934)
文化产业(1768)
文化市场(1768)
经济理论(1757)
(1601)
企业经济(1565)
思想(1495)
政治(1442)
思想政治(1365)
政治教育(1365)
治教(1365)
德育(1348)
研究(1309)
教学(1200)
地方(1127)
(996)
机构
大学(21967)
学院(21808)
管理(7016)
研究(6614)
(6055)
理学(6049)
理学院(5868)
经济(5846)
管理学(5690)
管理学院(5619)
(5056)
师范(5034)
(4779)
中国(4433)
科学(4263)
师范大学(4087)
(3321)
(3310)
(3083)
北京(3018)
研究所(2985)
教育(2834)
中心(2832)
(2771)
财经(2502)
(2280)
技术(2273)
(2197)
职业(2172)
(2019)
基金
项目(12226)
研究(9997)
科学(9575)
基金(8280)
(6824)
国家(6718)
社会(6277)
社会科(5892)
社会科学(5892)
科学基金(5742)
教育(4813)
(4753)
编号(4627)
成果(4444)
基金项目(4402)
(3997)
自然(3314)
自然科(3250)
自然科学(3249)
自然科学基金(3202)
文化(3102)
课题(3058)
资助(3035)
项目编号(3024)
(2906)
重点(2755)
(2649)
(2630)
规划(2609)
(2582)
期刊
(9323)
经济(9323)
研究(7920)
教育(5685)
中国(4326)
管理(4273)
学报(3438)
科学(3192)
大学(2858)
(2719)
图书(2703)
学学(2501)
书馆(2175)
图书馆(2175)
(1781)
(1750)
财经(1634)
(1518)
科技(1514)
(1345)
业经(1310)
(1295)
论坛(1295)
技术(1282)
农业(1251)
地理(1206)
发展(1162)
(1162)
社会(1087)
问题(1055)
共检索到339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东海  
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文化分布、组合和发展的空间差异及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20世纪20年代才成为人文地理学的独立分支。目前,国内对该学科的研究还刚刚起步,由夏曰云、张二勋先生主编的《文化地理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是国内第一本文化地理学著作,为丰富我国文化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作了艰苦的努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宁宁  朱竑  
在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宗教地理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外宗教地理学研究在新文化地理学思潮的影响下,促生出许多新的议题和研究方向。本文依循于人文地理学中地方、景观、现代性和尺度这4个重要概念,梳理了国外近10年宗教地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发现其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日益重视对"非正式神圣"场所的探讨;基于人本主义研究范式下的神圣地依恋研究;随着跨国主义兴起的宗教移民身份和认同研究;宗教文化景观所暗含的政治和象征性意义的解读;宗教的多尺度分析,以及神圣与世俗间的互动分析等等。在总结国外宗教地理研究的新态势的基础上,对宗教的定义、宗教地理学与宗教性地理学的辩证关系、宗教地理学的研究趋势等进行了探讨和反思,以期为中国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广义宗教地理的本土研究提供新的借鉴。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爱利  刘福承  邓志勇  刘敏  姚长宏  
声景是文化景观的重要构成,在塑造地域文化个性、培育地方身份认知、确立居民地方感知等方面,具有特殊价值和独特优势。随着声景理念的不断推广,基于地理学视角对声景时空特征、空间意义和社会文化关联等方面的研究,不仅拓展和深化了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而且促进了地理学与声景学跨学科研究的融合发展。本文在对声景概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从声景的时空分异特征、声景与地方感知、声景与居民福祉、声景的社会文化关联、声景的地理实践应用、特殊音乐声景的地理学研究等6个方面,对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声景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以此构建了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特点和差异。国内文化地理学以音乐现象为主要基点,并逐渐扩展到音乐之外的其他声音类型;国外学者在音乐地理学之外,相对系统地采纳了声景学的理念和方法,拓展了地理学视角下声景研究的方法和路径。研究结果对拓展文化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实现基于声景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沛林  
作为人文地理学重要分支之一的文化地理学,在我国出现晚但发展快。纵观十余年来的发展情况,可大致概括为:(1)文化地理学理论从引进到消化进而有了较大的发展,(2)区域文化地理的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3)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从断代走向区域,(4)专题性文化地理的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5)综合性文化地理的研究从核心扩展到边缘。其总趋势是逐渐走向具体化、区域化、综合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敏  江荣灏  朱竑  
文化地理学以往对表征和话语的过度重视,引起了部分学者对"非表征"和"再物质化"的思考,呼吁关注日常生活中即时的、动态和无法被表征捕捉的实践和情绪,并重视物质实体的展演性、流动性、情绪塑造和符号交换的意义,引发和促进了新文化地理学对于情感、身体、实践、展演和日常生活等议题的关注。论文对"非表征"和"再物质化"的概念和核心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对"身份、认同及空间的构建""情感与空间氛围""身体与展演及意义"以及"权力与网络"4个相关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促进国内文化地理学对感知的、即时的和物质性的空间要素进行关注,并对新文化地理研究方法进行创新。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钱丽芸  朱竑  
国家级研究基金资助是目前国内学科领域内最高级别的研究支持。自1991年以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别资助文化地理学科16项和47项基金项目,促进了近20年来中国文化地理学发表成果的增长。论文通过文本分析法,研究国家基金资助下的中国文化地理学科发展区域分布现状、研究特点与质量。研究发现受基金资助的学者产出效率大致呈现上升态势;学科申请依托的学科门类逐渐向社会科学转向,学科间的交叉呈现多元化特征。课题依托单位几乎集中在几个重点院校,呈现圈层放射状分布。研究区域大致覆盖东部,中西部地区研究少,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多次被作为文化研究对象。在学科内部,获得基金资助的作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学科内在关联。研究反映了近20年来中国文化地理研究的学术轨迹和发展趋向,有助于中国文化地理学者了解和把握中国文化地理学发展趋势及相关基金项目的申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П.Н.斯捷潘諾夫  吟如  
列宁和斯大林曾多次指出,在研讨苏维埃建设的经济问题时,有研究高等技术的必要。1931年,斯大林在其"论经济工作人员底任务"一文中写道:"已经是,而且早已经是面向技术的时候了。已经是抛弃那种过时的不干预技术的旧口号,而要自己成为专门家,成为谙通事情者,成为完全內行的时候了。"苏维埃经济地理学家完全有责任来研究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方面。全俄电气化计划和历届斯大林五年计划,就是经济与技术以及与地理概念有机结合的鲜明例证——例如,对苏维埃经济发展基础的经济——技术与经济——地理的按区分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司同  赵厚福  
生态地理学是生态学与地理学的交叉性学科,是自然地理学下属的一个研究分支,其内容包括地理系统的空间分布、地理结构、生态地理要素之间的规律与制衡机制等。近年来,土地沙漠化、水土资源流失等一系列地理环境问题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治理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前提。想要正确保护生态地理,就必须正确认知生态地理,在这样的共识下,各国也更加注重生态地理学的教育与研究。中国很早以前已经把生态地理的保护列入国家发展的核心项目,明确指出想要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正确研究生态、管理生态,充分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合理探寻生态地理环境的"公共地理"属性,详细思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翟颖  程涛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人文因素关系规律的综合性科学,可以看作是自然与人文之间的桥梁。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深,以城市文化、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文化传播领域成为当代地理学新的研究重点,也为人文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雪铭  李建宏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受整个地理学界"文化转向"的影响,同时也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以及各种议题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种研究使自然地理学更趋于文化性。本文以"文化转向"作为自然地理学创新的1个视角,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核心内容等方面阐述了文化自然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并列举了自然地理学响应"文化转向"的3条研究线索;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从自然地理学角度开展"人居环境"和"环境意象"2个议题的研究;最后,强调自然地理学在进一步进行"文化转向"和创新的同时,应该保持住自身的性质、目标和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布鲁恩·斯坦利  刘爱利  
尽管空间、地方、区域、环境是所谓"永恒的地理命题",但大部分的人文、环境地理学研究中的"时间"主题都聚焦在研究地方、景观和区域的当前或过去,却少有研究者对其未来产生兴趣。研究的缺乏可能要归因于对此前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地理学者所做的相关研究不熟悉,或者对这些研究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估计不足。本文希望通过梳理在不同年代地理学界对未来地理学的研究做过哪些工作,以及未来还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贡献,来弥补这一缺陷。20世纪70年代早期,地理学者开始关注当时正在显现的后工业经济、社会的不同特征,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革新,城市未来,变化中的社会秩序,区域和全球尺度上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改造等一系列问题。部分未来地理学者从"带有地理色彩"的科幻作家们以及其他各学科的学者那里借鉴了许多观点和概念。这些学者们的代表作品,在文中列出的书目以及两本主要的跨学科杂志The Futurist(由世界未来学会出版)以及Future Studies中可以看到。未来学家们所使用的预测方法和模型多种多样,如趋势外推、交叉影响分析、模型模拟、情景假设、德尔菲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势和劣势。当前,对未来的研究已经引起了企业界、教育界、政策研究界等的重视,这一点可以从学术性刊物、奖项,以及对2050年及其以后的世界规划中,对未来研究的兴趣日益增长得到证明。对未来的研究聚焦于世界南方(发展中国家)、北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与人口,以及全球环境的未来,不仅需要考虑"确定性"(期待中的世界),也同样要考虑"不确定性"以及"不愿意看到却又可能出现"的一面。本文给出了当前至2050年时段地理学者可能需要考虑的29个重点研究主题,涉及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及环境地理领域。同时,本文还讨论了6个针对中国经济、文化、政治、环境领域未来发展的研究主题,包括中国的"绿色化",作为崛起的世界性强国的中国,中国消费者及其伦理观,作为全球创新领袖的中国,人口问题和数字鸿沟,以及未来的宗教/信仰问题。为便于对未来研究的讨论和分析,文中给出了7幅富有新意的专题图,分别描绘了欧洲世界的亚洲化趋势,未来的城市系统,重大洲际交通工程,不同区域的时间文化,自治区域和新的国家,以及环境地带迁移等。最后,本文建议中国地理学界运用德尔菲法,对中国的未来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审视。其结果对于区域和国家层面规划制订将是非常具有价值的,也将使地理学者在推动建设社会、环境美好未来的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时,地理学者也需要与其他学科的学者们紧密合作,共同研究与国家、区域乃至全球未来相关的"时间"主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季青  
美学是研究现实中的美好事物、人对世间审美认识的特点和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作的一般原则的科学。把美学规律运用到地理学中去,便产生了美学地理学。是美学和地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属人文地理学分支。美学地理学的发韧最早可以追溯到德国地理学家克利克。他在《关于一般地学的文集》里说道:“倘若一个地理学家不能象风景画家和诗人一样掌握地区美的特征,他描写的东西就欠缺真正的内容和最美的修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慧子  
本文运用科学哲学的方法,通过对地理学的科学主题及其问题起点被确立之后的发展变化的考察,主要讨论了作为一门科学的地理学走向成熟的一般图景。地理学具备了作为成熟科学的一些基本条件,是一门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远航  曾宇  
由林凤蕾编著的《体育地理学》一书是当代地域文化研究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的差异化资源供给产物,全书共包含8章25小节内容。其中,第一章为基础体育地理学的概述研究,分别针对研究对象、起源经过、学科属性、研究法则4个问题进行总结,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中国各大高等院校体育地理学课程的弊端性问题;第二章主讲体育学范畴下的空间布局概念,以空间扩散的方式,研究体育运动对地理学发展的促进性,再以中心地理论作为切入点,分析城市内部体育类场馆的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