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09)
2023(18450)
2022(15816)
2021(14988)
2020(12301)
2019(27850)
2018(27628)
2017(52401)
2016(28195)
2015(32062)
2014(31648)
2013(31411)
2012(28933)
2011(26570)
2010(26850)
2009(25056)
2008(24309)
2007(21557)
2006(19559)
2005(17542)
作者
(82065)
(68595)
(67774)
(64718)
(43300)
(32773)
(30609)
(26808)
(25983)
(24293)
(23324)
(23035)
(21665)
(21590)
(21048)
(20957)
(20012)
(19819)
(19517)
(19443)
(17262)
(16897)
(16397)
(15732)
(15402)
(15351)
(15057)
(15032)
(13893)
(13507)
学科
(132693)
经济(132560)
(77053)
管理(76901)
(54566)
企业(54566)
(52193)
方法(49640)
数学(43111)
数学方法(42641)
中国(34949)
农业(34681)
业经(30118)
地方(30070)
(28563)
(26839)
(23304)
环境(23064)
(22653)
贸易(22638)
(21973)
(18654)
(18648)
银行(18614)
(18528)
理论(18334)
(18008)
金融(18006)
(17903)
(17238)
机构
学院(410327)
大学(409694)
(175609)
经济(172030)
管理(157952)
研究(146350)
理学(135918)
理学院(134376)
管理学(132178)
管理学院(131435)
中国(111667)
科学(88754)
(87686)
(77405)
(76178)
(74264)
研究所(67355)
中心(65809)
业大(62243)
财经(60658)
(60506)
农业(59196)
(56350)
师范(55938)
北京(55912)
(55136)
经济学(53077)
(52146)
(48617)
经济学院(47543)
基金
项目(273950)
科学(215747)
研究(204115)
基金(198821)
(172756)
国家(171288)
科学基金(146176)
社会(131206)
社会科(123966)
社会科学(123933)
(105452)
基金项目(104987)
教育(91806)
自然(91798)
自然科(89501)
自然科学(89480)
(88345)
自然科学基金(87836)
编号(83727)
资助(81192)
成果(68523)
重点(61440)
(61222)
(60609)
课题(57176)
(55901)
国家社会(54521)
教育部(52267)
创新(52235)
科研(51450)
期刊
(205075)
经济(205075)
研究(126286)
中国(80767)
(76820)
学报(64114)
科学(60569)
(55741)
管理(55708)
农业(52306)
大学(49033)
学学(46213)
教育(44445)
(38788)
金融(38788)
业经(35109)
技术(33898)
经济研究(31454)
财经(30043)
问题(27403)
(25873)
(25251)
世界(21371)
技术经济(20746)
图书(20622)
(20383)
(20315)
资源(20139)
科技(19045)
理论(18861)
共检索到621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婧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所引发的联动性负面影响渐次显现,不仅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日常生活,降低了农村生活的幸福感,还严重掣肘了现代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阻力,不利于现实“三农”问题的解决。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要从梳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内在机理层面下功夫。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尽管牵涉因素甚多,但归根结底仍属于社会经济问题,因此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将其套入恰当的分析逻辑,并从多个角度进行研究结论的实证检验,进而为农村生态环境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行性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朝科  
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可以理解为自利者(民族国家、厂商、家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程中负外部性的累积和放大并超过环境自净力的结果。全球环境是国际性公共产品,它不能用"俱乐部产品"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和提供,只能依赖于建立一套有约束力的国际间联合生产体系,并重新设计现代商业和工业的运行规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纪志耿  罗玲  
小农经济为何存在?两百多年来,以西斯蒙第、伯恩斯坦和俄国民粹派为代表的“小农经济稳固论”者,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进行过多次思想交锋。据此不少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强调小农消亡的必然性,对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存在及发展缺乏有效的解释力和指导力。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在劳动和资本结合的三个阶段,皆论述了小农经济长期存在的形式及缘由,即在劳动隶属于资本的过渡阶段小农经济表现为依附性存在,在劳动形式隶属于资本的阶段小农经济表现为周期性存在,在劳动实际隶属于资本的阶段小农经济表现为游离性存在。当前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小农经济理论为指导,统筹把握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利益衔接、产业衔接、要素衔接和组织衔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海娜   罗玉辉   侯为民  
当前,关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存有争议。一些学者从“公平”角度出发,提倡应坚持集体所有制,照顾小农发展,避免失地农民的出现;另一些学者从“效率”角度出发,提倡土地是农民的财产,由农民自主进行市场化流转,政府不应该限制。基于这种“理念之争”,本文试图打破此“僵局”,通过测量农民土地依赖程度来科学推动未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改革方向。由此,本文构建中国农村土地依赖测算模型,其应用价值在于:一是依据土地依赖度科学推动土地流转;二是依托土地依赖度分类指导各地土地改革;三是依托土地依赖度协调区域经济科学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超  
从南方国家到“全球南方”概念的历史演变,既体现了全球化条件下南方国家的发展问题被置于全球视角下,也反映出南方国家的内涵从以经济内涵为主转变为经济内涵和政治内涵并重的新格局。经济内涵主要表现在发展合作上,包括发展援助、发展议程和发展筹资三个方面。而政治内涵突出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在大国竞争中的战略自主,既包括短期内不盲目跟随西方国家,也包括长期内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应对全球南方崛起的过程中,中国需要坚持自身发展中国家定位,淡化“全球南方”的领导权之争,夯实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共同利益与价值基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祝林林  纪志耿  
乡村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农村面源污染是制约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因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具有发展农村生产力、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生产力欠发达,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农村难以有效推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度不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根本在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传统的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向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消除农村面源污染来源,并不断完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度,最终探索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长效路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钟月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提升产业链水平,注重利用技术创新和规模效应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这表明,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效率,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与科技协调发展,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李建民、陈雷生的专著《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科技与经济协调性问题研究》一书,就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以制度和政策变革为切入点,对科技与经济的协调性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体现出独特的研究特色。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特木钦  
出于利益维护的需要,农产品的贸易保护政策自古有之,在国家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过促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彻底改变这一政策,避免对全球经济发展形成阻碍。但是,该政策并未退出经济舞台,相反对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人口大国和粮食净出口的国家而言,更是不能轻易承诺进行贸易自由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超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成果,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普遍真理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涵、渊源及成果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新贡献出了中国智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开艳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需要构建一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研究新时代中国政治经济学不仅要关注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功能,更要强调其建构功能,更多着墨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体系。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语境表述。西方经济学主要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政治经济学则是解决资源配置的关系问题,这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的理论框架主要是揭示经济运行与发展中的矛盾问题,新时代中国经济运行中最主要的经济关系是资源占有的公有化和资源配置的市场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诗白  
由吴树青教授为顾问,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四位教授为主编,14所高等院校的中青年经济学专家学者编写的《政治经济学》(200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9月经修改又推出第2版)是高等院校经济类核心课程教材,是一部具有理论创新、反映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该书的创新和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周小亮   王子成  
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化,数字新质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为了全面解析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逻辑和丰富内涵,进而推动其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理论分析与数理推导的方法,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理论,探讨了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及内涵、外延,重点分析其形成逻辑和作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由前沿数字技术创新驱动的,更具包容性、更体现新内涵的先进生产力。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外延涉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两个核心方面。数字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三者的联合作用推动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其作用特征表现为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文章进一步阐释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构成,即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核心的动力机制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生产要素相互渗透,进而提出了数字新质生产力的计算公式,用于评估其影响力。研究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既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也是其创新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具象表现之一,对数字新质生产力的深入研究,为理解并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视角。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周绍东  邰俊杰  卜俊煜  高雅婷  邓宏伟  陈文琦  姚瑾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已实现了从人民公社制度到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第一次飞跃",但仍需要向规模化经营和集体经济方向进行"第二次飞跃"。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考察了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两条路径,提出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第一次飞跃的理论依据,这表现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第一条路径。而生产关系改革引领生产方式演进和生产力水平跃升,则是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第二次飞跃的理论依据,这表现为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第二条路径。在对安徽小岗和贵州塘约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和经营体制的改革可以明确土地股份合作制的发展方向,着力改变目前农地集体所有权的"空置"状况,恢复和增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收益功能。在此基础上,分类设计农地制度的三类具体形式,一是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大中型农地股份合作社,二是引导种田大户和家庭联合农场发展的中小型农地股份合作社,三是引导"农户+公司"模式发展的农地股份公司。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超  
<正>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均随之发生重大改变,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由此引发的矛盾日益突出,公平正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受此影响,马克思的正义思想成为中国学界关注的焦点,相关学者在介绍、分析、反思、批判国外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展开了丰富的探讨,但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层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如何进一步挖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蕴含的正义伦理思想,以正义尺度重新审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重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正义秩序,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